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天中

小番茄結出鄉村振興大產業

2023-05-17 09:16 來源: 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徐明霞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農民富了,村集體經濟強了,“番順番茄”產業發展模式,日益受到各地青睞,番順西紅柿產業園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做優“土特產”蹚出“新路子”

小番茄結出鄉村振興大產業

記者 滑清泉

晨曦微露,萬物生輝。王獻偉和一大早來“增援”的親朋好友,一頭扎進自家承包的兩個番茄大棚,采摘成熟的果實。

王獻偉是平輿縣李屯鎮魏樓村村民,就近在番順番茄產業園租種大棚已有6年之久,兩個大棚每年有10多萬元的收入,讓這個憨厚的中年漢子樂此不疲。

“今年春季的果子長得又圓又大,一年兩茬,每個大棚穩賺六七萬元。”眼下,正是春季早茬溫棚番茄上市季,望著火紅的果實如紅瑪瑙般掛滿枝頭,盤算著今年的收成,王獻偉臉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一畝園,十畝田。”用王獻偉樸質的話說,一畝番茄大棚的投入和收獲,抵得上自己種十畝大田。

鄉村振興,重在產業振興。產業從哪里來?關鍵是做好做優“土特產”文章。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近年來,平輿縣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探索出的“政府+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訂單收購+分紅”等特色產業經營模式,走出一條政府引導,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三方受益的“產村融合”新途徑,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富民強村,平輿農民靠小小番茄,成功破解了鄉村振興中這一“核心密碼”。近日,記者走進當地深入采訪,解碼這一富有特色的產業經營模式。

龍頭企業挑大梁 模式創新“土生金”

初夏時節,番順番茄產業園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上千畝土地上,數百個番茄大棚連片成景、蔚為壯觀,在明媚陽光下銀光閃爍、生機無限,汗水歡笑交織,豐收圖景撲面而來。

“今年春季早茬番茄不錯。”作為河南鑫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馮剛業忙得不亦樂乎。他一邊悉心指導番茄分揀、裝箱,一邊如數家珍介紹著。

龍頭企業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場。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中堅力量,也是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主體。早在多年前,平輿縣就搶抓機遇、提前謀劃,聚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誕生了河南鑫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賦能加力農業農村經濟高效高端高質量發展。

作為平輿縣“土生土長”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鑫芳農業自2014年開始就在李屯鎮大力推進西紅柿產業園建設,打造了全省首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基地、河南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綜合示范基地。

“平輿‘番順番茄’產業發展模式,是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立足國情市情農情探索出的特色鄉村產業發展道路。”作為李屯鎮黨委副書記,張建超一直分管此項工作,對“番順番茄”產業發展了然于胸。他說,特別是“訂單收購+分紅”“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特色模式,在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共同富裕等方面提供了可參考、可推廣、可復制的高效設施農業發展經驗。

模式創新成功后,復制速度加快,漸成燎原之勢。2012年起,鑫芳農業先后在平輿縣、汝南縣、驛城區、正陽縣、新蔡縣流轉土地,建設西紅柿產業園。

僅平輿“番順”西紅柿產業園年產值就達數千萬元。目前,鑫芳農業已流轉土地9500多畝,經營溫棚1500多座,日產番茄400噸左右,與近500個村建立了合作運營關系,每年分紅資金2000多萬元,受益農戶1萬多戶。

織好利益“聯結網”富民強村現“多贏”

富萬千民眾,促一方經濟。走進番順西紅柿產業基地,迎面而來的標語格外醒目。

“政府搭臺,龍頭唱戲,村集體和農民受益。”采訪中,張建超寥寥數語,簡要概括了這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模式。“發揮政府指導和服務功能,采取‘政府+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政府、企業、村集體和農戶緊密結合的利益聯結機制。”

他告訴記者,其間,縣政府出臺了西紅柿產業發展土地、金融、人才扶持政策,統籌協調產業園建設資金和企業流轉土地事宜,資金用于溫室大棚建設,建好的溫棚資產交歸政府或村集體所有,并轉租給鑫芳農業經營。鑫芳農業則統一租賃經營、負責維護,并按照溫棚建設投資總額的4%~8%繳納租金,實現集體經濟資產性收入。

“每年企業都按時把租金打到村里指定賬戶上。”李屯鎮魏樓村黨支部書記吳小柱興致勃勃地說,“靠發展特色產業,俺村人均純收入1.63萬元,村集體年收入43萬元。”

為進一步做優做強當地西紅柿產業,鑫芳農業作為“鏈主”,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和市場營銷功能,在園區內先后建設工廠化育苗車間、分揀車間、冷藏保鮮設施、深加工車間、生活服務區等配套設施,并在政府或村集體經濟配合下,將溫棚租給農戶,按照合同約定的形式收取租金、訂單種植西紅柿。

“園區管理運營由鑫芳農業負責。”馮剛業坦言,按照“統一農資、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公司全程為承包農戶提供番茄種苗、農資、生產技術及商品果銷售服務。承包農戶基本不用扎本,空著兩手來,經培訓后,即可上崗種植掙錢。

占地3000多畝的汝南縣番順西紅柿產業園同樣由鑫芳農業經營運營,里面建有100萬平方米溫棚、1000平方米保鮮庫、1000平方米分揀車間、4000平方米生活生產辦公房、機械設備、番順番茄醬深加工項目、歐荷智能番茄生產溫室及打造西紅柿大世界項目和占地100畝的番茄交易市場,致力于打造集優質番茄品種培育、生產加工、展覽交易、電子商務、冷鏈物流、文化旅游、科普教育和綜合性配套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服務平臺,國內最大的優質番茄產銷中心、集散中心、結算中心和價格指導中心。

據了解,鑫芳農業與汝南縣165個村簽訂租賃協議,園區共建設300多個鋼結構日光溫棚,每年收回8%的租金作為村集體收益,連租15年,通過村集體資產收益分紅的方式帶動群眾增收。

“‘番順番茄’產業發展模式,創新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發揮村集體經濟‘統’的功能,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經營效率。”采訪中,張建超說,村集體經濟在行使集體財產權的同時,負責利用本村溫棚資產入股西紅柿產業園,增加村集體資產性收益;配合企業積極引導協調農戶入駐產業園租賃溫棚種植西紅柿,并做好后續相關生產服務保障工作;在收取企業租金后,組織分紅或發展其他鄉村產業,逐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實現了“多贏”局面。

“一般每個農業勞動力可承包1至2個大棚。”據馮剛業介紹,按照合同約定種植西紅柿,果實收獲后統一由企業收購,先用西紅柿產量核算扣除租金、種苗、農資等支出,再以合同約定訂單收購價格現金核算總體收益。同時,種植戶和貧困戶還享受村集體經濟資產收益分紅、流轉土地分紅。

西紅柿賣得“俏”,農民腰包鼓得足。“活兒不重,挺有奔頭的。”談起這些年來種植西紅柿的感受,王獻偉說,“每個大棚一年下來賺六七萬元,照顧家庭與掙錢'兩不誤’!”

院士專家齊賦能 模式復制“加速跑”

平輿縣李屯鎮番順西紅柿產業基地的大棚里,一種和馬蜂一樣大的黑色蜂振動著翅膀,發出嗡嗡聲,圍著西紅柿盛開的花朵翻飛不停。

“這種黑色蜂名叫熊蜂,對黃色、紅色特別敏感,是公司專門從外地科研院所購買而來,每箱400元錢,有熊蜂80只至100只,用于為西紅柿授粉”。看到記者對其些許恐懼的表情,馮剛業說。

“別看這些熊峰外表憨厚,但工作能力特別強。”馮剛業告訴記者,熊蜂采粉能力強、效率高、工作時間長,熊蜂平均每天可工作9個小時,出勤率100%,而且采粉專一,每次出巢只采集一種植物的花,有利于物種穩定。”

據介紹,使用熊蜂傳粉,不僅能提高番茄單果質量,還能降低畸形果率、改善果實品質、降低灰霉病發生率,成本也顯著降低,番茄更容易實現優質優價。熊蜂傳粉番茄的果肉飽滿,種子數量多,果實風味濃郁。

為發揮科技賦能農業生產功能,鑫芳農業依托全市大力發展“院士經濟”的契機,先后聘請中國工程院李天來、喻景權等院士,河南農業大學孫治強教授等到企業建立產學研基地,開展技術合作和成果轉化,制定“番順番茄”優質產品生產技術標準16項,積極轉化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用標準化生產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打造熊蜂授粉、物理除蟲、58天自然成熟的“番順番茄”品牌,全面提升了本地西紅柿產業價值鏈。

在這些西紅柿大棚里,甚至連澆水、施肥都特別講究。“水肥一體化系統通過水肥一體機控制,給作物施水施肥,就像掛吊瓶一樣,從外面根本看不到流水。”馮剛業說,配兌而成的肥液與灌溉水融為一體,適時、定量、均勻、準確地輸送到番茄根部土壤。灌水均勻,節水效果好,既節省了人力、減少了水分蒸發,又避免溫室中空氣濕度過高。

據馮剛業介紹,番茄產量高,需肥量也大。為保證綠色番茄質量,鑫芳農業十分重視科學落實施肥管理。施肥主要以土肥為主,適量施加微量元素肥料,有利于提升番茄的品質。

不僅如此,在這里連管理大棚,也輕松自如。馮剛業現場給記者演示手機中裝載的“棚管家”智能軟件,通過軟件能清楚看到每個大棚里的溫度、濕度。大棚自動控溫、電動門簾、智能滴灌等設備一應俱全,拿著手機就能遠程管控,種植戶再也不用爬到棚上收放簾子了。

精益求精,方能創造卓越品質。“每批外運的西紅柿,我們都要進行含糖量的測定。”馮剛業表示,有了科技加持,不但省去了很多人工成本,而且進一步提升了規范化管理水平,有效保證了產品質量。

“6年間,我們的大棚數量翻了數十倍。”馮剛業告訴記者,目前,已經實現西紅柿100%的訂單化經營,公司生產的“番順”品牌番茄由于原生態、質量佳,深受市場青睞,先后與永輝超市、歡樂愛家、盒馬生鮮、華潤萬家、生鮮傳奇、步步高超市等連鎖商超建立供銷合作關系,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產品暢銷大江南北。

農民富了,村集體經濟強了,“番順番茄”產業發展模式,日益受到各地青睞,番順西紅柿產業園的“朋友圈”越來越大。馮剛業說,目前,這一模式除了在我市的5個縣區推廣復制外,還在周口市淮陽區建有2個基地,并正在與南陽市一個縣合作推進項目。

抓住鄉村產業發展的“牛鼻子”,“番順番茄”產業發展模式以“產村融合”富民強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高效設施農業發展實踐經驗,未來路子必將愈走愈寬。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边坝县| 新蔡县| 新绛县| 大港区| 塘沽区| 灌阳县| 阿坝| 东乡| 克东县| 梧州市| 庆城县| 西贡区| 长汀县| 郯城县| 丰台区| 晋江市| 新化县| 桐梓县| 柞水县| 永靖县| 盐池县| 吉木萨尔县| 花莲市| 隆回县| 平乐县| 阿尔山市| 温宿县| 禄丰县| 咸宁市| 阳信县| 泾源县| 万年县| 邢台市| 海晏县| 依安县| 泰宁县| 仙桃市| 陇川县| 丹寨县| 额尔古纳市| 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