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河南

河南考古發現距今2000多年的粽子

2023-06-22 22:09 來源: 河南日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張倩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為了判斷包裹這些稻谷和黍的植物葉子,我們找來同種類現生葉子進行比對,通過拼合各個部分的殘片,根據葉形、葉緣、尺寸、葉脈形態等特征,最后判斷圓形包裹外的植物葉子是槲葉。”

記者21日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在河南信陽城陽城遺址八號墓葬內發現了大量圓形植物包裹。研究發現,包裹外部為槲葉,內部為水稻、黍等糧食,這些槲葉糧食包裹是迄今為止我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粽子。

信陽城陽城遺址八號墓發掘現場負責人武志江介紹,八號墓是一座戰國中期的楚國貴族墓葬,平面呈“甲”字形,坐西向東,由墓道和墓室組成。在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在槨室中后室的木案上,發現了大量用葉子包著的圓形包裹。

圖為城陽城遺址八號墓發現的圓形植物包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完整的圓形包裹有40個,還有很多破損散落在槨室底部,這些包裹都由寬大的植物葉子層層包著,由麻繩或者莖稈捆扎,呈現厚圓餅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植物與寄生物考古實驗室主任藍萬里說,通過測量,包裹的直徑約10至15厘米,厚3至5厘米。

據介紹,隨著包裹一同出土的還有少量樹枝,考古人員推測這些植物包裹幾個為一組,串在或系在樹枝上。

a_856391996250517504.jpeg

“由于八號墓所處位置地下水位較高,墓室整體被地下水浸泡,形成了特殊的埋藏環境,這為墓葬中文物的保存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得圓形包裹千年未腐。”武志江說。

考古人員通過體視顯微鏡分析發現,40個完整包裹內有39個里面裝的是沒有脫殼、沒有煮過的稻谷,另外1個裝的是黍。

圖為城陽城遺址八號墓發現的圓形植物包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為了判斷包裹這些稻谷和黍的植物葉子,我們找來同種類現生葉子進行比對,通過拼合各個部分的殘片,根據葉形、葉緣、尺寸、葉脈形態等特征,最后判斷圓形包裹外的植物葉子是槲葉。”藍萬里說,槲葉是殼斗科植物槲樹的葉子,現在豫西一帶依舊流傳著食用槲葉粽子的習俗,也叫槲包。

a_856391996250517507-2.jpeg

a_856391996250517506-2.jpeg

“楚國槲葉包,如今端午粽。先民們的飲食痕跡,以文物為載體,跨越千年,見證著中華飲食文化的源遠流長。”藍萬里說。

河南信陽城陽城遺址八號墓是一座戰國中期的楚國貴族墓葬,2015年發掘時發現了大量的圓形包裹。考古工作者通過研究發現,包裹外部為槲葉,內部為水稻、黍等糧食,這是迄今為止我國考古發現的最早的粽子。

責任編輯:張倩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南区| 贵港市| 阳信县| 扶风县| 卫辉市| 天津市| 富顺县| 金阳县| 称多县| 柯坪县| 中阳县| 新巴尔虎左旗| 井研县| 大邑县| 富源县| 迁西县| 黔南| 苏尼特左旗| 锡林浩特市| 河津市| 咸阳市| 普宁市| 绥宁县| 法库县| 岑溪市| 嘉荫县| 聂拉木县| 古蔺县| 绥化市| 凤翔县| 湖州市| 林芝县| 江山市| 隆昌县| 平顺县| 驻马店市| 西畴县| 永平县| 彩票| 东乌珠穆沁旗| 渝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