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樂里的中國
摘要:上海民族樂團團長、《海上生民樂》藝術總監羅小慈說:“民樂是中國人的音樂母語,民樂表達情感的深度與廣度,取決于我們運用音樂語言的方式,很高興能夠通過駐場演出與更多觀眾分享我們對當代民樂的理解。”
“音樂里的中國,好美!”讓觀眾發出感慨的,是上海民族樂團在上海音樂廳演出的國風音樂現場《海上生民樂》?!都彻拧贰毒聘琛贰赌珣颉贰渡剿返?部作品中,民族樂器輪番登場,數字技術融合書法、國畫等元素,構筑多元交融的光影視覺效果,為觀眾帶來沉浸式享受。
觀眾表示,《海上生民樂》顛覆了他們對民樂演出的傳統印象,民樂的更多可能性被打開,民樂不僅是古老的,更是現代的、世界的。
《海上生民樂》的創作和演出,是近年來上海民族樂團持續進行民樂傳承創新的成果。今年6月,10家優秀民族樂團亮相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等主辦的第十屆華樂論壇,上海民族樂團名列其中。
上海民族樂團團長、《海上生民樂》藝術總監羅小慈說:“民樂是中國人的音樂母語,民樂表達情感的深度與廣度,取決于我們運用音樂語言的方式,很高興能夠通過駐場演出與更多觀眾分享我們對當代民樂的理解。”
在《墨戲》中,古箏演奏配合中國舞的水袖身姿,剛柔并濟,虛實相生,展現書法藝術行云流水的音韻美、律動美和線條美,讓人沉浸在水墨世界中。多媒體畫面選自《蘭亭集序》,琴音流轉,筆墨揮灑。
《山水》的背景畫面取材自上海博物館藏品——元代畫家錢選的《浮玉山居圖》。畫卷緩緩展開,或山勢峻峭,或云霧繚繞,箜篌、阮、笙、箏等7種樂器悠然入畫,遨游于群山霧影之間,古意盎然,與觀眾共赴山水之約。
樂曲《蜂飛》則融合了二胡、韶琴、阮、笙與打擊樂,5名演奏家分別獨奏,重奏環節則將5種樂器聲音融為一體,呈現野蜂飛舞的效果。
有觀眾形容:“我聽見了水的柔美、火的熱烈、山的靈秀、墨的灑脫、酒的狂放……當代國樂的包容性之強,每次傾聽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都會油然而生。”對此,羅小慈說:“熱愛、敬畏、守正、創新,有這樣的信念,民族音樂會更有長久的生命力。”
自2021年10月首演以來,《海上生民樂》已完成3輪駐演。首輪演出時,《海上生民樂》與上海音樂廳戶外墻體秀聯動,建筑、光影、國樂的現代化融合,讓觀眾感到驚喜。7月7日至8月5日,《海上生民樂》在上海音樂廳開啟第四輪30場演出,即將完成100場演出場次。圖片均為《海上生民樂》劇照。上海民族樂團供圖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