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紅薯種植帶來助農增收新“薯”光
摘要:近兩年,該村依托紅薯產業優勢,充分挖掘紅薯文化和紅薯內涵,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啟“旅游+體驗”全新模式,大力打造集參觀、研學式教育、體驗式培訓于一體的紅薯文化產業,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村莊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活力。
駐馬店網訊(記者 方祥)金秋時節,迎著朝陽。10月17日,在泌陽縣賈樓鄉瓦房村紅薯種植基地,收薯機來回穿梭,一個個粉紅飽滿的紅薯破土而出,放眼望去,收獲的一堆堆紅薯像小山。村民忙著給新出土的紅薯去泥、分揀、裝袋,享受著豐收的喜悅。
村民王紅介紹:“我平時在家里帶孩子,閑時就在村里務工,帶孩子和掙錢兩不誤。今年栽種紅薯苗干了10天,除草干了5天,掙了1500元錢。”一村干部介紹,像王紅一樣在基地務工的村民有20人,前期栽種和除草共支付工資3萬多元,后續賣苗、剪枝、捆綁、裝車還需要10名村民,預計發放工資4萬元。
“這種紅薯叫西瓜紅蜜薯,果肉香甜軟糯、鮮香濃郁,營養價值也高,深受消費者喜愛。”紅薯種植大戶胡本峰說。
據了解,胡本峰于2009年注冊成立紅薯種植家庭農場。為了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子,胡本峰在充分考察、論證的基礎上,從山東購買了優質的紅薯苗,并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決定先流轉50畝土地試種紅薯。
在專家的指導下,胡本峰精心選擇肥料,合理安排種植計劃,采用輪作休耕的方式,保證土地的可持續利用。這些舉措使得該村的紅薯表皮光滑、顏色鮮艷,吸引了周邊村民及縣區市民前來購買。據了解,紅薯畝產量可達6000斤,收獲后直接在地里進行包裝銷售,實現了產銷一體。
如今,小紅薯成了大產業,鋪就了鄉村振興之路。近兩年,該村依托紅薯產業優勢,充分挖掘紅薯文化和紅薯內涵,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啟“旅游+體驗”全新模式,大力打造集參觀、研學式教育、體驗式培訓于一體的紅薯文化產業,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村莊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活力。
近年來,泌陽縣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探索短平快農民增收渠道,結合當地土壤和氣候特點,積極發展有機紅薯種植,先后引進了西瓜紅、紫薯等新品種,實行“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農戶”的模式,在土地流轉、技術指導、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引導種植大戶示范推廣。目前,全縣紅薯種植面積達60000畝,畝均效益在4000元左右,促進了農民增收。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