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45人·45個典型改革案例丨周全喜:蹚出鄉村改革新路子
摘要:2015年,花石村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后,大膽進行了簡稱為“5434”的第三次改革:通過清產核資、發放股本、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等“五步驟”,將產權制度改革與基層黨建、盤活資源資金、美麗鄉村建設、扶貧幫困等進行“四結合”,將集體資本和成員資本、金融資本、...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樊霞 成利軍
10月20日,記者走進濟源承留鎮花石村,儼然走進了一個田園型景區:村舍旁小橋流水,湖泊邊山林環繞,梅園中棧道蜿蜒,大渠里彩船蕩漾……
該村黨支部書記周全喜說:“俺村曾經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發展成為如今的‘全國生態文化村’,得益于村里的三次改革。”
1997年,花石村進行了第一次改革。由于該村處于丘陵區,村民居住分散,地塊零碎,耕作很不方便。為此,該村將6個居民組合并成2個,同時將各家戶分散的土地也進行整合。土地化零為整后更有利于耕作,該村一次性購進多臺農機,在全鎮率先實現了從種到收“一條龍”農業機械化耕作。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和濟源不斷探索推進的產城融合,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走進城市。鑒于此,2009年,該村進行了第二次改革。“這次改革的核心是將全村土地統一流轉,土地經營權收歸集體所有,田、林、路統一規劃使用,‘打包’對外招商引資,先后引進了果蔬采摘等一批農旅游融合項目,使俺村成為濟源市民周末短途休閑旅游的最佳選擇。”周全喜說。
2015年,花石村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后,大膽進行了簡稱為“5434”的第三次改革:通過清產核資、發放股本、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等“五步驟”,將產權制度改革與基層黨建、盤活資源資金、美麗鄉村建設、扶貧幫困等進行“四結合”,將集體資本和成員資本、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等進行“三組合”,從而達到盤活農村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密切黨群關系“四個目標”。
通過改革,花石村的產業更加興旺有活力:2015年,建設滑雪場,群眾入股315萬元,入股群眾每1萬元累計分紅1萬元;2016年,建設水上樂園,群眾入股占37.3%,入股群眾每1萬元累計分紅1500元;2017年,建設梅園,花石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一次性向銀行貸款90萬元,成為全省第一個以集體資產作抵押向銀行貸款的合作社;2019年以來,先后引進了打鐵花、電音節、啤酒屋、蒙古大營、漂流、花燈等項目。
據介紹,2019年花石村集體經濟收入293.76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6698元,是2015年改革前的5倍,2022年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32364元,真正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歷史性跨越,村民過上了“土地有租金、入股有分紅、上班有工資、集體經濟有紅利”的幸福生活。
作為改革的見證者,周全喜說:“每次改革,俺村都實現了一次跨越發展,群眾實實在在嘗到了改革發展的甜頭。”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