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馬拉松”憑何打動觀眾?
11月10日至12日,8小時俄羅斯經典大戲《靜靜的頓河》時隔四年后重返北京,在首都劇場上演再次引起轟動;此前不久,陜西人藝5小時的話劇《生命冊》作為“大戲看北京”2023展演季收官之作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暑假期間,北京兒藝“胡同丫丫”成長三部曲也上演了一天之內三部戲連演近7小時的兒童劇“極限挑戰”……今年以來,隨著國內外眾多超長大戲紛紛來京演出,引發觀眾熱情追捧,“戲劇馬拉松”正在成為“演藝之都”極具魅力的壯麗一景。
看八小時的俄語話劇“沒覺得累”
《靜靜的頓河》四年前來京演出時,就吸引了濮存昕、幺紅、郝戎等文藝界人士前來觀劇,當時81歲的導演陳薪伊等很多高齡觀眾都一氣兒看完八個小時演出。此次再度來京,作家莫言買票來看這部諾獎改編之作,劉歡、張凱麗等文藝界人士也都前來看戲,北京人藝眾多演職人員更是紛紛趕到自家劇場觀摩學習。
普通觀眾中,有很多對俄羅斯文化有著深厚情結、看過小說原著或電影的中老年觀眾,也有不少被該劇口碑吸引慕名而來的年輕戲迷。還有觀眾原本只買了上半部的票,沒想到被演出深深吸引,立刻下單下半部的票,并表示:“原本以為自己體力扛不下來看這么長時間話劇,而且還是需要看字幕的外國戲,但沒想到太好看了,完全不覺得累!如果不看下半部肯定會覺得遺憾,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堅持下來!”
整個演出過程和中場休息時,幾乎沒有人中途退場。演員謝幕時,觀眾們起立為精彩的演出熱烈鼓掌喝彩。散場后,還有很多觀眾聚在劇場前廳熱烈討論。“沒覺得累”是絕大多數觀眾的感受。正如北京戲劇家協會名譽副主席李龍吟所言:“觀眾能不能把戲看下去,和戲的長短沒有必然關系。關鍵要看戲的內容能不能吸引觀眾看下去,演員的表演值不值得觀眾看下去。像中國傳統連本戲,可以演多個晚上,觀眾追著看。但現在有的戲一兩個小時都讓人坐不住。《靜靜的頓河》之所以要演七八個小時,是因為時間短了表現不了要表現的東西。但因為整個演出故事感人、內容緊湊、表演生動,所以戲結束了,觀眾仍然意猶未盡,如果再演下去,大家也還會繼續接著看。”
超長大戲憑口碑引觀眾追捧
對北京觀眾而言,“戲劇馬拉松”并不陌生。11月6日,8小時央華版《如夢之夢》北京站演出開票后,90分鐘票房就突破500萬。對于很多想看《如夢之夢》的觀眾來說,能夠搶到一張票已經是他們好幾年的夙愿。這部已經演了十年的超長大戲,自誕生之日起就備受關注。每年該劇開票之日,都是“拼手速大賽”,但每次都“秒光”的情況,也讓很多觀眾扼腕嘆息。一對因為看《如夢之夢》而相識相戀并結婚生子的80后觀眾,原本想把每年重刷一遍《如夢之夢》作為紀念儀式,但總是搶不到票,今年終于買到票的他們開心地表示:“十年了,在人生的不同時期觀看這部作品,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和心得。我們在成長,這部戲也在不斷變化,希望能夠一直相伴到老看到老。”
11月17日至19日,上海昆劇院的55出全本《牡丹亭》將在國家大劇院連演三天。得知這個消息,今年3月已經在中央歌劇院看了三天上昆全本《牡丹亭》的觀眾封雷,興奮地立刻下單又買了上中下三部演出的票。“上次《牡丹亭》來京,三天演出讓我看得如癡如醉,至今難忘。但因為工作原因,有一場沒趕上開頭,總覺得有些遺憾。沒想到這部作品這么快又來北京了,還是在國家大劇院,所以我立刻買了最好位置的三場票,這次一定要真正把全本看全了!”90后戲迷錦萍同樣打算二刷:“看過很多版本的《牡丹亭》,自己也學唱過其中經典唱段。但上昆的全本55出讓我看到了其他版本中少有的愛情之外的豐富內容,包括宋明兩朝的思想、宗教、文化、歷史、民俗和社會風尚、風土人情。一次沒看夠,還想再看!”觀眾于小雪則是被兩位主演吸引,下單買了票:“看戲要看名角,這版《牡丹亭》的兩位主演羅晨雪和胡維露今年都獲了大獎,相當于一部戲可以看到‘梅花獎’和‘白玉蘭獎’兩位大獎得主,肯定特別精彩!”
短視頻時代呼喚高品質“戲劇馬拉松”
面對國內外眾多超長演出亮相北京舞臺,戲迷觀眾競看“戲劇馬拉松”的現象,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宋官林表示:“這是北京構建‘演藝之都’,秉持開放包容理念的積極效應,更是‘大戲看北京’壯麗景觀應有的藝術風景線。”
在宋官林看來,“戲劇馬拉松”現象其實是戲劇本體特征的情景再現,是戲劇演出形態多元發展千帆競秀后的時代回歸,“中國戲曲連臺本戲,如《貍貓換太子》等劇目所展露的‘具有連續觀看的魅力’和‘環環相扣的戲劇懸念’曾被人津津樂道。如今‘戲劇馬拉松’的出現,則說明首都舞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已成為百花齊放的大平臺。”
媒體人羅拉認為,當今雖然是充斥著碎片化信息和各種短視頻的時代,很多人往往對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的內容都缺乏耐心,但如果文藝工作者能夠潛心創作出真正打動人心的好作品,那么無論長短,都會吸引觀眾,也會引導和培養大眾審美與文化消費,從而培育真正健康繁榮和良性發展的文化演藝市場。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