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河南丨小小香菇助民富 詩畫鄉村引客來
摘要:鄉村振興看河南丨小小香菇助民富 詩畫鄉村引客來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11月23日,初冬暖陽下的白廟村安和寧靜。盡管不是旅游高峰期,可村民們還是把村里拾掇得干干凈凈,農村老家做木工用的各種工具、大馬車的車轱轆、故鄉的老井,在西峽縣五里橋鎮白廟村,這些能引起鄉愁情愫的景致隨處可見,吸引著八方來客。
白廟村村貌
“以前的白廟村可不是這樣,那時候環境太差了,就在如今游客最愛打卡的‘網紅街’,當年就有4個旱廁和1個豬圈。”43歲的呂金瑞回憶起以往場景仍感到變化翻天覆地。
前營村黨支部書記周琛介紹,白廟自然村不大,只有不到100戶村民,因為種植獼猴桃,群眾的錢包都鼓起來了。但以前因為環境差,嚴重影響了大家的生活質量。
村“兩委”于2019年從挖掘農耕作坊民俗文化入手,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
改造旱廁、鋪設污水管網,通過政策資金獎補和鄉賢捐贈等方式,先后投入800多萬元進行田、園、路、林、河綜合治理,以民俗創意為主題,打造農耕文化街和手工作坊街。一套“組合拳”下來,小山村徹底變了模樣。
如今的白廟村歷史與風景相映、文化與生態交融,成為喚起人們鄉愁記憶的打卡地,每逢節假日就會變得格外熱鬧。
鄉村變了樣,個個都不同......
香菇大棚內正在工作的村民
丁河鎮簡村的鄉村振興產業園內,一排排大棚整齊排列,大棚內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淺褐色的香菇升柄展傘,陣陣菇香撲鼻而來。
“真沒想到,如今在家門口就能掙上錢。干得好,一天下來能掙80多元,不比在外打工的人賺得少,還可以照顧到孩子。”正在大棚內采摘香菇的宣溝村村民韓紅軍說著話就和妻子一起熟練地將成熟的香菇采摘下來,按照大小分裝在不同的筐內。
香菇不僅成為簡村的“致富寶”,也早已成為西峽縣的品牌。
前不久,2023西峽農文旅推介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縣委書記馬俊發布了西峽城市IP、香菇品牌。西峽縣把香菇產業作為富民“一號”工程,探索出“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銷模式,已成長為百億級產業集群。
目前,該縣已培育香菇加工企業300多家,從事香菇生產、加工、銷售工作的有20余萬人,年產量穩定在30萬噸左右,年產值260億元。依托“一帶一路”和中歐班列,產品遠銷日、韓、澳、德、法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交易近200億元,為全縣60%的農民貢獻80%以上的收入,“西峽香菇”飄香四方。
白廟村村口正在手工加工香菇的村民
幾十年來,西峽縣堅持“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發展思路,依托資源優勢,結合實際,著力培育香菇、獼猴桃、山茱萸,形成了“菌果藥”三大特色產業。
如今的西峽縣,山產百貨風行,千里萬商云集,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在八百里伏牛山腹地鋪開。
責任編輯:孫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