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娛樂

從苗族節日看非遺|蘆笙何以被稱為“靈魂樂器”?

2023-11-27 10:53 來源: 新華網 責任編輯:付琳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蘆笙是苗族重大節日必不可少的“靈魂樂器”,更是苗族文化的一種象征。苗族蘆笙制作技藝于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蘆笙制作隊伍,將這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記者:吳斯洋、崔曉強   編輯:劉瑞娟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近段時間,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的苗族同胞們正開展多種多樣的民族民間活動,慶祝苗年和鼓藏節的到來。

苗族文化跨越千年,不管是被稱為“穿在身上的歷史”的苗族盛裝,還是千錘百煉鍛造出的銀飾,亦或是節日里的“靈魂樂器”蘆笙,無不體現著苗族同胞的智慧和對美好的向往。

蘆笙是苗族重大節日必不可少的“靈魂樂器”,更是苗族文化的一種象征。蘆笙有著不同數量笙管的區分,代表著吹奏的曲調不同。

而要制作一把蘆笙,最難的環節是打磨銅片和調音,要得到滿意的音質和音色,需要花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苗族蘆笙制作技藝于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蘆笙制作隊伍,將這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記者:吳斯洋、崔曉強

編輯:劉瑞娟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芝县| 嘉兴市| 遂昌县| 耿马| 沈阳市| 特克斯县| 宁远县| 乌拉特中旗| 和平区| 宜丰县| 扶沟县| 乐山市| 南川市| 定日县| 五家渠市| 商丘市| 邵阳市| 临湘市| 莒南县| 西平县| 繁昌县| 林口县| 卢龙县| 榆中县| 盐源县| 平邑县| 格尔木市| 西畴县| 武冈市| 峨山| 彝良县| 周宁县| 武义县| 南岸区| 桦甸市| 鹰潭市| 习水县| 金塔县| 肇源县| 浮梁县| 开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