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從醫三十載,她是患者心中的好醫生
通訊員 鄒毅臻
曾經在青春歲月里
她白衣執甲,服務為民
在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她辛勤付出,默默奉獻
時光知味,歲月沉香
青絲悄然變白發
今天她光榮地退休了!
攜一抹冬日暖陽,來一場溫馨相送。1月17日上午,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物質依賴科為張靜同志舉辦退休歡送會,以最誠摯的祝福,歡送張靜醫生光榮退休。
“進醫院的第一堂課,前輩就教我們要尊重病人、關愛病人,讓他們感受到人間溫暖。我能體會到精神病患者的弱勢生存狀態。其實在我眼里,精神病患者和心臟病患者是一樣的。可能很多人認為精神病患者都是不可理喻、難以溝通的,其實不是這樣。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些患者發病是因為小時候受過傷害,產生過心理創傷。”張靜對歡送的同事語重心長地說道。
“風風雨雨30 年了,有些同事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我選擇留下來,如今我也退休了。”沉默片刻,物質依賴科張靜醫生又講起了“紅毛衣”的故事:“有個外地患者,發病時認為有衛星在控制他的思想,為了逃避到處跑,平頂山、鄭州……家里人花了兩年時間才找到他。他到我們院治療一段時間后,康復了,回去后按時吃藥、檢查,和正常人沒什么區別。又過了兩年,我收到一個快遞,原來他已經結婚生子,特意給我送來了一件紅毛衣。這一份沉重的感謝,我一直記在心里。”
精神病患者不僅自己受苦,更是家庭的痛點,張靜醫生解釋說:“很多病人是被綁著送到我們這里來的,家屬也是痛苦不堪。有一位抑郁癥患者帶著遺書來住院,經過幾個星期的治療好了,出院時,我們給他看遺書,他自己都笑了。”
讓張靜醫生選擇留下來的原因,不只是治愈患者的快樂——“人們對精神衛生的關注還不夠,醫生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再難也得堅持。”張靜醫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如今張靜醫生已經退休。退休,只是一個節點,而不是結束。在張靜的身上,特別能充分體現出一種醫學傳承精神。對患者的慈悲、對技術的追求、對事業的執著、對醫學的奉獻,這份對醫學事業的摯愛已經融入到她的血液里。
責任編輯:郭雪峰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