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博里的中國丨精靈古怪的楚風“神獸”,你愛了嗎
青銅神獸
所處年代:春秋晚期
器物規格:高48厘米,長46厘米,寬24.6厘米
出土地點:淅川縣徐家嶺9號楚墓出土
館藏單位:河南博物院
本報記者 溫小娟
“張口吐舌、牙齒鋒利、雙目圓睜,耳朵旁邊還插了一朵花,給人感覺又兇又萌。”
“通身的動物紋、云紋,且滿嵌綠松石,古人審美妥妥的‘高大上’啊。”
在河南博物院“丹淅吉金”展廳,瑰麗詭譎的青銅神獸總能吸引觀眾頻頻駐足圍觀。
“龍首、蛇頸、虎身、龜足、豹尾,這件出土于淅川縣徐家嶺楚國墓地的青銅器構思離奇古怪,渾身散發出浪蕩不羈的氣質,稱它為‘神獸’再合適不過了。”2月1日,講解員丁瑩給游客講起“神獸”的前世今生。
丁瑩說,1990年,南陽淅川徐家嶺楚國墓地9號墓出土了兩件青銅神獸,大小、造型、紋飾基本相同,但龍首外扭的方向相反,現分別藏于河南博物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由于它們外觀十分“討喜”,經常被“借調”出差亮相全國各地的大展。
青銅神獸龍首上六條龍形小獸盤繞向上,巧妙地構成了神獸的觸角;背部曲形架上站立一條龍形怪獸,遍布全身的龍鳳紋飾,以綠松石鑲嵌而成,充滿了楚人浪漫豐富的想象力。
在河南博物院副院長李琴看來,青銅神獸的鑄造工藝尤為值得一贊。楚國匠人采用青銅分鑄法,分別澆鑄完成插座、怪獸、龍頭等多個部件,使其能從神獸主體造型上隨意拆下,又能重新組合起來,且不露絲毫痕跡,可謂既集先秦傳統鑄造工藝之大成,又獨具一格。
“神獸的鑄造除一部分工藝受中原青銅鑄造工藝的影響外,有的則是新的發明和創造,顯示了楚文化在形成過程對中原文化的吸收、改造、升華,具有兼容并蓄、博大精深之風采。”李琴說,神獸頭上盤繞的小龍,是春秋中后期楚國先進的青銅鑄造工藝——失蠟法的創新與應用,使神獸的造型風格華麗靈動,有著與同時期中原器物完全不同的美感,使之成為一個歷史時代青銅器的杰出代表。
楚文化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四省。河南是楚文化起源和發展的重要區域,尤其是淅川南部的丹江、淅水交匯一帶,是學界普遍認可的楚都“丹陽”所在之地。這里出土的青銅神獸、王子午升鼎、云紋銅禁等文物,是對楚地獨特的人文精神和創造性藝術思維的有力詮釋。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