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多體配對贗能隙
摘要:(制圖:夏園園) 但到了1986年,有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材料,在零下238攝氏度左右時就能產生超導效應,這種高溫超導現象讓BCS理論也難以解釋。科學界提出假說,這種材料內部的電子在超導溫度之上也會“結對”,只是會“亂飛”,電子流動仍然受阻。
新華社合肥2月8日電(記者徐海濤、陳諾)為什么會出現高溫超導現象?這是物理學研究的重大課題。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姚星燦、陳宇翱等人基于強相互作用的均勻費米氣體,首次觀測到由多體配對產生的贗能隙,朝著理解高溫超導機理邁出重要一步。2月8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卡末林·昂內斯發現,當溫度下降到零下277攝氏度左右時,汞金屬的電阻會降為零,這就是超導現象。如果能研制出室溫下電阻為零的“超級導體”,將能顯著改善人類的生產生活。
一百多年來,國際科學界不斷推進對超導機理的研究。1957年提出的BCS理論,成功在微觀層面解釋了超導現象的“為什么”,提出理論的三位科學家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漫畫家華君武先生曾畫過一幅畫,形象解釋了低溫下為何會發生超導現象。”中科大教授姚星燦說,如果把電子比喻成只有一只翅膀的蜜蜂,在常溫下它們無法克服阻力飛起來,但到了超導臨界溫度,它們就會雙雙“結對”擁有了兩只翅膀,成群結隊地朝一個方向飛去,不受阻力地形成電流,這就是低溫超導現象。
碳60材料中電子在常溫和低溫超導狀態下的不同表現。(制圖:夏園園)
但到了1986年,有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材料,在零下238攝氏度左右時就能產生超導效應,這種高溫超導現象讓BCS理論也難以解釋。科學界提出假說,這種材料內部的電子在超導溫度之上也會“結對”,只是會“亂飛”,電子流動仍然受阻。
BCS理論認為,這種“結對有序飛行”會產生能隙。而電子預配對假說則認為,“結對但亂飛”可以產生贗能隙。研究贗能隙的起源和性質,成為搞明白高溫超導機理的關鍵問題之一。
經過4年多艱苦攻關,近期潘建偉團隊研究贗能隙獲重要進展。他們建立超冷鋰—鏑原子量子模擬平臺,通過世界先進的均勻費米氣體制備和大磁場穩定技術,成功實現超冷原子動量可分辨的微波譜學技術。在此基礎上,系統測量不同溫度下的幺正費米氣體的單粒子譜函數,首次成功觀測到贗能隙存在,為電子預配對假說提供了支持。
單粒子譜示意圖。連接和獨立的小球分別代表庫珀對和單粒子,曲面間隙為贗能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自然》雜志多位審稿人認為,“這項工作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重要物理問題,是量子模擬研究的里程碑式進展。”
科研人員介紹,人類已經利用超導技術開發出核磁共振、磁懸浮列車等產品,未來充分理解了高溫超導機理,有望開發出更有價值的應用。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