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鎮河南博物院參展120余天,國家級文物“木虎”長這樣
摘要:木虎亮相“禮合中國”展覽(資料圖)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訊(記者 肖風偉 見習記者 祝鶴 通訊員 何澤垚 吉寧)近日,在信陽市平橋區城陽城遺址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小心翼翼地拆箱、核對、登記,迎接在河南博物院參展120余天的國家一級館藏文物漆木案和國家二級館藏文物木虎順利撤展返回。
木虎亮相“禮合中國”展覽(資料圖)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訊(記者 肖風偉 見習記者 祝鶴 通訊員 何澤垚 吉寧)近日,在信陽市平橋區城陽城遺址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小心翼翼地拆箱、核對、登記,迎接在河南博物院參展120余天的國家一級館藏文物漆木案和國家二級館藏文物木虎順利撤展返回。
2002年出土于長臺關七號楚墓的漆木案和木虎,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漆木案面呈長方形,案面先以朱紅漆通髹,再用黑漆作畫,圖案母題是團花式的卷云紋樣,分四行九列均勻配置,精美的工藝和獨特的設計,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木虎采用整木圓雕,表面通髹黑漆,以黃、深黑、白諸色描繪出略顯卷曲的毛發,栩栩如生的形態和神秘的寓意,引發了人們對古代文化的無限遐想。
兩件文物去年11月由河南博物院借展于“禮合中國——商周禮樂文明”展,成為文物交流互鑒的“形象大使”。據了解,此次展覽聚焦“禮樂文明”,以“禮”為主線,梳理其產生、發展、成熟、變革、影響等方面的歷史脈絡,精選260余件套青銅器、玉器、陶器、原始瓷器等文物精品。
來自信陽平橋的兩件文物在此次展覽中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成為展覽的亮點之一。館際交流活動展示了平橋歷史文化底蘊,推動了文化傳承互動,讓古代文明在現代社會煥發出新的活力。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