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山農家女情牽北京老兩口
摘要:談及兒子,李愛枝夫婦很是欣慰。確山農家女、北京老兩口,李愛枝和吳老先生老兩口從不是一家人到勝似一家親,演繹著真心相待陌生人變家人的情緣佳話。
確山農家女情牽北京老兩口,遇見你,溫暖我,兩個陌生家庭真情演繹“我們在一起”的情緣佳話——相逢是首歌
記者 許偉
四月的春風拂過山崗,將紅色故園確山縣浸染成一幅繁花似錦的山水畫卷。
出確山縣城沿著107國道驅車一路南行,目之所及,連綿起伏的淺山丘陵間,是漫山遍野的蒼翠樹木和成片綠油油的麥田。青山綠水,田野鄉村,一望無垠的綠色田野把遠山與村莊相融。
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革命前輩用鮮血的紅,在確山這片土地上抒寫了勇于開拓、敢為人先的紅色史詩;時光進入新時代,樸實無華的確山人用勤勞善良誠實守信的品格,在平凡人世間書寫著奮斗出彩的人生。
2012年,李愛枝從確山老家走出去,到北京從事家政服務工作。12年間,她先后在兩戶人家里照護老人,同雇主建立了像親人一樣的感情。12年親情守望,無數個日日夜夜的盡心照料,李愛枝用自己的耐心、愛心和善心,還有真心,贏得了雇主像家人一般的信任,書寫了“確山保姆”在北京的動人故事。2023年12月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以《遇見你|真心相待,陌生人變家人》為題報道了李愛枝養老護老的事跡,李愛枝和兩位老人的真情故事傳遍京城,也被全國觀眾所知曉。
遇見你‖善良的火種 點燃溫暖心靈的燭光
春風拂面,春光暖暖。
4月7日,一個晴朗的春日午后,確山縣李新店鎮一座普通的農家院落里,58歲的農民李成士靜靜地坐在院中,頭發烏黑濃密,顯然是近期才染過。
一陣電話鈴聲打破了小院的寧靜。李成士接通視頻電話后,微笑著揮手致意,電話那邊傳來妻子李愛枝熟悉的聲音。
“中午吃的啥呀……我和孩子們都不在你身邊,你要照顧好自己,按時吃藥、準時吃飯,想吃啥就買點兒啥……”遠在北京的李愛枝用微信同丈夫李成士視頻通話,交代著他的生活起居,家長里短聲中盡是殷殷的掛念。
當聽說記者就在李成士身邊時,李愛枝要同記者視頻“見”上一面。電話那頭的李愛枝笑容滿面,爽朗的笑聲里帶著四月的風,讓人感覺就像相識已久的親人或朋友。
2012年,李愛枝初到北京當護工,接到的第一個活兒就是照料一個無兒無女的老人。兩年后,那位老人在醫院去世。李愛枝在病房里悉心照料老人的舉動,被同一間病房的另一個老人吳先生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上。
“我看她弄屎尿也不嫌臟,特別細心,我挺感動的,后來老人去世了,我碰見她整理東西,說你沒地方去的話就上我那兒吧。”吳老先生說。
當善良遇見善良,就會開出世間最美的花。確山農家女、北京老兩口,兩個陌生家庭從此開始演繹“我們在一起”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親的人間情緣。
2014年,“確山保姆”李愛枝走進了吳老先生這個家庭,承擔起了照顧老兩口的工作。3300多天的相處,雙方都真心以待,原本的陌生人成了沒有血緣關系的親密家人。
盡管之前李愛枝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照料老人的經驗,但是要同時照顧好兩位高齡老人的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吳老先生生活處于半自理狀態。他的老伴兒鄒老太太也多年來不能自理,兒子在外地工作。“那時,我老伴兒還能說能動,看到小妮兒是生人,就對她又打又罵,我看著心里都難受,但小妮兒不在乎,她說‘阿姨是病人,不能和她計較’。”吳老先生說,他家以前也雇過保姆,但由于老伴兒不配合,最長的干了3個月,最短的只干了1天。
其實李愛枝也“動搖”過。剛到吳老先生家不久,一名老鄉給她介紹了個活兒:照顧一位能自理的獨居老人,月薪6000元。工作輕松,掙得還多,李愛枝和吳老先生商量后,答應了這份工作。坐車離開吳老先生家的那天,李愛枝心里有些猶豫,“大叔、大媽也是可憐人,我還是有點兒不忍心。”車開到一半,李愛枝就下車了,拎著大包小包哭著回到了吳老先生家。從那以后,李愛枝再也沒想過跳槽。
李愛枝管吳老先生叫大叔,吳老先生管她叫小妮兒。李愛枝說,大叔一家人都對她很關心,也很寬容,而且給予了她最大的信任。
守護你‖真誠相待 雙向奔赴的情緣佳話
為了更好地照顧鄒大媽,李愛枝夜晚就睡在她旁邊。“她一動我就知道,得抱她起來方便。”李愛枝說,一天要將鄒大媽抱上抱下十幾次,身高只有1.5米的她開始很吃力,后來逐漸掌握了技巧。
近10年來,李愛枝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傾注到兩位老人身上。李愛枝每天6時起床,從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每隔兩小時,就要給鄒大媽翻一次身,長期下來,已形成了到點就醒的習慣。為了讓鄒大媽身體舒服,她每天都要給鄒大媽擦身子。即使是冬季,每周也要把她抱進衛生間洗個熱水澡,再搽上護膚油。長年臥床的鄒大媽從沒有生過褥瘡或痱子,身上總是干干凈凈的。“剛出院時,鄒大媽特別瘦,一只手都能抱起來?,F在身上有肉了,胖乎多了,兩只手抱都有點兒費力了。”李愛枝說。
“這閨女照顧人真是沒話說,吃喝拉撒照顧得無微不至,而且全年無休。左鄰右舍都說我們有福氣,找到一位好保姆。干這活兒要是沒有耐心、愛心和善心,沒幾天就煩了。”相處了這么多年,李愛枝的付出,吳老先生都看在了眼里。
愛和善良是火種,足以點燃溫暖心靈的燭光。“人都得互相體諒,不能用挑剔的眼光看人,挑剔人家這不是、那不是,我就說,你照顧好我老伴兒就行了,這是唯一的要求,我們家都交給你了。”吳老先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動情地表示。
吳老先生老兩口只有一個兒子,很孝順,但人在外地,有孝心卻沒辦法在床前照顧,只能兩地來回跑。“他把兩位老人交給我了,我就得讓他放心。”李愛枝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們知道我家生活不易,也很心疼我。大叔買啥好吃的,都先緊著我吃,他說‘小妮兒你吃,只要你好,我們就好’。”在李愛枝看來,她和兩位老人之間的善意是雙向奔赴的。
吳老先生的朋友們來看望他,總不忘給李愛枝帶些穿的、用的。吳老先生的老戰友還說:“我給你閨女買幾件衣服。”“其實大叔哪有閨女,就一個兒子。兩位老人都是好心人,把我當自己的親閨女一樣對待。”吳老先生老兩口對李愛枝的好,也溫暖著她的心。
如今,老兩口早已離不開李愛枝。鄒大媽身邊離不開人,李愛枝獨自出門,最遠的就是去家附近的菜市場和超市。來北京多年,她去過的地方屈指可數,更是沒回過老家。有一年春節,吳老先生的兒子讓她回家過年,她大年三十回到駐馬店,大年初一又坐車回到了北京。
2015年,李愛枝的母親摔傷了,由于事發突然,需要回老家,并且待的時間比較久,李愛枝一盤算,干脆把吳老先生老兩口帶回了老家,和自己的母親一同照顧。
“大叔也是好心人,他說你媽摔著了,你看看咱一塊兒回河南吧,就跟一家人一樣。我就推著鄒大媽、帶著大叔,坐上高鐵回河南了。”李愛枝說。
在確山農村老家,李愛枝不僅要照顧剛做完手術的母親和吳老先生老兩口,還要照顧她的愛人和癱瘓在床的哥哥。
“當時,他們就住在這座房子里,每天我都會做上一桌子拿手菜。只要不是下雨天,我們基本上都在院子里吃飯。”回憶起那年吳老先生老兩口到確山生活的場景,李成士記憶猶新。
“照顧四個人真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她抱了這個又抱那個,挨個翻身活動身體,實在太辛苦了!”吳老先生說,“住了4個月,我們像家人一樣,她媽睡一張床,她和阿姨睡一張床。”老家的鄰居提起李愛枝兩口子,紛紛豎起大拇指。
精心照料了4個月,直到母親康復,李愛枝才帶著吳老先生老兩口回北京。
“一個保姆對老人這么好,是不是有所圖?”當面對這樣的質疑,李愛枝坦然道:“對老人好是給自己攢福氣,我連他家一塊磚也不圖,就圖他倆能高高興興、安安穩穩地過好每一天。”
吳大叔的兒子說:“我作為兒子挺有愧的,因為做不到像愛枝那樣長時間陪伴和照顧父母。在我們家,沒有保姆這個概念,都把愛枝當家人看待。如果沒有她,我也不能踏實在外地拼搏,把家里交給她,我放心!”
溫暖你‖人間真情 不離不棄護你終老
提及李愛枝,李成士嘴角上揚,露出了憨憨的笑容,眼睛里寫滿了溫暖和愛意。
“她里里外外‘一把手’,這些年來,即便是在北京,老家的大事小事也都是她安排……”丈夫李成士早年得過腦梗死,從他斷斷續續的表述中得知,李愛枝比他小七八歲,能和李愛枝走到一起是他上輩子修來的福分。
“俺倆結婚時,我都31歲了。之前沒想過這輩子還能結婚生子,更沒想到能過上現在這么幸福的日子。”李成士表示,婚后不久,他們有了兒子李曉峰。
善良是燈塔,指引著人生的方向。用善良和大愛筑起的生活堤壩,往往抵擋住了人世間的凄風苦雨。對李愛枝而言,愛的故事由來已久。原來,多年以前,李愛枝和丈夫除了養活自己的兒子外,還撫養了親戚家的兩個孩子。
“我們有三個‘兒子’,老大李裕是李愛枝姐的孩子,老三李留根是她哥的孩子,還有一個是我們自己的。”李成士告訴記者,李愛枝的姐姐是盲人,姐夫是殘疾軍人,兩人育有一子。由于身體原因,他們無法照顧孩子,當時還沒有結婚的李愛枝就承擔起了“母親”的角色,直到結婚生子依然帶著外甥生活。
李裕兩歲半時,他的父親因病去世。又過了兩年半,母親也去世了。李愛枝夫婦先后操辦了李裕父母的后事,把外甥養大、給外甥蓋房、供外甥上學直至大學畢業,就連外甥結婚都是他們一手操辦的,李裕自小就稱呼李愛枝夫婦為“爸媽”。
李愛枝夫婦撫養的另一個孩子是她的娘家侄子李留根。在侄子四五歲時,受不住貧窮生活的煎熬,李愛枝的嫂子離家出走,從此再沒有回來。李愛枝就把侄子接過來撫養,供他上學,直到參加工作。
貧窮的人,心上若有了愛,那顆心就會向著陽光生長。生活的重擔,不僅沒有壓垮李愛枝瘦小的身軀,反而激發了她樂觀向上的勁頭。“生活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人活一天就得有一天的樂趣。”李愛枝說,“日子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啥不開心一點?”
李成士家里窮,認識李愛枝7年后才結婚。結婚后,夫妻二人靠種地、加工線圈、看自行車維持生計。雖然生活艱苦,但夫妻二人不離不棄,含辛茹苦養大了三個孩子,其中兩個考上了大學。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夫妻二人貸款在鎮上蓋起了兩棟樓房,一棟給外甥,一棟給兒子。
蓋房子的欠款、一家人的開支壓得夫妻二人喘不過氣。2011年,李愛枝的父親因病去世。操辦完父親的喪事后,決定外出打工。2012年,李愛枝去了北京,李成士去了南方。
2014年,李成士因患腦梗死無法繼續打工,只好回到家中。李成士的二哥還沒有結婚,2015年也因病癱瘓在床。他與妻子商量后主動承擔起照顧二哥的任務。今年2月,李成士的二哥病逝,李愛枝夫婦又為其料理了后事。
“家不是靠我一個人撐起來的,我愛人也是一個有擔當的人。”李愛枝說,“在北京務工期間,家里的事全都是李成士照料的,他把家和孩子照顧得很好。”
如今,夫妻二人養育的三個孩子中有兩個已經結婚了,只有兒子李曉峰還沒有結婚。“不過,曉峰也很爭氣,從來沒讓我們操過心。”談及兒子,李愛枝夫婦很是欣慰。
這些年,想妻子的時候,李成士就會去北京看她。他知道,多年來,李愛枝和吳老先生老兩口朝夕相處,彼此都已視對方為家人。
曾經生活中的不易,也讓李愛枝面對陷入困境的老人時有了更多的善意。照顧一位常年臥床的失能老人和一位半自理的老人,李愛枝的工資是低于市場行情的。但她覺得和兩位老人的感情早已超出工作范疇,不全是錢的事兒。近10年的朝夕相處,他們已經成為彼此的生活依靠和精神支柱。
“兩位老人很偉大,都簽了遺體捐獻手續,把后事也交給我了。我一定像對待爹娘一樣為他們養老送終。”這是李愛枝對兩位老人的承諾。
呼喚你‖養老護老 老齡化社會需要更多的“李愛枝”
真誠敲開了真誠的門,善良叩開了善良的窗。遇見你,溫暖我。確山農家女、北京老兩口,李愛枝和吳老先生老兩口從不是一家人到勝似一家親,演繹著真心相待陌生人變家人的情緣佳話。
“確山保姆”李愛枝的善良和真誠感動了全國的網友,大家紛紛在網上為李愛枝點贊、留言。2023年12月8日,《天中晚報》以《確山農家女 大愛動京城》為題整版報道了她的故事。
凡人善舉,激揚大愛。作為革命老區、英雄的故鄉,長期以來,確山縣著力營造紅色文化濃厚氛圍,持續厚植文明鄉風,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發揚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崇德向善的城市氣質,倡樹時代新風新貌,涌現出一大批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身邊好人”。作為從確山走出去的普通勞動者,李愛枝身上散發出的善良和真誠、愛心和耐心,是老區人民孝老敬親優良品格的集中體現。
“老齡化社會下的養老護老工作該怎么做?李愛枝和北京老兩口的這段佳話給出了一個答案:護理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耐心、愛心和善心,還有真心,是家人般的關懷與溫暖。”這是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給出的評論。
小家政聯動大民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政業是朝陽產業,既滿足了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需求,也滿足了城市家庭育兒養老的現實需求。要把這個互利共贏的工作做實做好,辦成愛心工程。
家政服務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就業“飯碗”。養老護理、育嬰育幼、烹飪保潔……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分工細化、人口老齡化等社會進程持續加快,以及三孩生育政策的全面實施,家政服務已然成為不少家庭的剛需。數據顯示,我國家政服務業市場規模已從2015年的2776億元提升至2021年的10149億元,突破萬億元大關。與此同時,2021年我國家政服務人員數量也達到了3760萬人,同比增長7.3%。
2023年7月5日,商務部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了《2023年家政興農行動工作方案》,把家政服務業的振興發展作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關決策部署的重要抓手?!?023年家政興農行動工作方案》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組織優秀家政企業進商圈、進社區,拓展家政消費場景,提振家政服務消費,創造家政就業機會。鼓勵開展勞務精準對接系列活動,幫助愿意從事家政服務的農村轉移勞動力直達社區服務網點就業。鼓勵家政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到鄉、行業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實施家政興農戰略。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技能是就業的根本。作為農業大市、人口大市和新興工業城市,勞務輸出是駐馬店人口流動的最活躍因素?!恶v馬店市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為全面建設現代化駐馬店,打造人力資源新優勢,到2025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05.67萬人次。到2035年,我市全民能力素質明顯提升,從業人員基本實現“人人持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駐馬店市是人口大市,也是老齡人口大市,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人口老齡化形勢不容樂觀。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駐馬店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13%,在全省18個省轄市中,人口老齡化程度居于首位。預計到2030年,全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16.34%,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順應人口老齡化趨勢,構建完備的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業更好更快發展,不斷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將成為全市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素養的家政服務人員,是當前老齡化社會養老護老工作的需求,也是“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的應有之義。然而,除了有護理技能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家政服務人員的耐心、愛心和善心,還有真心,像李愛枝那樣尊老敬老、愛老護老,為老人提供家人般的關懷與溫暖。
無名之輩,用溫暖的光,照亮著平凡的世界。在人口老齡化加速來臨的當下,社會需要更多的“李愛枝”。遇見你,溫暖我,他們雙向奔赴的情緣佳話還在續寫。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