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社會

此生為公益大愛永不息——記“中國好人”潘永鋒、涂善珍夫妻

2024-04-23 10:08 來源: 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梅雅平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愛心在傳遞 善舉在延續 不只是在小區,潘永鋒和涂善珍的足跡也遍布駐馬店城鄉的各個角落。2022年,潘永鋒和涂善珍被評為“河南好人”“河南省最美優秀志愿者”,夫妻倆成立的驛城區愛心接力好人志愿服務隊被評為“優秀志愿團隊”;潘永鋒和涂善珍堅定地說。

記者 劉金霞 房滿地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鑄就偉大。

年逾古稀的潘永鋒、涂善珍夫妻是駐馬店市驛城區東風街道雪松社區林棲園小區居民。多年來,他們身穿紅馬甲走街串巷做義工,為環衛工人、孤殘兒童、困難居民等弱勢群體做好事、實事300多人次,捐款捐物價值10余萬元……2019年,潘永鋒和涂善珍成立了驛城區愛心接力好人志愿服務隊。截止目前,該團隊已有100多人。在他們的帶領下,隊員們的愛心足跡遍布城鄉,成為駐馬店志愿服務領域的一張名片。

“中國好人”潘永鋒、涂善珍夫婦。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多年來,公益路上夫妻攜手同行,傳遞愛與奉獻。夫婦倆因此獲得了“中國好人”“河南好人”“好心夫婦”“小區‘活雷鋒’”“天中好人夫婦”等榮譽稱號,涂善珍還榮獲“天中最美母親”“天中好人”稱號。

近日,記者走近潘永鋒和涂善珍,感受平凡中的偉大。

愛的種子生根發芽

潘永鋒,1953年出生,正陽縣大林鄉人。3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潘永鋒成了一名孤兒。鄉鄰們看他可憐,就輪流照顧他。就這樣,潘永鋒吃著百家飯、穿著百家衣長大了。正是由于這樣的生活經歷,潘永鋒心里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并慢慢地生根發芽。

涂善珍,1954年出生,正陽縣大林鄉人。10歲時,父親去世。母親一個人拉扯著7個孩子艱難度日。艱苦的日子培養了涂善珍堅韌的品質。

少年時期,潘永鋒幫生產隊放牛、養豬。閑暇時,看到誰家農活干不完、上了年紀的老人吃力地推著磨盤磨面,他都會上前幫忙。

9歲那年,潘永鋒在放牛途中,看到有人落水,他毫不猶豫地跳下去救人。由于落水的男孩比潘永鋒大兩歲,潘永鋒拉他很吃力,連嗆了幾口水。“他們都說我太傻,但是當時哪有時間想那么多,一心只想著救人。”潘永鋒回憶道。后來,潘永鋒又相繼救過3名落水者,最小的是一名年僅3歲的女童。潘永鋒舍身救人的事跡在鄉里廣為傳頌。

長大后,潘永鋒參加了水利工程建設。他不怕吃苦,重活、累活總是搶在前頭。一次拉筏子的過程中,潘永鋒用力過猛,導致脊椎骨錯位,躺在床上無法動彈。當時鄉里的醫療條件落后,很多人認為潘永鋒可能永遠癱瘓在床了。這時,涂善珍站了出來,表示自己愿意嫁給潘永鋒。“我也是正陽縣大林鄉的,知道他是個好人。我不嫌棄他是個孤兒,現在還癱瘓在床。我就認準他勤勞能干、心地善良。我愿意照顧他。”涂善珍深情地說。

婚后,涂善珍尋醫問藥,悉心照顧潘永鋒。蒼天不負有心人,潘永鋒不僅病愈了,還能下地干活。“遇見我的妻子讓我相信善有善報。如果沒有她,我可能這輩子就完了。”雖然已經過去幾十年,但潘永鋒提起涂善珍當時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仍然很感激。

潘永鋒傷好后,鄉政府安排他到鄉鎮企業工作。因表現良好,他被調到大林鄉政府工作。丈夫工作繁忙,涂善珍在家任勞任怨,一個人照顧4個孩子,還養了4頭豬、4頭牛,種了10多畝地。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4個子女都很懂事、上進,如今都已成才。

傾心幫扶鄰里

兒女工作后掙了錢,在市區林棲園小區給潘永鋒、涂善珍買了套房子,讓他們安度晚年。剛到林棲園時,小區連路都沒有。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居民生活很不方便。

潘永鋒、涂善珍夫婦做公益活動現場。

潘永鋒和涂善珍找到物業經理了解情況后,主動向有關部門反映,為小區修路跑了50多次。最終,小區鋪了瀝青路,方便了800多戶居民的出行和生活。環境變好了,潘永鋒和涂善珍帶頭保持,夫妻倆經常參加義務勞動,打掃小區衛生,被鄰居稱贊為“活雷鋒”。

潘永鋒和涂善珍的生活并不寬裕,夫婦倆每月的養老金只有1000多元。但從2000年到現在,他們拿出來幫助別人的錢就有10萬多元。

同住林棲園的王天運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2016年10月,他13歲的女兒王亞茹被查出得了白血病。為了給女兒看病,王天運掏空了家里的積蓄,還借了很多外債。正在讀高中的兒子王亞偉看家里實在困難,瞞著父母退學,打工賺錢給妹妹治病。潘永鋒和涂善珍知道后,東拼西湊了2000元錢送給王天運,然后找到王亞偉,勸他繼續上學。孩子很善良,想通過打工來減輕家庭負擔。但他還小、目光短淺,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斷送自己的人生。”涂善珍說,“知識改變命運,所以我們當年再苦再累也堅持供4個兒女上大學。”

在潘永鋒和涂善珍的勸說下,王亞偉選擇繼續上學,夫妻倆每個月給他300元生活費。最后,王亞偉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黃淮學院。潘永鋒和涂善珍繼續每月資助他,直至他大學畢業。

對于小區困難家庭的情況,潘永鋒和涂善珍了如指掌。癱瘓在床的甄香蓮靠丈夫收廢品維持生活,涂善珍經常上門和甄香蓮談心;姜小好離婚后獨自帶女兒生活,還要照顧80多歲久臥病榻的母親,潘永鋒和涂善珍經常給她送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李富強的妻子因病去世,治病期間欠下很多外債,潘永鋒定期上門給孩子送去衣服、學習用品……“我小時候是個孤兒,沒有鄉鄰的幫助,我活不到今天。雖然我和老伴兒的收入不高,但是我們盡己所能,能幫一點是一點。”潘永鋒說。

10余年來,潘永鋒和涂善珍一起幫助小區困難家庭50多戶,調解家庭矛盾120多起。鄰居們紛紛夸贊他們家是慈善之家。大家平時有大事小情的,都喜歡找他們說道說道,兩人也總是想方設法提供幫助。

愛心在傳遞 善舉在延續

不只是在小區,潘永鋒和涂善珍的足跡也遍布駐馬店城鄉的各個角落。街頭的環衛工人、福利院的孩子、生活困難的家庭……潘永鋒和涂善珍都伸出援助之手。由于潘永鋒和涂善珍經常買很多東西,做食品批發的商家盧曉斌不禁有些好奇,有一次忍不住問:“姨叔,你們經常過來,一次就買這么多東西,能吃完嗎?”

雙方交流后,盧曉斌才知道,潘永鋒和涂善珍經常來買東西是為了捐贈給有需要的人。盧曉斌此前也一直默默無聞地做好事,遇到潘永鋒和涂善珍后,就像找到了組織。“潘叔和涂姨的大愛很有感召力,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跟著他們做好事、做善事。”盧曉斌動情地說。

隨著被潘永鋒和涂善珍的善舉感染的人越來越多,2019年,潘永鋒和涂善珍成立了驛城區愛心接力好人志愿服務隊,高海濤就是其中的一員。說起高海濤,背后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高海濤的父親住在市區林棲園小區,因患癌癥做過7次手術,潘永鋒和涂善珍經常去探望,還東拼西湊了一萬元錢讓他應急。“我爸生病的時候,我媽已經去世了,潘叔和涂姨像照顧自己家人一樣關心我爸,給他了不少寬慰。我打心眼里感激。”高海濤說,“他們的感人事跡,我一直有所耳聞,我爸就是受益者。2019年10月,我申請加入他們成立的好人團隊,讓潘叔和涂姨再做好事時帶著我,我也想盡己所能地出一份力。”

涓涓細流匯成海,點點纖塵積就山。驛城區愛心接力好人志愿服務隊不斷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加入進來。

2019年,潘永鋒和涂善珍被評為“駐馬店好人”;2022年,潘永鋒和涂善珍被評為“河南好人”“河南省最美優秀志愿者”,夫妻倆成立的驛城區愛心接力好人志愿服務隊被評為“優秀志愿團隊”;2023年,潘永鋒和涂善珍被評為“中國好人”“駐馬店市道德模范”“好人中的優秀模范”;2024年,夫妻倆被評為“駐馬店市身邊好人先進個人”“駐馬店市道德模范”。“我們做的事情很平凡,無非就是看見誰有困難了,就想著拉一把。我們會一直做下去,直到干不動為止。”潘永鋒和涂善珍堅定地說。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里| 红河县| 子洲县| 阿勒泰市| 沙雅县| 土默特左旗| 古交市| 毕节市| 福泉市| 丹寨县| 蒙山县| 尼勒克县| 奈曼旗| 佛学| 通榆县| 巨鹿县| 清涧县| 德保县| 福州市| 蒙城县| 奉化市| 吐鲁番市| 茂名市| 新民市| 富民县| 乌拉特后旗| 牙克石市| 叙永县| 康保县| 濉溪县| 东方市| 札达县| 肃南| 集贤县| 石首市| 佛山市| 荆门市| 孝昌县| 汶上县| 富裕县| 临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