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媽媽”越玉環:守護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記者 劉金霞
她用一雙溫暖的手,護佑著孩子們健康成長;她用一顆赤誠的心,滋潤著孩子們明德向善;她用潤物無聲的愛,點亮鄉村留守兒童希望之光。嘔心瀝血,以德樹人,她被萬千學子親切地稱呼為“校長媽媽”,她就是“中國好人”、平輿縣射橋鎮第一小學(明德小學)校長越玉環。
越玉環和孩子們在一起。(資料圖片)
建校17年來,越玉環把1800多名即將輟學的留守兒童先后培養成為大學生,其中200多人考上了名牌大學、100多人考上了研究生,從這所學校走出去的學生無一人有不良記錄。
“給留守兒童一個溫馨的家,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越玉環辦學的初心。
立志辦學 為留守兒童建“新家”
近日,記者來到射橋鎮第一小學,一間間整潔明亮的教室、鮮艷的五星紅旗、井然有序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人驚嘆。沒想到,一所鄉鎮小學竟有如此規模,和城里的學校不相上下。
活潑開朗的越玉環,從小就是射橋鎮上出了名的“孩子王”,這也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當一名人民教師的夢想。大學畢業后,越玉環放棄了去南方工作的機會,選擇在鎮上新華書店工作。
在工作中,越玉環發現,很多孩子的父母為了生計,常年在外地務工,而孩子則留在家里由年邁的祖輩照顧,還有一些孩子父母離異,有的幾年都見不到自己的親生父母。面對這種情況,越玉環下定決心:“要在射橋鎮辦一所寄宿學校,讓留守兒童不僅有學上,還要有‘家’、有‘媽媽’。”
內心的堅定支撐著越玉環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沒有錢,她就和老公商量把城里房子賣了,又是借錢、又是貸款;工期慢,她就和老公吃住在工地,親自搬磚、打地坪……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越玉環的努力和射橋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7月,射橋鎮第一小學正式建立。學校建成后,由于沒有學生愿意來學校就讀,她就一家一家地走訪,說服家長把孩子送到她的學校。第一學期開學后,射橋鎮第一小學終于有了200多名學生。
無私奉獻 甘當學生的“校長媽媽”
“有愛的地方才是家,要讓孩子們在學校有家的歸屬感。”自從建校起,越玉環就以校為家,全心全意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
學生趙艷娜因患有智力障礙,經常到處亂跑,有時還在垃圾堆里撿東西吃。越玉環看后很心疼,從此更多地關注和愛護著小艷娜。在學校3年,小艷娜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每次見到越玉環都會親切地喊她“校長媽媽”。
像這樣的孩子有很多,父母都是殘障人士、跟著80多歲奶奶生活的單宇波,父親去世、母親改嫁、跟著體弱多病奶奶生活的李井……越玉環不僅免去了他們的費用,還對他們生活上照顧、學習上關注、心理上溝通,讓他們同樣在老師的關愛下健康、快樂地成長。每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她都不會忘記給這些孩子買新衣服,讓他們也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孩子的笑臉是我的最高榮譽。”面對孩子們,越玉環心中那根柔軟的心弦總在不經意間被撥動。
射橋鎮第一小學是寄宿學校,考慮到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地務工,缺少與親人的情感交流,為此越玉環專門在學校門衛處為在校的留守兒童開通了“親情電話”,讓學生家長和孩子說說心里話。
盡管債務纏身,越玉環為有效解決不少留守兒童喜歡亂花錢、亂吃零食的問題,堅持不在校內設立超市、小賣部;為讓孩子們吃好、吃“足”,堅持不搞食堂承包,保證孩子們每頓飯都能吃得安全可口、營養全面,不浪費更不賺取他們一分錢的伙食費。
“每當聽到孩子們喊我‘校長媽媽’,看到他們天真爛漫的笑臉,就覺得這是我獲得的最高榮譽,被這么多孩子深深愛著,每一天都溫暖、燦爛。”越玉環說。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