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衛計·健康 綜合新聞

老齡化背景下大學生對養老問題的認知調查

2024-12-10 17:11 來源: 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郭雪峰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趨勢也在不斷加劇。截至2023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萬人,占總人口的15.4%。并且老年人口數量還在不斷增加,預計到2035年左右,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如此龐大的老年群體以及嚴峻的未來預期使得養老行業所負擔的壓力與日俱增。而伴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老人們收入水平的逐漸增加,他們對養老服務的支付能力和需求層次也在不斷提升。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料需求外,老年人對醫療保健、康復護理、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但目前的養老服務卻很難跟得上老人們的訴求,所以我們迫切需要重視起養老行業的發展。作為未來將承受絕大部分養老壓力的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們,他們對于養老行業的看法與選擇也就十分重要。

在此背景下,我們團隊在大學生中發布了一份調查問卷,通過問卷的方式了解當下大學生對于養老行業的認知以及他們的養老觀念。我們希望能通過分析在不同背景下的大學生對于養老行業的認知與選擇的不同,來發現大學生面對未來養老時出現的困擾與大家一致認同的養老痛點,并提出了幾個可能對解決或減輕問題有所幫助的方案,從而對當下社會養老方面的問題有所幫助。

一、研究對象

本文采用的調查方法為問卷調查法,正式調查前,先進行預測試,確保問卷題目清晰、無歧義,并調整問卷內容。調查期間,我們共收集到有效問卷129份,確保樣本量的充足性和代表性。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本科階段各個學校的在校大學生,選取來自不同專業和年級的學生,以確保樣本的多樣性和代表性。具體而言,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選擇:

1.年級分布:研究對象包括大一到大四的學生,以觀察不同年級學生對養老觀念及養老保險認知的變化。這種跨年級的選擇能夠反映出隨著學習和社會經驗的積累,學生們對養老問題的理解和態度如何演變。

2.專業背景:我們將涵蓋理工科、文科、商科等多個領域的學生,旨在探討不同學科背景對養老觀念的影響。例如,經濟類專業的學生可能對養老保險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人文學科的學生則可能更多關注養老的社會倫理問題。

3.地域差異: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學生的養老觀念,本研究還將考慮地域因素的影響。我們選擇來自不同地區的大學生,以分析地域文化、經濟發展水平等對養老認知的潛在影響。

4.性別與社會經濟背景:研究對象還將涵蓋不同性別及家庭背景的學生,以探討性別及社會經濟地位對養老觀念的影響。例如,來自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的學生可能會有更積極的養老規劃,而來自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的學生則可能更關注基本生活保障。

通過上述多維度的選擇,我們盡可能地為本研究提供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樣本,以便深入分析不同背景下大學生的養老觀念及其對養老保險的認知程度。

二、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養老觀念調查情況

1.大學生對養老問題的看法

大學生對有必要了解養老接受度較高,其中認為非常必要了解養老的學生有62.79%,認為較為必要的學生有24.81%,認為一般或不太關心的有6.98%和5.43%,調查結果顯示,城鄉差別的大學生在對大學生養老必要性的態度上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城市的大學生比鄉鎮的大學生對養老必要性的態度更積極。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以及不同家庭結構對養老必要性的看法沒有顯著差異。

在對是否考慮過父母養老金問題的相關調查中,86.82%的同學考慮過該問題,13.18%的同學未考慮過。其中,作為獨生子女的大學生對于父母養老金的關注要大于作為非獨生子女的大學生,在32位獨生子女中,僅有三位沒有考慮過父母養老金問題。家庭中父母至少有一方退休的同學比家中父母無退休的同學更加關注父母的養老金問題,在106位家庭中父母至少有一方退休的同學中僅有5位同學沒有關注過該問題。而在23位家庭中父母無退休的同學中,有12位同學都沒有關注過該問題。由此可見,家庭背景以及結構對大學生在養老方面的關注度有所影響。調查發現,大部分大學生都有較強的意愿去了解養老知識,但還需要政府、學校以及社會提供牽引,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問題。

2.大學生對養老責任的認知

在關于政府、社會、子女誰在養老上承擔更大責任的調查中,50.39%的同學認為子女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44.19%的同學認為政府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社會占5.43%。不同家庭結構、不同居住地以及不同的父母職業對承擔責任的認知基本沒有差異。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對養老問題還是有較強的責任感,認為個人應該承擔起養老責任,同時也更希望政府可以更加完善養老制度,為老人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

在“是否愿意參加養老活動”的問題中,持很愿意參加態度的占36.47%,表示愿意根據時間參加的占53.49%,不愿意參加的占5.43%,而愿意參加有支付報酬的占4.65%。由此可見,大學生對養老志愿活動呈積極態度,愿意在空閑時間助力國家的養老事業,同時也需要政府以及社會機構的引導,推動志愿養老活動的發展。

(二)大學生未來養老選擇的調查情況

 1.大學生對養老方式的選擇

在“你會為父母選擇什么樣的養老方式”的問題中,67.44%的同學更希望居家自己照顧父母,其中24.81%的同學愿意請保姆或護工人員照顧,僅7.75%的同學為父母選擇養老院養老。在這其中,獨生子女大學生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的選擇基本沒有差別,家在縣鄉的大學生對比家在省會以及地級市的大學生更愿意選擇居家養老。結果表明,當代大學生有較強的傳統家庭觀念,對養老院的接受程度不高。在傳統文化影響下,即使是獨生子女,也會更傾向于居家養老,而不是選擇養老院。而家在縣鄉的大學生,由于傳統文化、經濟情況以及養老設施的不健全等原因,也更傾向于居家養老。因此,政府和社會應當提高養老院服務水平,加強養老院的宣傳力度,提升大學生對于養老行業的接受程度,更好發揮社會養老的作用。

在為父母選擇養老機構上,60%的同學更愿意選擇交一定管理費且服務質量高的公辦敬老機構,30%的同學選擇政府和企業合辦的收費機構,10%的同學選擇不收費但服務質量一般的公辦敬老機構,幾乎沒有同學選擇完全靠收費維持而保證服務質量的私營養老機構。結果對比表示,多數人更愿意信任交費公平合理,保證管理與服務質量的公辦或由政府參與的養老機構,收費較高的私營養老機構普及度不高,大學生缺乏對私營養老機構的信心。

2.大學生對養老產品的認知及態度

在為父母投資養老理財產品或養老保險意愿度的調查中,大多數的大學生愿意為父母投資,少數大學生持否定態度。其中持否定態度的原因調查中,60.8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沒有相關知識,故不愿投資;47.82%的大學生因經濟收入問題而不考慮投資。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缺乏養老保險相關知識,學校及金融機構應當加大對養老產品的講解和宣傳,以滿足大學生的相關需求。

對于“你更看重養老保險的哪些方面”的問題中,絕大多數更看重養老產品的保障范圍以及公司的信譽,其次更看重養老產品的流通性、價格和投資回報率??梢?,養老產品的低風險性和流通性是大學生選擇養老產品的首要因素,價格以及回報率是其重要因素。以往社會中養老保險的不良事件也影響了大學生對養老保險的看法,目前大學生對養老產品主要持保守態度,強調產品的穩定性。其中“你認為市場上養老保險產品存在哪些問題或不足”的調查中,一部分認為市場上的養老產品存在保障范圍不明確、信息透明度低以及費用過高的主要問題,另一部分認為投資收益不穩定和缺乏個性化選擇是市場上產品的重要缺陷??梢姡髮W生目前對于養老產品的選擇非常謹慎,對市場的信任度有待提高,更希望市場上推出更加個性化及收益更加穩定的養老保險產品,金融機構應當貼合市場需求,加大創新力度,滿足消費者的期望。

(3)大學生對未來養老的期望

 

對未來10-20年的養老形勢的預期中,認為未來養老形勢十分嚴峻的占74.42%,認為一般的占23.26%,僅有2.33%對此表示不感興趣。這表明當前中國老齡化形勢嚴峻,大部分大學生感覺未來經濟壓力較大,使得大學生對未來養老預期持悲觀態度。

對于社區是否需要建設老年活動中心的調查中,96.12%的大學生認為十分必要,僅3.88%的同學不感興趣。調查表明,在社會養老中,大學生更希望社區能夠完善基礎設施,為未來的養老活動提供更優質的保障。

在如何提升對養老問題的認識上,大部分大學生認為應該增加學校方面對養老問題開展的活動,社會上增加相關的講座和宣傳。而在未來規劃上,大學生們雖然都持積極態度,但并沒有具體的想法和規劃。這表明政府應當加強在養老宣傳方面的引導和宣傳,助力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這些問題。

三、成因分析

1.當下社會經濟壓力的影響

在本次調查問卷中,70.97%的大學生在“你認為在贍養老人方面,大學生主要面臨的壓力”一題中,將“經濟壓力”排在第一位。新冠疫情后,全球經濟受到沖擊,中國經濟同樣面臨下行壓力。而就業壓力是大學生所直接受到的影響。

根據統計局顯示,2023年6月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5月中,全國城鎮非在校16-24歲青年失業率為14.2%。我國青年失業率在經歷了連續六個月的攀升后,在去年六月達到了21.3%?!爱厴I即待業”的情況,在全國比比皆是。教育部數據顯示,2024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79萬人,同比增加21萬人。根據智聯招聘2024年發布的就業報告顯示,2024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僅有55.5%。同時,像北大、清華這種頂尖院校的畢業生薪資待遇方面也面臨著巨大落差。根據中國薪資網統計的數據,2023屆清華北大畢業生平均收入分別為13221元和13002元,和四年前的2019年的24339元和24556元相比,差額巨大,幾乎腰斬。在我們本次調查題目“你覺得10年后我們社會中的養老問題是否嚴峻”一題中,74.42%的大學生選擇了“很嚴峻”。失業壓力,就業壓力,薪酬待遇不理想等等問題,在整個經濟下行下暴露出來。面對這些經濟壓力,大學生在就業、創業等方面面臨更大挑戰,對未來發展的思考與擔憂普遍較多,因此在對贍養老人面臨的壓力上認為經濟壓力是最關鍵的因素,在養老產品的選擇上普遍考慮經濟問題。

2.傳統養老觀念的潛移默化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爬坡,孕育了龐大的養老服務需求,加快了我國養老院行業的發展。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養老機構3.8萬個,養老機構床位483.1萬張。

據民政部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7月底,我國已建養老機構床位429.1萬張,收住老年人卻只有214.6萬人,養老床位空置率高達50%。養老院空置率高受傳統養老觀念影響 大,再加上養老院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專業護理人才不足部分養老院的選址和定價不合理、服務設施不完善,我國養老院入住率難以提高。傳統的養老觀念是導致該現象的重要原因。

因為長期以來中國家庭是子女或其他親屬承擔養老責任。雖然子女或者親屬的負擔增加,但另一方面付出親情帶來的滿足感,增加了家庭凝聚力、傳承記憶其實也是普通人幸 福的體現。以及我國傳統養老觀念中強調”百善孝為先“,重視家庭責任,強調孝順與敬老,普遍認同家庭養老。大部分大學生在小時候都了解過二十四孝的故事,受養兒防老、孝親敬長觀念的熏陶,潛意識里對養老機構養老有抗拒情緒。受此影響,大學生普遍認為贍養老人是個人的責任與義務,傾向于居家養老,對養老機構養老持懷疑態度。即使是獨生子女,也很少會選擇養老機構養老。

3.養老機構不足且質量仍需提高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速,養老產業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國養老產業 鏈本完成但仍需進一步發展。


我國產業鏈上游主要是養老地產,包括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還包括醫療設備器械、食品與藥品等支撐養老產業的基礎材料。由于社會、歷史、文化等慣性因素,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仍以家庭養老為主,約占市場份額96%,社區養老占約3%,機構養老的占比不足1%,而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養老機構存在供需不平衡問題,截至2023年末,全國共有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40.4萬個, 養老床位合計823萬張。相比于2022年有所增加,但數量與入住率仍然有待提高。一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人們在養老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但養老機構數量不足,難以滿足其需要;另一方面,養老機構收費通常比較高,包括住宿費,飲食費,護理費等,要求子女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但目前養老機構體系尚未完善,示范樣本少,推行難度高,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難以提供高質量服務,讓許多有意愿的人群駐足觀望。

產業鏈中游主要包括養老服務、老年護理、老年旅游等細分產業構成養老產業鏈中游,覆蓋了老年人衣食住行及醫療等方面需求。對于養老服務,我國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標準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產業發展不均衡。特別是在鄉鎮一級,社會化養老產業幾乎空白,僅有的公辦敬老院也難以滿足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增長的迫切需求。其次,養老機構護理員隊伍不穩定,專業水平難以提升,故我國仍需加快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建設。另外,養老服務內容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照料,而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關注不足,所以我國也需要加強養老文化服務,大力發展智慧家政服務,并做好養老管理服務。

養老產業鏈下游主要是有消費需求的老人和一些商業養老保險。目前我國市場上的養老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無法滿足老年人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并且居民長期投資理念薄弱,沒有相關方面的知識引導。所以我國還需要通過政策引導、市場監管、產品創新和提高公眾意識等多方面努力來解決,以促進養老商業保險的健康發展。

4.養老產品的問題缺陷

富達國際和螞蟻財富近日發布了2022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今年養老第三支柱政策落地之際,受訪者的養老規劃意識和行為都呈現積極改善,不僅開啟養老儲蓄的平均年齡顯著降低,且用于養老投資的收入占比也逐年提升。

養老產品的發行與養老產品的市場需求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我國人口結構呈現老齡化、少子化的特征,社會養老壓力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隨著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居民財富管理的意識不斷覺醒,通過理財投資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及滿足養老需求的觀念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使得居民對養老產品的需求增加。

商業養老保險方面,我國試點了兩類保險產品:稅延型和專屬型養老保險,這兩類保險產品起步時間都比較晚。2018年稅延型養老保險才在上海等地開始試點但進展緩慢;專屬型養老保險產品于2021年6月開始試點,其繳費方式和投保流程較為便捷,覆蓋面相對較廣,具有發展潛力。從目前養老產品發展的現狀來看,亟須養老理財產品的補充。

投資理財養老產品方面,根據中國理財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底,全市場共有6家理財公司,發行了33只養老理財產品,規模近600億元。但種類仍然亟待提高,產品急需個性化改革。

面對需求日益擴大的養老市場,養老產品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養老產品的講解宣傳力度的低下,使得大學生不了解也不敢在未來去進行養老產品的投資,以及目前市場上養老產品種類卻相對較少,以養老保險和養老基金為主,且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設計,同質化較為嚴重。對于大學生而言,保險產品靈活性不足、制度對于收入低的年輕群體不友好、繳費時間長存在不確定性等因素降低了產品吸引力。退休后的產品投資像走鋼索,既要具備對抗通脹的能力,又要控制產品收益率的波動,兩者之間要達到平衡。所以產品的透明度、回報率以及風險管控是大學生對未來養老產品觀念以及投資看法的重要影響因素,現在市場上的養老產品,普遍存在透明度低以及風險不穩定的問題,使得大學生對其不看好,故在調查中大學生普遍不愿意去投資養老產品。

5.在養老方面宣傳不足

在我們的本次調查中,60.87%的大學生不選擇為父母投資養老理財產品的原因為“缺乏相關知識”,但是又有62.79%的大學生認為“非常必要了解養老問題”。由此也可反應出養老方面的宣傳存在不足。在瑞文網中,《大學生對養老調查報告》中有數據顯示,僅有33%的大學生群體可以詳細描述老年人的生活狀態及現狀,30%的被調查者簡單地了解到社會中存在的老年需求。在這份數據中可以側面反應大學生群體對于養老問題的認知存在不足。在政治宣傳方面,政府雖然出臺了許多與養老相關的政策,如養老保障體系完善,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等,但在大學生群體中,這些政策存在著宣傳不足,不全面,宣傳方式單一等問題。2024年11月4日民政部公布7件打擊整治養老服務領域詐騙典型案例,由此可見,養老服務領域存在著負面新聞,而這些新聞的案例也影響著我們對養老服務業的信任,增加了大學生在選擇為父母的養老產品方面的顧慮。

四、思考與對策

本文通過對中國當代大學生養老觀念和養老保險選擇的調查研究,揭示了當下年輕一代對于未來養老問題的初步認識和預先準備情況。研究結果表明,盡管大學生群體普遍認同養老的重要性,但對于具體的責任劃分和方式選擇存在著明顯分歧,顯露出對于未來養老形式的保守甚至悲觀態度。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與未來不確定的經濟壓力有關,也受到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同時也印證了當前的養老行業尚不能完全的讓人信任托付,仍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等待著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政策是否宣傳到位?相關產品是否切實貼合“養老”?服務供給是否匹配人們優質化的需求?配套措施是否精確區分、行之有效?

基于相關問題,本文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對養老行業的未來發展提出如下建議,以期推動養老事業的全面進步,并促使大學生形成理性、全面的養老觀念。

1.推動家庭與社會協同的多元化養老模式

借鑒歐美發達國家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經驗,當前中國的養老體系也需建立“家庭-社區-機構”三位一體的綜合養老模式,全方位守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首先,政府應加大財政資金向養老領域的傾斜力度,完善相關配套設施,興建和推廣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化、貼近生活的照護服務;同時,創新多元化的養老院模式,拓寬服務方式、提升服務品質,消除公眾對機構養老服務不放心、不全面的顧慮。其次,通過政策支持和教育引導的方式,鼓勵家庭承擔一定的養老責任,發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建立多元化、層次化的養老支持體系。

2.提升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與公信力

采取企業經營、政府監管的新型模式。私人資本的投資保障了運營管理的靈活度,同時也面向市場,優勝劣汰,更好滿足消費群體的多樣化需求。政府的嚴格監管為養老機構的選擇打了一劑強心針,能夠確保其收費合理、服務可靠。此外,可推行養老機構評級制度,讓公眾通過公正透明的評分系統了解各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增加對機構養老的信心;借助信息化技術,發展智慧養老服務,推動養老機構向專業化、標準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也更容易滿足未來年輕一代對養老服務的需求。

3.加大養老產品的創新與透明度

針對養老保險和養老金融產品“單一性”、“同質化”、“透明度低”等問題,金融機構應面向市場,積極調研,推出更多例如靈活長期儲蓄或具備穩定回報率的定制化、個性化產品。同時,加強金融產品和養老保險的信息公開機制:產品細則明晰、語言簡潔易懂,確保大學生等年輕群體更容易理解并信任相關產品,進而增加其購買意愿。

4.強化對養老保險知識的普及

高校作為培養未來社會主力軍的重要陣地,應將養老教育納入課程體系,提升大學生的養老意識和知識水平。通過開設養老相關課程、舉辦專題講座、參與志愿養老活動,增強對養老實際需求的認識和對養老問題的理解。同時,政府和社會組織應通過網絡、媒體、線下講座等形式,加強對養老政策和養老服務的宣傳,提高所有公眾對養老問題的認識和責任感。

5.加快養老政策的前瞻性規劃

鼓勵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進行合作研究,為應對未來嚴峻的老齡化問題,制定出更為全面化、科學化,更符合時代發展需求,更關注年輕人養老觀念的前瞻性規劃和政策。例如,政府可研究設立青年養老儲蓄賬戶,鼓勵年輕人盡早規劃提早安排,以“未來養老儲蓄”的方式提高年輕人的花銷留存觀念。在政策和福利上給予養老志愿服務參與者一定的獎勵和激勵,推動形成“人人為養老”的良好社會氛圍。

總結

養老問題是一個跨代際、全社會的系統性工程。大學生作為未來養老壓力的主要承擔者,其養老觀念的塑造不僅影響整個家庭未來的規劃安排,也將在整個社會層面對養老方式多元化和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化的進程產生深遠影響。通過政策扶持、教育引導和服務創新的多條途徑共同助力,可以逐步塑造更加完善的養老生態體系,讓年輕一代在接受養老觀念的過程中,樹立起理性負責的規劃意識,實現全社會的共識與共行。

 

注:本文部分內容引自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部署做好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智聯招聘 《2024年大學生就業力調查報告》,百家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1179萬畢業生,誰來為他們提供工作》,瑞文網《大學生對養老調查報告》。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張行遠 阮一凡 王雪晴 陰怡靜 劉夢菲 段卜元 祝孔遠)


責任編輯:郭雪峰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阳县| 蓝山县| 阿合奇县| 通化县| 新建县| 皮山县| 丰都县| 镇赉县| 南充市| 岐山县| 平罗县| 禄劝| 深州市| 彩票| 辽中县| 香河县| 商洛市| 孟津县| 武夷山市| 富锦市| 堆龙德庆县| 定结县| 天峨县| 崇明县| 曲松县| 郑州市| 陇西县| 闽侯县| 长寿区| 崇信县| 聊城市| 教育| 湖北省| 都江堰市| 乌海市| 浦东新区| 孟津县| 宁远县| 通许县| 尉氏县| 颍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