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藥的分類和作用特點
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藥。作用機制: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體內的胰島素水平而降低血糖,故要求患者胰島仍有一定的功能。另外磺酰脲類也能提高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長期應用還能誘導胰島素受體數目增多、親和力增強。
代表藥物:格列齊特、格列吡嗪等。
特點:較嚴重的不良反應為持續性低血糖。
注意辯證用藥
a、空腹血糖較高者宜選用長效的格列齊特和格列美脲;餐后血糖升高者宜選用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b、對輕、中度腎功能不全者,宜選用格列喹酮。糖尿病合并嚴重腎功能不全時,則應改用胰島素治療。
c、對既往發生心肌梗死或存在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宜選用格列美脲、格列吡嗪,不宜選用格列本脲;急性心肌梗死者,急性期可使用胰島素,急性期后再選擇磺酰脲類。
d、應激狀態如發熱、昏迷、感染和外科手術時,口服降糖藥必須換成胰島素治療。
e、促胰島素分泌藥須在進餐前即刻或餐中服用,因為服藥后不進餐會引起低血糖。
非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藥
作用機制:促進胰島素分泌。
代表藥物:瑞格列奈
特點:a、降糖作用迅速,被稱為餐時血糖調節劑。需餐前15分鐘內服用,對患者用藥依從性要求較高。
b、此類藥物主要經肝臟代謝,腎損害的患者無需調整劑量。
三、胰島素增敏劑
作用機制:增加骨骼肌、肝臟、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提高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而發揮降低血糖的療效,同時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
代表藥物: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特點:明顯降低空腹血糖、胰島素和 C肽水平,起效慢,單獨使用時不導致低血糖
四、a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作用機制:通過競爭性抑制雙糖類水解酶a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減慢淀粉等多糖分解為雙糖和單糖;延緩單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代表藥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不良反應:胃腸反應較多,如腹脹、腹瀉、腸鳴音亢進等,會使排氣量增加,故有腸梗阻的患者禁用。
特點:a、適用于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和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b、單獨服用不會引起低血糖,但與其他降糖藥合用可出現,此時應直接給予葡萄糖,給蔗糖或淀粉類無效。
五、雙胍類
作用機制:增加基礎狀態下糖的無氧酵解,抑制腸道內糖的吸收,增加糖的外周利用,減少糖原生成和肝糖輸出。
代表藥物:二甲雙胍,苯乙雙胍
特點:a、首選用于單純飲食控制及體育鍛煉治療無效的2型糖尿病,特別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b、此類藥物不與血漿蛋白結合,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易發生乳酸酸中毒。c、二甲雙胍會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維生素B12缺乏的風險,需在用藥后定期監測維生素B12水平。
六、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
作用機制:通過抑制近端腎小管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 2的活性增加尿葡萄糖排泄,從而達到降糖作用。
代表藥物:達格列凈、恩格列凈
特點:a、不適用于1型糖尿病和酮癥酸中毒者。
b、由于其降糖機制并不依賴胰島素,因此極少發生低血糖。
c、SGLT2i 具有明確的心血管及腎臟獲益。
d、SGLT2i 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泌尿生殖系統感染、血容量減少等。
七、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PP4i)
作用機制:通過抑制二肽基肽酶Ⅳ活性提高內源性胰高糖素樣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的水平,葡萄糖濃度依賴性地促進內源性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糖。
代表藥物:西格列汀
特點:a、中效、穩定地降低糖化血紅蛋白。
b、多數 DPP4i 為日制劑(維格列汀每日兩次),曲格列汀為周制劑。
c、該類藥物單獨應用時一般不出現低血糖,對體重影響中性,胃腸道反應少,較適用于老年患者。
d、若懷疑患者出現胰腺炎,應停止使用本類藥物
對單用一種降糖藥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大多需聯合用藥。患者需面診醫生,根據血糖水平、基礎疾病及肝腎功能狀態合理聯用不同作用機制的降糖藥物。(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藥學部趙俊杰)
責任編輯:王捷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