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少年在考試壓力下的心靈成長之路
通訊員 周甜
15歲的小明(化名)曾因考試焦慮陷入心理困境,一度無法正常學習生活,在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鄭州大學附屬腦病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二科的綜合干預下,不僅戰勝了焦慮情緒,還以積極的心態順利考出好成績。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預的力量。
一年前,小明因一場疾病住院一個月,成績出現波動后逐漸陷入焦慮的漩渦。考前失眠、心跳加速、過度敏感……他總認為同學在嘲笑自己,甚至將成績與自我價值直接綁定,認為成績差的就是‘渣子’,學習不好會被人看不起。這種非黑即白的認知,讓他在成績波動時陷入自我否定,臨近中考時更出現注意力渙散、情緒瀕臨崩潰的情況。
“小明的案例是典型的考試焦慮伴社交認知偏差,需要從認知、行為、家庭支持三方面介入。”該院兒少心理二科醫生張慧英與治療團隊一起為他制定了階梯式方案:
認知行為治療:幫助小明識別“成績決定人際價值”“必須完美”等錯誤觀念,通過現實檢驗訓練建立客觀自我評價。
團體心理輔導:在模擬社交場景中學習溝通技巧,親身體驗“成績并非人際交往的唯一標準”。
家庭系統重建:指導小明母親調整過度關注成績的教育模式,通過每周“家庭日”增強情感連結。
藥物輔助治療:短期使用抗焦慮藥物穩定情緒,為心理干預創造窗口期。
經過一個月的系統治療,小明逐漸學會用“進步值”而非絕對分數衡量自己,開始主動參與班級活動。最讓母親欣慰的是,他中考后主動說道:“這次數學雖然沒考到理想分數,但我發現自己答題策略進步了。”
“考試焦慮往往與家庭互動模式、自我認知偏差密切相關。”張慧英強調,當孩子出現持續軀體癥狀(如失眠、心慌)、過度敏感或自我貶低時,家長應警惕并及時尋求專業醫生幫助。
責任編輯:侯飛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