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河南

“政”解丨看,河南農科“芯”城正崛起!

2025-06-14 10:19 來源: 大河網 責任編輯:付琳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聚焦建設國際一流農科“芯”城目標,楊海峰表示,未來中原農谷還將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優化投融資服務,做強中原農谷投資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投向種業創新。

大河網 芒種過后,河南鄭州黃河北岸,中原農谷試驗田肥沃的土壤里,秋季作物開始孕育、生長。

“南有航空港,北有中原農谷”,未來三年,中原農谷如何高質量發展?

近日,河南印發《中原農谷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擘畫了全力打造中原農谷2.0版、建設國家級國際化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的新藍圖。

目標丨發展新質生產力 ,打造中原農谷2.0版本

此前,河南已相繼出臺《關于加快中原農谷建設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的意見》《“中原農谷”建設方案》《河南省中原農谷發展促進條例》等文件。“此次出臺《行動計劃》,聚焦做強平臺載體、推動校院谷融合、強化全種業科創平臺體系等7個方面,進一步明確中原農谷建設目標、重點任務和推進舉措,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中原農谷管委會副主任楊海峰介紹。

目前,中原農谷已集聚67家高能級科研平臺,匯聚16名院士、62支創新科研團隊和420余名高層次種業人才。這片規劃面積1476平方公里的“農業硅谷”,已經構建起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全鏈條創新生態。

聚焦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核心目標,《行動計劃》明確強化平臺、人才、技術、產業協同發力,到2027年,全領域種業資源更加集聚,全要素創新生態更加優化,全鏈條產業規模更加壯大,初步建成匯聚一流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的農科“芯”城。

格局丨推進生物育種創新,新建一批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新鄉平原示范區,中原農谷核心區,科創氣息日益濃厚。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內,科研人員正利用基因編輯、分子標記等先進技術,加速創制小麥、玉米等作物的優異新種質。

“中心實體化運行以來,已吸引匯聚了包括院士團隊在內的頂尖科研力量,平臺開放共享機制初顯成效。”楊海峰說,《行動計劃》將“支持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發展壯大”列為首要重點任務,正是看中了其作為“種業航母”的引擎作用。文件明確要求提升其運行質效、完善平臺功能、優化創新體系,目標直指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構建以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為核心,以高能級種業創新平臺為主體,以種質資源庫為基礎的“全種業科創平臺體系”,是《行動計劃》的堅實骨架。河南以科技賦能農業,讓每一粒種子都迸發出巨大的潛力。

“讓中國碗裝更多中國糧。中原農谷帶動河南每年為全國提供優質種子45億斤,其中冬小麥供種占全國的50%,每年可支撐1800億斤糧食產能。”楊海峰指出,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中原農谷將繼續深化與崖州灣國家實驗室合作,支持神農種業實驗室成為其核心基地;做優小麥玉米兩熟高效生產等全國重點實驗室;承載中國農科院的前沿交叉技術中心等重大平臺;新建一批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核心丨“校院谷”深度融合,實現人才互通互認

產學研“兩張皮”,曾是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痛點。中原農谷的解題之道,是開創性地推動“校院谷”深度融合。

“河南農業大學神農種業學院和河南省農科院的試驗田就在農谷核心區,河南農大的研究生們能第一時間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企業也能直接對接最新的科研成果。”楊海峰說,這種物理空間的鄰近和機制上的創新,大大縮短了科研到田間的距離。

《行動計劃》將“推動‘校院谷’融合發展”作為體制機制創新的突破口,提出建立科研教學融合互促、重大平臺引領、人才互認共用三大機制,破除體制機制藩籬。

在物理空間上,積極承接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關鍵支撐平臺,擴容校企校地合作,高標準建設中國現代農業聯合研究生院和神農實驗室教學科研基地,為融合提供硬支撐。在成果轉化上,依托中原農谷科技孵化中心、成果轉化交易中心,打通“研發轉化產業化”鏈條。中原農谷目標清晰,到2027年,建成“校院谷”融合智慧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大學科技園1個、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1個,培育高科技創新型企業5家,讓創新要素在“谷”內順暢流動、高效耦合,形成共建共用共享的創新格局。

“引育一流人才”是中原農谷持久蓄力和科學發展的核心。楊海峰指出,隨著農業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多學科的深度融合,復合型、智慧農業、高端領軍及國際合作人才需求激增。中原農谷將通過“精準引才模式”引進國際頂尖團隊,并建立自主培養機制、科教產聯盟、“訂單式”培養及賦權激勵制度,打造聚才留才生態。

突破丨打造智慧育種平臺,推動種質信息互聯共享

一粒種子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涉及科研院所、種業企業等多個主體,包含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多個環節,創新鏈與產業鏈如何建起“超鏈接”?這背后是育種科技的突破與種業體系的革新。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傳統育種周期長、效率低,智慧育種正成為全球新賽道。《行動計劃》將“建設智慧育種平臺”作為平臺體系的關鍵一環,要求加快種質資源庫數字化,推動信息互聯共享。同時,支持建設國家農業(育種)人工智能行業應用中試基地,探索建立品種身份證制度,實行種子可追溯管理,推動育種邁入智能化時代。

核心技術攻關是硬實力。《行動計劃》部署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覆蓋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畜禽等八大領域,聚焦抗病、抗逆、優質、高產、宜機收等目標性狀,提出到2027年,推出新品種200個以上,其中果蔬、食用菌、中藥材等短板領域新品種60個以上。

有了好品種,還要形成大產業。根據《行動計劃》,中原農谷將開展種業全產業鏈創新發展行動,持續鞏固產學研用協同優勢,推動種業產業集群式發展,形成全流程可追溯市場管理體系及貫通上下游的全產業鏈條。到2027年品種轉化率達80%以上,交易額突破5億元;引育育繁推一體化企業10家以上,培育上市企業2家;培育年營收超百億產業集群4個以上,全域種業總產值突破150億元。

聚焦建設國際一流農科“芯”城目標,楊海峰表示,未來中原農谷還將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優化投融資服務,做強中原農谷投資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投向種業創新。同時,不斷提升對外合作交流水平,深化與荷蘭、以色列等農業強國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作發展,強化人才安居、教育、醫療等資源供給,打造宜居宜業智慧新城。(莫韶華 何山)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弋阳县| 广东省| 偃师市| 元谋县| 泸州市| 休宁县| 宜君县| 定州市| 清流县| 博罗县| 武城县| 罗山县| 玛沁县| 武川县| 商都县| 托克逊县| 攀枝花市| 龙山县| 黄山市| 日照市| 清河县| 教育| 蒙自县| 通河县| 禄丰县| 睢宁县| 崇左市| 庄河市| 津市市| 巩留县| 益阳市| 永平县| 太原市| 衡东县| 思南县| 邻水| 桓仁| 金华市| 洪洞县| 屯留县|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