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魏道德骨科醫院開展業務培訓聚焦痹癥中醫康復治療
駐報全媒體記者 王捷 通訊員 熊立菊
近日,駐馬店魏道德骨科醫院康復科主任王江偉通過專題講座《痹癥的中醫康復治療》,從理論到實踐為全體醫護人員呈上了一場知識盛宴。
溯本求源 解密痹癥的內涵
培訓開始,王江偉從中醫經典理論切入,詳細闡釋“痹癥”的概念。他指出,痹癥在中醫古籍中早有記載,《黃帝內經》中便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的論述。痹癥是以肢體筋骨、關節、肌肉等處發生疼痛、酸楚、麻木,或關節屈伸不利、僵硬、腫大、變形等癥狀為主要表現的病癥,其核心在于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
中西匯通 痹癥涵蓋的西醫范疇
王江偉將中醫痹癥與現代醫學相結合,點明痹癥涵蓋的西醫疾病范圍廣泛。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等常見關節疾病,以及部分頸肩腰腿痛病癥,在中醫視角下,均可歸屬于痹癥范疇。這種中西醫的對應梳理,幫助醫護人員打破學科壁壘,構建更全面的診療思維。
追根溯源 探尋痹癥的病因病機
在病因講解環節,王江偉從內外因兩方面展開。外因以風、寒、濕、熱之邪侵襲人體為主,如居處潮濕、冒雨涉水、長期處于寒冷環境等,致使外邪入侵經絡關節;內因則涉及正氣不足,素體虛弱,肝腎虧虛,氣血不足,難以抵御外邪。談及痹癥的基本病機,王江偉強調“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經絡氣血痹阻不暢,或肝腎、氣血虧虛不能濡養筋骨關節,是導致痹癥的關鍵。同時,他還深入剖析了痹癥在病程中的轉化規律,如風寒濕痹可郁而化熱,熱痹久延不愈,又可耗傷氣血,累及肝腎。
精準診斷 痹癥的臨床要點
診斷是治療的前提。王江偉結合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痹癥的診斷要點。癥狀上,需關注肢體關節疼痛、腫脹、屈伸不利等典型表現;病史方面,要了解患者的生活環境、既往病史;舌脈診查同樣重要,風寒濕痹多表現為舌質淡、苔白膩、脈弦緊,而風濕熱痹則可見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此外,借助現代醫學的實驗室檢查(如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檢測等)和影像學檢查(X線、CT、MRI),能夠更精準地明確診斷,為后續治療提供依據。
岐黃妙術 中醫康復治療策略
中醫康復治療是本次培訓的核心內容。王江偉詳細介紹了多種療法。
針灸治療:根據痹癥的部位和證型選穴,如行痹取膈俞、血?;钛ńj;痛痹取腎俞、關元溫經散寒;著痹取陰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濕;熱痹選大椎、曲池清熱通絡。通過針刺調節經絡氣血,達到止痛、消腫、改善關節功能的效果。
推拿按摩:運用揉、按、推、拿、扳等手法,松解粘連的肌肉、筋膜,整復關節錯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關節僵硬。
中藥內服:依據辨證結果,風寒濕痹常用烏頭湯、獨活寄生湯溫經散寒、祛風除濕;風濕熱痹以白虎加桂枝湯、宣痹湯清熱通絡、祛風除濕。同時,還可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進行個性化的中藥調理。
中藥外治:包括中藥熏蒸、中藥溻漬、膏藥貼敷等。溫熱的藥力通過皮膚滲透,直達病所,起到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培訓最后,王江偉結合常見骨病進行了舉例說明。此次培訓內容豐富、實用性強,讓醫護人員對痹癥的中醫康復治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未來,該院將繼續依托每周業務培訓,深耕專業領域,傳承中醫精髓,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優質、高效的中醫康復診療方案。
責任編輯:郭詩瑋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