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天中

“中國糧倉”的駐馬店力量

2025-06-19 09:40 來源: 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楊姍姍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近年來,該團隊聚焦高溫、病害、抗倒伏等技術難題,成功培育出“駐玉902”“駐玉925”“駐玉927”“中駐玉2001”等新品種,為我國玉米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堅守“南繁硅谷”做強農業“芯片”

“中國糧倉”的駐馬店力量

記者 劉鵬 張錕 楊見博

6月18日,駐馬店市農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長馮曉曦正在試驗田里查看玉米長勢。 記者 王家恒 攝

在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九所鎮老坡村,有一片53畝試驗田,這是屬于駐馬店的南繁育種基地。

別小看這片實驗田!

這片跨越2000多公里、承載著“中原糧倉”希望的土地,正源源不斷地產出改寫農業格局的“金種子”。

河南、陜西兩省累計推廣超1000萬畝的明星品種“駐玉309”在這里育成,新增產量2.76億公斤,新增產值4.13億元;“駐豆19”以46.40%的超高蛋白質含量成為行業標桿,遠超國家45%的高蛋白大豆審定標準;合作選育出世界首個抗裂蒴、抗落粒型芝麻品種,并成功研發出芝麻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使芝麻收割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只有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發揮“南繁硅谷”等重大農業科研平臺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種。

圍繞“向種圖強”,駐馬店市農科院的科研團隊以“候鳥”般的執著,在53畝南繁育種基地深耕細作,用一粒粒種子的創新,筑牢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

今年4月,滿載希望的1000公斤玉米種子從海南南繁基地運回駐馬店。這些凝聚著科研心血的育種材料,如今已在駐馬店市農科院40畝試驗田里扎根生長,同時在驛城區、遂平縣、上蔡縣、正陽縣示范種植500畝,一場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種業變革,正悄然鋪展。

從“草鋪床”到“智慧田”:半個世紀的育種長征

在普通人眼中,海南是充滿椰風海韻的旅游勝地,而對育種人來說,這里卻是開展農作物品種選育的“天然溫室”。

“育種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駐馬店市農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長馮曉曦道出南繁的獨特價值:“傳統育種在北方需選育8~10年,南繁通過‘一年2~3代’加代技術,能將周期縮短至2~3年,效率提升近七成。”這種與時間賽跑的育種模式,不僅大幅壓縮研發周期,更能利用海南高溫高濕的獨特氣候,篩選出抗逆性更強的優質種質資源。

駐馬店與南繁基地的淵源可追溯至半個世紀前。20世紀70年代初,懷揣育種夢想的科研人員跨越千里,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開啟了“南繁北育”的探索之路。玉米研究所老專家曹文堂回憶道:“那時的南繁基地條件異常艱苦,沒有固定試驗田,我們就像‘游擊隊’,白天頭頂烈日記錄數據,夜晚以稻草為床,與蚊蟲為伴。”即便面臨重重困難,老一輩育種人仍堅守初心,用汗水澆灌著種業希望。

轉機出現在2018年。駐馬店市政府斥資2000多萬元,一座現代化南繁基地拔地而起。步入基地,智能溫室里各類傳感器實時監測溫濕度、光照等數據;精密實驗室中,基因測序儀高速運轉解碼種子奧秘;智能灌溉系統依據作物生長需求精準供水。從昔日的“草鋪床”到如今的“智慧田”,這場跨越時空的蛻變,不僅極大改善了科研條件,更推動育種工作實現質的飛躍。

如今,這座充滿科技感的南繁基地,每年承擔著2000多份玉米、芝麻、花生等農作物育種材料的培育工作。從糧食作物到經濟作物,從傳統品種到創新種質,這里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種業創新高地,持續為我國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從“試驗田”到“豐收地”:創新驅動的種業革命

“這些年我們種植的青貯玉米,全是駐馬店市農科院在南繁基地選育的好品種。抗病、抗逆性強,畝產高,一年種兩茬,每畝可收獲7噸青貯飼料,僅此一項一畝地年收入就有3000元。在我們的帶動下,周邊種植面積已超過1萬畝,每年新增經濟效益500多萬元。”遂平縣常興牧業負責人張根福掰著指頭算的這筆增收賬,正是駐馬店市農科院南繁基地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動縮影。

這片53畝的試驗田,已成為孕育“金種子”的搖籃。

在玉米育種領域,馮曉曦團隊始終勇攀科技高峰。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駐玉309”,憑借突出的抗逆性和抗病性,在河南、陜西兩省廣泛推廣,成為保障區域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金富36”以優異的綜合抗逆性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創玉198”“駐玉216”等品種也在生產實踐中表現出色。近年來,該團隊聚焦高溫、病害、抗倒伏等技術難題,成功培育出“駐玉902”“駐玉925”“駐玉927”“中駐玉2001”等新品種,為我國玉米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走進駐馬店市農科院園藝作物研究所蔬菜試驗大棚,碩果累累的茄子新品種“駐茄15號”掛滿枝頭。園藝作物研究所所長王勇介紹,“自2017年以來,依托南繁基地,我們已選育出10個茄子新品種,其中5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權。近年來,駐馬店市農科院育成的蔬菜品種,80%左右是通過南繁加代技術進行選育的。”

在高產示范領域,芝麻研究所同樣成果斐然。2024年6月8日,芝麻研究所與平輿縣凱豐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采用芝麻高產高效機械化栽培技術,在平輿縣郭樓鎮陳集村種植400畝南繁加代選育的芝麻新品種駐芝26號。“去年9月10日收獲,平均畝產達110公斤,按每公斤16.2元的單價計算,每畝收益1782元。更令人驚喜的是,每畝地還可采摘100公斤濕芝麻葉,帶來額外600元左右的收益。”說起這份豐收答卷,芝麻研究所所長崔向華難掩喜悅之情。

數據見證著創新的磅礴力量:至目前,駐馬店市農科院南繁基地已累計選育通過國家登記或河南省鑒定的新品種40多個,榮獲13項省科技進步獎。這些“金種子”如同農業“芯片”,在周邊5個省落地生根,創造經濟效益超20億元,為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貢獻著獨特的駐馬店智慧。

從“地面育種”到“太空探索”:邁向種業新征程

當傳統育種遇上航天科技,一場跨越天地的農業創新革命正在上演。

2024年,駐馬店市農科院積極對接國家航天育種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劉錄祥研究員,精心挑選芝麻優異種質資源,搭乘實踐十九號衛星于當年10月9日奔赴太空,開展首次航天育種試驗,并于10月24日成功返回。

“航天育種是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如微重力、強輻射、高真空等,誘導種子發生基因突變,從而選育出更優質的品種。”崔向華解釋道。2024年11月,首批次3份航天育種材料在駐馬店市農科院南繁基地完成播種。經過數月精心培育,今年4月成功收獲6份珍貴變異材料,標志著駐馬店農業科研正式邁入“太空育種”新時代。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展望未來,駐馬店市農科院南繁基地錨定“種業振興”戰略目標,以“南繁硅谷”建設為契機,全力擘畫種業創新發展新藍圖。擴建高標準試驗田,打造區域性種質資源庫,筑牢黃淮地區糧油種源根基;深化院企合作,與龍頭企業共建“育繁推一體化”基地,組建專家團隊加速良種推廣;實施“南繁候鳥人才計劃”,每年選派20多名科研骨干赴海南駐點,與崖州灣科技城共建實訓基地,著力培育本土種業創新人才。同時,基地將加強與國內頂尖科研院所、高校的協同創新,通過資源共享、技術互通,全面提升種業核心競爭力。

“我們的目標是培育出更多優質、高產、綠色的農作物新品種,讓中國人的飯碗裝滿優質中國糧。”基地負責人王曉林研究員的話語擲地有聲。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南繁田野上,駐馬店市農科院的科研人員正以科技創新為筆,以堅守奉獻為墨,持續破譯農作物的“種子芯片”密碼。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優質高產的“金種子”從這里走向全國,在神州大地上生根發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掃碼看視頻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县| 江达县| 潜江市| 甘肃省| 白山市| 永善县| 东丽区| 滨海县| 亚东县| 镇巴县| 彰化市| 文水县| 泰安市| 泗水县| 拜泉县| 赤城县| 繁峙县| 新疆| 新源县| 清原| 新田县| 徐汇区| 阿克陶县| 沙坪坝区| 韶山市| 科技| 理塘县| 饶阳县| 利津县| 玉门市| 商河县| 宜川县| 江城| 伊春市| 蓝山县| 望谟县| 武强县| 东丽区| 安国市| 桃园县|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