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花生田里的“智慧管家”
摘要:精準的數據替代了經驗主義,高效的智能系統解放了人力,科學的管理護航著豐收的希望……近年來,正陽縣花生產業借力科技賦能,正從傳統種植向智慧化、標準化方向加速轉型。一粒粒“黃金種子”在科技的澆灌下,已成為中原花生產業的品質標桿。
記者 弓華靜 王家恒 文/圖
雨后初霽,正陽縣廣袤的田野上,泥土的芬芳混合著清新的水汽撲面而來。近日,走進正陽縣黃磊家庭農場,眼前是望不到邊際的蔥蘢綠意,2800畝花生田在雨水的滋潤下更顯生機勃勃。
程霞(左一)帶領村民進行花生補種。
“看這長勢!我們承包的這2800畝土地,種的全是‘豫花37號’高油酸花生,中國工程院張新友院士團隊的‘黃金種子’。”該農場負責人程霞指著眼前這片希望之田,語氣中充滿自豪,“這品種不僅前景好、收益高,每畝單產更是穩定在350公斤到380公斤。”
花生田管理藥物噴灑除草進行中。
“雨是下透了,但咱得摸清地里的‘干渴’,科學安排后續管理,澇不得也旱不得。”程霞一邊說著,一邊熟練地指導村民開溝導流。
智慧農業,讓傳統的“看天吃飯”轉變為精準的“知天而作”。田壟邊,農作物種植環境監測站顯得格外醒目,光照強度、空氣溫濕度、不同深度的土壤墑情等關鍵數據一目了然。“這就是我們的‘智慧管家’。”程霞介紹,從耕地、播種到田間管理、收獲,整個“耕、種、管、收”環節都朝著智慧化、高效化邁進。
農作物種植環境監測站讓智慧農業成為現實。
精準的數據替代了經驗主義,高效的智能系統解放了人力,科學的管理護航著豐收的希望……近年來,正陽縣花生產業借力科技賦能,正從傳統種植向智慧化、標準化方向加速轉型。一粒粒“黃金種子”在科技的澆灌下,已成為中原花生產業的品質標桿。
掃碼看視頻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