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賺錢越來越難 投資市場需制度創新
摘要: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A股市場規模已居全球前列的今天,有必要轉變思路,將投資者利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股票賺錢越來越難了”。很多投資者近來都發出這樣的感嘆。一首股民自我調侃的網
“股票賺錢越來越難了”。很多投資者近來都發出這樣的感嘆。一首股民自我調侃的網絡歌“韭菜姑娘”短時間內引起廣泛共鳴,正是這種心態的反映。尤其是4月以來,全球主要股市大多走強,美國股市更是連續創出兩年半以來的新高。相比之下,A股市場在經歷了2009年的反彈之后,這一兩年一直處于上下兩難之境,參與其中的投資者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會出現大幅虧損。
不僅是普通投資者有這種感受,機構投資者同樣如此。公募基金在2010年收益大幅下降之后,今年一季度又出現了300多億元的虧損。由此可見,當下投資者的虧損是普遍性的,市場整體的風險大于機會。
當然,股市短期的漲跌受很多因素影響,并不足以說明問題。然而,如果放眼近十年的A股市場,依然可以發現投資者所處的尷尬境地。2001年5月,上證綜指的點位在2100點左右,十年后的今天卻仍在3000點之下,十年來的漲幅僅為四成。以深圳成指作為參考標準,情況稍好一些,但漲幅也僅為150%。而這十年內,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GDP的實際增速平均在10%上下。十年來同樣高速增長的其他國家,如巴西、印度、俄羅斯,其股市都出現了至少3倍的漲幅。此外,同期其他投資渠道的回報,如房地產、黃金等,也遠遠“跑贏”股票。因此,綜合各種因素來看,這十年來,A股的投資者并沒有充分分享經濟增長成果。
股票是一種風險投資,有漲有跌,有盈有虧。但如果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股市整體上沒有給予投資者合理的回報,不能充分反映經濟基本面的變化,這就不是某一個投資者的投資水平或者運氣問題,而需要從市場制度上尋找答案。
我國股市問世20多年來,在市場建設的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在兩個問題上卻一直沒有明顯改觀:
從企業的角度看,對上市融資“饑渴”程度持續不減。一般而言,股權融資是成本相對較高的融資方式,是否選擇應從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和資本市場的狀況出發。在國外,上市公司大量回購自己股份的情況也屢見不鮮。但在A股市場上,發行股票似乎是“免費的午餐”,眾多企業圍繞有限的上市機會激烈爭奪,千方百計謀求上市。而且,企業一旦通過了層層行政審核,面對投資者又處于強勢地位,幾乎不用擔心股票發不出去。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博取差價依然是主要的獲利方式。對于很多投資者而言,以投機的態度進入股市,其實是一個無奈的選擇。絕大部分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股息率遠遠低于存款利率,長期持有股票獲得增值也只是極小部分“幸運兒”才有的機會。在很難找到投資機會的情況下,大多數人只能沉湎于“概念”和“題材”之中。
這兩方面的對比,表明A股市場在制度上存在明顯“重融資、輕投資”的傾向。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近年來,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總市值、融資額等都連上臺階,在“量”的擴張上速度驚人。但在“質”的改進方面,雖然也有進步,步伐卻顯得相對緩慢。應當說,強調股市的融資功能無可厚非,不斷擴大直接融資比例也是一個趨勢,但在融資和回報之間,應當尋求一個平衡。尤其是經過短短20多年的發展,在A股市場規模已經位居全球前列的今天,有必要轉變發展思路,將投資者的利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增強股市的投資功能,當務之急是新股發行制度的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近一兩年,新股發行“三高”已經成為投資者虧損的一個重要源頭。海普瑞148元“天價”發行,僅僅一年后股價就只有發行價的不到一半;華銳風電發行價90元,上市首日即跌破發行價,目前股價只有60多元;龐大集團上市首日暴跌兩成多……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面對這樣的新股,投資者幾乎沒有任何獲利機會,融資方成了惟一的“贏家”。雖然有人認為新股“破發”是一個積極信號,但在目前的發行制度下能否形成真正的市場約束,讓人心有疑問。因此,推進發行制度改革,賦予投資者更多話語權,形成“買家”和“賣家”的公平博弈,將上市公司以“公道”價格賣給投資者,是對投資者利益的最好保護。
增強股市的投資功能,需要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中小投資者是市場里的“弱勢群體”,往往成為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受害者。雖然這些年在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市場離“三公”還有相當的距離。遏制違法違規行為,固然需要監管部門加大打擊力度,但更為核心的仍然是制度的完善。
增強股市的投資功能,還應當提高股市的持續回報能力。上市公司是價值的源泉,投資者收益從根本上說只來自于上市公司。然而,有些公司多年“不拔一毛”,從不給投資者分紅;有些公司剛上市時業績優良,但一年半載后業績就變了臉;還有一些“垃圾”公司不能及時被淘汰,市場退出機制不健全。如何從制度上促進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也是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問題。(許志峰)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