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生局黨委書記、局長呂廣宇談老齡化與健康
摘要: 1948年,第一屆世界衛生大會要求建立“世界衛生日”以紀念世界衛生組織的誕生。自1950年以來,每年4月7日為世界衛生日,每年世界衛生日有一項主題,以新的和新出現的衛生問題為焦點,用來強調世衛組
1948年,第一屆世界衛生大會要求建立“世界衛生日”以紀念世界衛生組織的誕生。自1950年以來,每年4月7日為世界衛生日,每年世界衛生日有一項主題,以新的和新出現的衛生問題為焦點,用來強調世衛組織關注的一個重點領域。世界衛生組織各會員國都舉行慶祝活動,動員世界各國圍繞主題開展相關活動,促使各國人民關心和改善當前的衛生狀況,提高人類健康水平。2012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老齡化與健康”,口號是“健康相伴,活力常在”。借此主題,通過開展各種有益的健康宣傳活動,引導廣大中老年人運用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強身健體、防病治病,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營造一個安定、健康、祥和的生活環境,使老年人能夠度過圓滿和有益的一生,并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財富。
自上個世紀以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的預期壽命也大大增加。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再過幾年,世界上60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將超過5歲以下兒童的總數。老齡人口在中低收入國家中的增長則更快,到2050年,80%的老齡人口都將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據聯合國統計,到2050年,中國8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達到一億人,占世界老齡人口的五分之一。如何為老齡化社會提供必要的醫療和社會體系方面的保障成為當務之急。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字顯示,自1980年以來,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已經翻倍,到2050年,8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將接近現在的4倍,達到3.95億人。
中國預計將在2026年至2027年進入老齡社會。中國老齡人數占世界首位。截至2011年末,中國大陸有1.23億65歲及以上老人,約占總人口的9.1%,規模超過歐洲老年人口總和。到2050年,中國80歲以上高齡老人將占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三成,勞動力人口與老年人口比將由2000年的10:1下降到2.8:1。
老齡化所帶來的一些問題是可以預防的。非傳染性疾病是老年人面臨的主要威脅,如心臟病、中風、癌癥、糖尿病,其中多數病癥都是可以提前預防或醫治的,而且所需的投入也不多。當然,更重要的是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不吸煙,不喝刺激性飲品,健康的膳食,加強體育運動等。越早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越有可能享受到一個健康的晚年。
一、積極開展活動,做好應對老齡化準備。
壽命延長值得慶賀,但老齡化這種社會人口結構的轉型也意味著對保健和社會保障制度的需求增加,這種負擔不僅由老年人承擔,而且他們的家庭和整個社會都要承擔,這種社會轉型挑戰和機遇并存,尤其是各國可能只有一代人的時間為老齡化在衛生和社會體系方面作準備,一些國家因此付出代價,一些國家因此得到社會和經濟的回報。為此,我們要借助世界衛生日,廣泛宣傳,為應對這種轉型,在思想上和輿論上做好準備。
要強化應對老齡化的緊迫性。在未來五年中,在人類歷史上,65歲及以上成年人的數量首次將超過5歲以下兒童的數量。到2050年,這些老年人的數量將多于14歲以下兒童。《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0-2011》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現加速發展態勢,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到2050年,社會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省老齡化率在全國位居第四,我市老齡化率在我省排行第二。應對老齡化的社會責任已實實在在地落在了當代人的肩上。
老齡化和健康問題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無論男女老幼,貧窮富有,老齡化問題無處不在,即使在生命早期階段也存在老齡化問題,如宮內營養不良可能會增加在成年階段罹患循環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肥胖或超重青少年可能會在成年階段發展成糖尿病、循環系統疾病、癌癥、呼吸道和肌肉骨骼疾病等慢性病。老齡化還取決于個人生命全程中的各種因素,其中包括吃什么,身體活動如何,以及面臨的健康風險,例如吸煙、有害使用酒精導致的風險或暴露于有毒物質的侵害風險。為此,世界衛生日健康宣傳活動要面向各年齡段的各類人群。
要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在宣傳內容和形式上,一要大力宣傳我國有關老齡化惠民政策,使各種有關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實處。二要普及養生保健知識,提高人們的預防疾病意識。要努力使人們不斷克服陋習,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三要以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開展群眾性的健康促進活動,比如,辦一期健康教育宣傳欄,組織一次健康知識講座,組織一次尊老敬老活動,組織一次義診咨詢活動等。在宣傳資源上,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各團體的優勢,各地各單位齊參與,各健康教育機構要積極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并為各類活動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持。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讓更多的人關注老齡化與健康問題。
二、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人口結構的變化對社會保障體制、衛生服務模式、社會財富的分配、社會生產等政府職能的調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職能調整的成效將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老齡化的到來意味著能夠創造直接生產價值的人口比例減少,單純消費社會資源的人口比例增加,使得社會資源分配壓力劇增。而對于老年人來說,最主要的消費當屬醫療消費,因而導致大部分本可用于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的經濟資源不得不用于醫療服務,也就是說,在一個老齡化社會,有可能因為老年人醫療消費的龐大支出,影響社會可持續發展。從全球范圍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進入老齡化的發達國家無不把控制醫療費用作為衛生體制改革的核心。日本在197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由于及時采取了對不良習慣的干預,如開展經常性的體檢及保健指導,鼓勵購買老年護理商業保險,政府支持更多人學習老年社會護理服務知識等,人口各項健康指標均居于全球首位,不僅保持了大眾健康,延長了健康壽命,還有效地控制了衛生費用。中國政府為應對老齡化,在政策上已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其中,把醫療機構服務模式的轉變作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傳統的疾病治療模式更適用于面向病人的治療,而不適用于面向所有人群的預防保健。在預防保健、疾病治療、護理這三個環節中,醫改的重要內容是把健康服務資源的投入重點由中間環節向前后兩個環節移動。服務模式以疾病治療為重點轉向以健康維持為重點,即健康服務的對象由病人擴展到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服務內容也不局限于治病,而是更多地給健康人群提供預防保健服務,包括健康教育、體檢、健康咨詢等預防保健服務,服務的場所不僅僅局限在醫療機構,被動地提供服務,而要走向人們生活居住的家庭和社區,提供主動服務。以衛生日為契機,主要強化以下幾方面工作,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制。
一是在社區人群中,對危害健康最嚴重的疾病進行調查及病因學研究。組建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小組,對社區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監測,把心腦血管病的防治、科研與社區衛生服務緊密結合起來。
二是開展社區健康教育,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組織醫務人員到老年活動站、居委會、老齡委等老年人集中活動的場所,對健康老年人群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講座,進一步提高他們對慢性病的知曉率,增強他們的自我保健能力,減少意外的發生,力爭達到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目的。對那些病魔在身的老年人,通過健康教育,要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指導病人服從治療方案,從而實現保證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發生的目的。
三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近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經常與居委會、老齡委保持聯系并為老年人建立完善的健康檔案,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及時、有針對性地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
四是開展家庭病房服務,解決老年人住院不方便的難題。在巡回出診基礎上,積極開展家庭病房工作,把醫療、護理帶入家庭。
五是提高保健水平,定期對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堅持定期為老年人群健康體驗,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延長老年人的健康預期壽命,縮短壽終前的依賴期。
三、大力開展愛國衛生月活動,打造健康生活環境。
今年4月是我國第24個愛國衛生月活動,今年的活動主題是“愛國衛生人人參與,健康生活人人享有”。我市愛國衛生月活動和世界衛生日活動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營造人人參與的疾病防控氛圍,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愛國衛生月主要組織開展以下活動:
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報紙、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大力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開展健康知識進家庭、進社區、進學校、進廠礦等活動,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健康促進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強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的健康教育和職業防護。
繼續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動員基層單位和群眾,集中開展環境清理整治活動。重點清理暴露垃圾和污水坑塘,進一步改善薄弱環節的衛生環境。并建立健全城鄉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
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春季滅鼠等防控工作,清除病媒生物滋生場所,使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標準以內,做好流行性出血熱、瘧疾等蟲媒傳染病的防控工作。結合農村改廁工作,教育和引導群眾正確使用衛生廁所,提高改廁的防病效果。廣泛動員,群防群控春夏季傳染病。
總之,我市要充分利用這個世界性的活動載體。一要營造促進老齡化與健康的社會環境和氛圍,引導社會關注解決老齡化問題,實現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二要引起人們對老年病的高度重視,普及科學保健知識,增強自我防治意識,提高人的生存質量;三要積極行動,以預防為主降低衛生和福利負擔,減少個人、家庭和社會的開支;四要幫助老年人積極地參與社會生活,貢獻他們寶貴的人生經驗和智慧;五要營造健康宜居的生活環境,減少引起疾病的環境衛生問題。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