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瓦匠
摘要: □王太廣在我的家鄉,泥瓦匠同木匠、石匠等工匠一樣,也奉魯班為祖師。內行的人從石匠、木匠、泥匠所用的木尺上就能看出他們是哪一行的。石匠用的是二尺桿,木匠用的是三尺桿,泥瓦匠用的是五尺桿。據說他們跟
□王太廣
在我的家鄉,泥瓦匠同木匠、石匠等工匠一樣,也奉魯班為祖師。內行的人從石匠、木匠、泥匠所用的木尺上就能看出他們是哪一行的。石匠用的是二尺桿,木匠用的是三尺桿,泥瓦匠用的是五尺桿。據說他們跟魯班當學徒時,就形成了泥瓦匠是“頭”的風俗。
俺生產隊每次蓋房,也是這樣的。無論是上工、中間歇息,還是收工,都得聽“頭”泥瓦匠的。
俺生產隊從宿鴨湖西岸遷移到水屯大隊后,每家每戶都在新規劃的宅基地上蓋房子。當時因經濟條件差,上級分給每家的青磚僅夠扎幾層根腳的,所有墻體用的都是土坯。當時給移民建房,大多是用水泥預制的立柱、橫檁和椽子,也算是框架結構的。椽子上邊鋪上高粱稈織的箔,攤上草泥,放上政府配發的紅瓦,敞篷房就成形了。磚坯可以放在里邊,雨淋不著。
磚和土坯準備好后,就要請木匠做門窗。1964年初冬的一天,隊長朱元臣、泥瓦匠李維忠、木匠崔義亭到我家看過敞篷房里的土坯等準備情況后,便決定為我家壘墻。
第二天,隊長就派生產隊的泥瓦匠、木匠和男女勞力都來給我家蓋房。蓋房首先是挖根腳(也叫根基),接著是打夯、壘根基。壘墻最關鍵的是把好墻角關。為了保證壘墻的質量,隊長特意讓李維忠、李維田、李道全、韓彩廷4個手藝較高的泥瓦匠一人把守一個墻角。
李維忠當時是俺生產隊響當當的泥瓦匠。看他壘墻就像一種享受。他壘墻從不吊線,一手拿磚頭,一手握瓦刀,左邊一下,右邊一下,抹上泥巴,把磚向空中拋個圈,找好棱角,然后,不偏不倚地按在泥上。他抓一塊,壘一塊,一塊接一塊,動作很麻利。當他壘得起勁時,舞動的一塊塊青磚,仿佛是魔術師手中飄舞的一塊塊青手帕,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當后墻壘到10層磚,其他3面墻壘到8層磚時,青磚沒有了,泥瓦匠便開始壘土坯。壘土坯墻仍是用稀泥。只見泥瓦匠把泥巴一攤,用瓦刀抹平,放上土坯后,在土坯兩頭的縫隙灌滿泥漿,以免透風。
沒有腳手架,當壘到
房子蓋好后,還要壘鍋灶。我家的鍋灶壘在堂屋東間的窗戶下。有大鍋、小鍋(也叫前鍋、后鍋)。原來的燒柴鍋都很費柴火。我家東邊的鄰居李維田,不僅泥瓦匠活做得好,鍋灶也壘得很好。他經過長期摸索,發現灶膛的容量、進口、出口和煙囪的高度有一個最佳搭配狀態或者說有一個最佳值。因而,他所壘的鍋灶用起來方便、省柴。
俺莊56戶社員家的房子全部蓋好后,培養了一批泥瓦匠,他們不是給本生產隊的社員壘豬圈、蓋茅廁,就是到外邊干活。特別是1970年給水屯公社蓋大禮堂之后,名聲大振,一些單位需要建房時,都請我們生產隊的泥瓦匠。時間長了,這些人就組成了建筑專業隊。他們不僅為生產隊掙了錢,還結識了地區和縣建筑公司的高手,技術水平大大提高。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