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書記
摘要: □王太廣翻閱幾本日記時,我想起了當年汝南縣水屯公社的黨委書記吳靖南,一種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有感激,有感恩,有懷念,有敬佩。我小時候,覺得公社黨委書記就是很大的官。想象中的公社書記一定是身材高大
□王太廣
翻閱幾本日記時,我想起了當年汝南縣水屯公社的黨委書記吳靖南,一種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有感激,有感恩,有懷念,有敬佩。
我小時候,覺得公社黨委書記就是很大的官。想象中的公社書記一定是身材高大、威風凜凜的人物。然而,1975年7月中旬,水屯高中推薦我到公社機關當通訊員,16日下午我到公社書記吳靖南的辦公室面談時,發現他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公社書記形象。他身材不高大,身體微胖,眼睛不算大,但很有神,上穿一件白汗衫,下著深藍色褲子,腳上的一雙解放牌運動鞋還沾著泥巴。
我入座后,他問了我一些問題,尤其是當他聽到我像背臺詞那樣說“我家祖祖輩輩受剝削、受壓迫,房無一間,地無一壟,過著貧困的生活,是毛主席、共產黨救了俺全家”時不住地點頭。當我說到“我二姐是黨員,我是團員”時,他脫口說了一個“好”字。在當時政治掛帥和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我可謂“根正苗紅”了。也許是他對我的情況很滿意,沒幾天,我就接到了去公社機關上班的通知。
上班以后,我按照老通訊員教我的方法進行工作。在平時的接觸中,我發現吳書記是一個沒有官架子、熟悉農業生產、愛學習、知識面很寬、敬業精神很強的人。每天天不亮,就有大隊干部或社員在他的宿舍門口等他起床反映情況,他的早飯大多不能按時吃。他上午要么開會,要么騎自行車下鄉檢查工作,整天忙個不停,有時夜里很晚才能回到機關休息。
吳書記閑暇時不僅給我吟詩說史,還教我做人的準則、處事的方法、保健的要領等。一個堂堂的公社書記能對我如此關愛,讓我非常感動和感激。我覺得他不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領導,還是一位誨人不倦的師長。
吳書記每次下鄉,都要詳細詢問社員們的生活情況,了解莊稼的長勢。他和社員們親切地拉家常,有時還會把鞋子一脫,褲管一捋,拿起工具就和社員們一起干活,儼然一個農民。
1977年初冬時節,水屯公社組織萬名民工對新李莊、田莊大隊境內的練江河下游實施裁彎取直、加固河堤、開挖溢洪道工程。公社機關干部和社直單位的部分干部職工也參加了工程治理和義務勞動。我被抽到練江河治理工程指揮部負責采訪、廣播等工作。一天,吳書記對我說:“小王,民工們堆河堤打夯要唱夯歌,你能不能編上幾段詞兒,讓他們唱唱?”我欣然領命。記得歌詞是:“練江河畔紅旗揚,夯歌陣陣傳四方。學習大寨修水利,管叫水屯換新裝……”
第二天,高音喇叭里放出節奏鮮明、雄渾有力的打夯歌,一下子響徹整個治河工地。吳書記和民工們一起隨著夯歌的節拍,使勁砸壓著新修的溢洪道大堤,我看見他頭上冒著汗珠,臉上笑容燦爛。
1995年春節后,吳書記因病去世。我得知他逝世的消息后,有一種“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愴。他在農村工作了一輩子,艱苦了一輩子。也許志書上沒有他的名字,文史中沒有對他的記載,但天中大地可以作證,水田林路可以作證,年歲稍長的人們還在講述著有關他在汝南、在水屯的故事……這就是一位公社書記所書寫的人生歷史。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