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 麥
摘要: □王太廣“杏兒黃,麥兒黃,出嫁閨女看爹娘。”這是流傳在我們家鄉的民謠。當地的習俗是麥收之前,出嫁的閨女,無論出嫁時間長短,只要爹娘還健在,都要回娘家看一看。為什么要在麥收之前回娘家呢?
□王太廣
“杏兒黃,麥兒黃,出嫁閨女看爹娘。”這是流傳在我們家鄉的民謠。當地的習俗是麥收之前,出嫁的閨女,無論出嫁時間長短,只要爹娘還健在,都要回娘家看一看。為什么要在麥收之前回娘家呢?這個問題我長大后才知道:這是因為麥收期間特別忙,閨女好長時間不能回娘家,只好利用麥收前的空閑時間回去看望爹娘。
每年進入5月下旬,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伴著布谷鳥的鳴叫,一望無際的麥海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出一片金黃色。風兒徐徐吹來,麥子此起彼伏,形成了一道道滾滾麥浪。過不了幾天,就要收麥子了。
麥收季節,對于莊稼人來說是最繁忙的。人人都在為麥收做準備:男女社員把鐮刀拿出來磨得鋒利明亮,壯勞力把打麥場旁邊的幾個消防大水缸灌得滿滿的……干部下鄉、學生放假,各行各業支援“三夏”。只待生產隊長發出一句話:“開鐮!”麥收就開始了。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生產隊長李芳清大喊一聲:“下地了!”社員們踏著晶瑩的露珠,吸著清新的空氣,迎著涼爽的晨風,有說有笑地向西地的麥田走去。
到了地頭,上百名男女勞力每人6壟,一字排開,揮起鋒利的鐮刀,“嚓嚓嚓”地開始割起來,麥子成片成片地倒下去,只剩下齊刷刷的麥茬兒。
驕陽肆意地直射大地,氣溫高又沒有風,悶熱難耐,令人窒息。我的臉被曬得通紅發脹,累得筋疲力盡。但是,望著那一片片尚未收割的麥子,望著前面默不作聲彎腰揮鐮的社員們,我又一次彎下了腰,埋下了頭……要說割麥最快、最有耐力的還是女社員。
我們生產隊有個叫孔祥梅的女社員,不僅割得快,而且割得茬淺、茬齊,麥子放得也整齊。每年麥收,孔祥梅靠割麥掙的工分最多。搞評比時,她總是第一名。有一次,孔祥梅在割麥時,有人曾偷偷地在她的背上擱了一個坷垃蛋兒。孔祥梅割了一趟子麥,那坷垃蛋兒還穩穩當當地躺在她的背上。我發現孔祥梅只要拿起鐮刀,就有一種沖動的激情。她彎下腰,不停地揮動鐮刀,汗如雨下。“嚓嚓嚓……”就像是她彈奏的絕妙音樂,是她生命的舞蹈,也是一個農家婦女最美形象的展示。
我望著孔祥梅鐮刀飛快的動作,羨慕不已。這時,我的手已不敢摸鐮把了,手心的血泡磨破了,鮮血直流,一摸鐮把就疼。我的腰也硬疼硬疼的,很難俯下身子。但麥不能不割,我就用手絹包著手,蹲著割,跪著割。抬頭再望望前面沒有盡頭的麥田,不知要割到猴年馬月,做個莊稼漢咋就這樣難?我這個馬上就要畢業的高中生,看起來很有必要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不然,連個做莊稼漢的資格都沒有,想著想著心里就很不好受。
這時,隊長李芳清走到我跟前,說:“看來你真不是割麥的料啊!那邊馬車上正缺人,你去裝車吧!”謝天謝地,還是隊長英明,不僅看透了我,而且還可憐我,給我調了活。我高興得幾乎要跳起來。
經過社員們幾天起早貪黑地割麥,我們生產隊的200多畝小麥終于收割完畢。經過這場麥收,所有社員們的臉上都像加了一層黑色素,背膀上都脫了一層皮,身上都掉了幾斤肉!我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