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冶鐵文化

西平冶鐵鑄劍文化探源

2014-06-27 11:08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wc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我在西平縣宣傳文化部門工作19年,先后隨省、市文物部門和中央級新聞媒體及省、市級新聞媒體多次到西平西部山區古棠溪、冶爐城遺址、戰國冶鐵爐遺址搞文物普查、考察和采

 

我在西平縣宣傳文化部門工作19年,先后隨省、市文物部門和中央級新聞媒體及省、市級新聞媒體多次到西平西部山區古棠溪、冶爐城遺址、戰國冶鐵爐遺址搞文物普查、考察和采訪。并與西平縣文管所長康曉華、河南棠溪劍業創史人高慶民有20多年的交情,對西平冶鐵鑄劍文化從認識到研究,今撰寫此文用以拋磚引玉。

西平冶鐵鑄劍文化歷史悠久

棠溪,地處西平縣城西56公里酒店山區。棠溪因兩岸生長棠梨樹而得名。棠溪源頭四面環山,礦藏豐富,據勘測,棠溪流域分布30多處優質鐵礦,加上棠溪水淬火,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這里已是著名的冶鐵鑄劍圣地。在冷兵器時代,歷史研究表明,兵器生產始于青銅冶鑄,但青銅本身有質量缺陷。冷兵器技術質量改進,則是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技術出現,戰爭的需求促進了冶鐵技術的發展,冶鐵技術促成了鐵制兵器的生產。據著名學者李景華、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王永寬考證,這一時期,棠溪、南陽、邯鄲和臨淄是著名的四大冶鐵中心,唯獨棠溪首創了鐵劍的發明和生產,成為韓國重要的兵器制造基地,是兵器制造由青銅兵器向鐵制兵器歷史的跨躍。

在史籍中有眾多棠溪冶鐵和生產兵器記載。《戰國策》曰:“韓之劍戟出于棠溪。”《史記》素隱注曰:“棠溪在西平,其水淬刀劍,特鋒利。”《史記·蘇秦列傳》載:“韓卒之劍戟皆出于冥山、棠溪……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冥山,又叫蜘蛛山,在西平境內)《史記》中又有這樣記載:“天下之劍韓為眾, 一曰棠溪,二曰墨陽,三曰合伯,四曰鄧師,五曰宛馮,六曰龍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將。”《資治通鑒》載:“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上述典籍記載,歷史九大名劍,皆出西平棠溪,棠溪劍又居九大名劍之首。中國現代著名史學家范文瀾為考證西平棠溪冶鐵鑄劍史,于20世紀30年代、50年代兩次到西平實地考察,在其所著《中國通史簡編》載道:“河南西平有冶爐城,有棠溪村,都是韓國著名鑄劍處。”據不完全統計,正史《史記》、《漢書》,地理類《水經注》、《太康地記》等典籍中,有關棠溪和棠溪冶鐵鑄劍文獻記載30處。充分說明棠溪在中國古代冶鐵和兵器制造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證明西平棠溪冶鐵鑄劍文化悠久的歷史。

冶鐵鑄劍區域規模大、地域廣

李景華先生考證,西平古棠溪冶鐵區方圓達480平方公里。以現棠溪流域西平縣所轄原酒店鄉、出山、蘆廟、呂店、楊莊等鄉鎮為中心,輻射舞鋼市、遂平縣西北部、舞陽縣東南和郾城縣南部。如冶爐城、鐵爐合莊、龍泉村、酒店等多與冶鐵鑄劍有關的地名、村名沿至今。據記載,十里棠溪,十里城,村寨無處不市景。冶鐵鑄劍戟的兵器制造業,又帶動了商業、釀酒、餐飲等行業的繁榮,這一盛況,自春秋戰國持續到秦統一六國后的漢、晉、魏、三國、南北朝、隋及唐朝中期。歷朝歷代,官府都在此設有管理冶鐵和兵器制造的鐵官。《漢書·地理志》、《清一統志》載有:“西平有鐵官”、“西平漢置鐵官”、“晉亦置鐵官”。據考證,現今西平縣原酒店鄉政府所在地酒店,應是當時匠人、俠客、商賈等飲酒餐飲的場所。跑馬嶺、找子營是兵卒跑馬操練之地而得名。由冶爐城等打造的劍戟,從棠溪兩岸的跑馬嶺、九女山等山中運出山外,也就有了沿襲至今的出山鎮地名。

棠溪豐富的礦產資源,適合鑄造劍戟的物質條件和先進的技術條件,加上棠溪山清水秀自然景觀,大街小巷商鋪林立,酒館茶樓歌舞鶯鶯,吸引了各地眾多官商、俠客和身懷絕技的名匠、鑄劍師云集棠溪。《清一統志》說,當時棠溪“工匠七千之眾”、“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形成了七千工匠鑄劍戟、冶爐城里不夜天的壯觀景象。茶樓酒館吟詩伴舞,山那邊采石冶煉,爐火熊熊。有詩曰:“山巒依舊河水清,紅樓歌女似前迎。春秋楚女扶醉去,留作倩影畫里行。”

冶鐵鑄劍文化需要大力弘揚

西平棠溪冶鐵鑄劍從春秋戰國至唐朝(公元808年)輝煌了1700多年。據《新唐書》載,唐憲宗平叛,唐李朔的副將馬少良率兵攻馬鞍山,取冶爐城,殺士卒,戮工匠,毀城池,棠溪冶鐵鑄造地毀于一旦。

據棠溪鑄劍文化學者翟玉堂和西平縣文管所長康曉華二位先生介紹,上世紀80年代投資20多萬元,對棠溪河岸的“戰國冶鐵爐”遺址建起保護房,豎起了保護碑,被國務院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學者認為,西平棠溪冶鐵鑄劍文化實際代表了中國的劍文化之源、劍文化之根、劍文化之祖。也有的專家說,棠溪冶鐵鑄劍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和影響力。

可喜的是,冶鐵鑄劍文化又在西平得到了恢復和弘揚。河南棠溪劍業公司創始人高慶民父子兩代,用近半個世紀的探索、鉆研,終于使瀕于滅絕失傳的棠溪寶劍問世,它的恢復,不僅是一種歷史的延續,而且弘揚了一種民族精神。近年來,棠溪劍業公司,立足要把棠溪劍文化打造成知名的文化品牌,滿足人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還先后把精心打造的棠溪“國威劍”敬獻全國人大常委會,研制的棠溪“奧運劍”送到北京國家奧委會,研制的“中華第一劍”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研制的“軒轅乾坤劍”敬獻丁亥年黃帝拜祖大典,還有香港、澳門回歸劍等。

西平棠溪冶鐵鑄劍文化雖是西平獨有的地方傳統文化,更是天中乃至中華寶貴的文化財富,仍需各方大力弘揚。

張瑞云

責任編輯:wc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浮梁县| 吕梁市| 定远县| 澳门| 吉安县| 蓝山县| 泗洪县| 南丹县| 昌图县| 菏泽市| 贵阳市| 子洲县| 格尔木市| 武强县| 黄骅市| 浑源县| 沿河| 南华县| 凤凰县| 海安县| 苗栗市| 永福县| 临沭县| 秦皇岛市| 和政县| 沙洋县| 根河市| 巫山县| 凤阳县| 道孚县| 大余县| 江孜县| 郸城县| 三原县| 怀仁县| 巢湖市| 会昌县| 防城港市| 纳雍县| 九龙坡区|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