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匠石廣錄
摘要: □奚家坤 石廣錄(1846年~1930年),西平縣呂店鄉楊橋村人,是晚清時期西平縣著名的鐵匠。石廣錄自幼跟隨父親(石
□奚家坤
石廣錄自幼跟隨父親(石宗言)學習鐵匠手藝,可謂門里出身。他聰慧好學,善于鉆研,20歲左右就立爐掌鉗。
據呂店鄉志記載,他打的鐮頭能剃頭,釤刀鋒利耐用,鋼面鋤板明如鏡,剪刀聞名數百里,斧子能截鐵釘,接軋花軸(舊式手搖軋花工具)看不出痕跡。
舊社會,收麥工具除鐮刀外,就是釤刀了(一把釤刀可抵五把鐮割麥的速度)。石廣錄年輕時打的釤刀不淬火,不頂用。后來,他聽說西華縣逍遙鎮一帶有打釤刀的名手,就背著行李卷,前往逍遙鎮一帶拜師學藝。他一路打聽,最后在逍遙鎮一家老兩口經營的鐵匠鋪當學徒。
石廣錄在鐵匠鋪干活勤快,對師父、師母體貼、孝順,很受師父、師母的關心和愛護。老夫妻的親戚、鄰居都為他們收到一個好徒弟而高興。
過去手藝人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本家絕門手藝傳子不傳女,更不會隨便傳給外人。師父看出石廣錄是個鐵匠高手,只是要學釤刀淬火的技術。師父沒兒沒女,手藝肯定會傳給徒弟。但他想,這點兒手藝還是要晚些露出來,要是他學會了,很快就會走的。所以,每逢給釤刀淬火時,師父總是借故把他支開。但是,這些事師父并沒有跟師母說。
轉眼就要麥收了,師父和石廣錄趕制了不少釤刀,但都沒有淬火。
這一天,師父有事外出,家里來了幾個取釤刀的人。釤刀還沒淬火怎么辦?師母心里很不安。這時,石廣錄對師母說:“人家等著取貨,釤刀沒淬火,師父又不在家,能叫人家白跑一趟嗎?”師母想了想說:“你生火吧!”石廣錄說:“我不會淬火呀!”師母說:“好淬,我跟你說。”說話間,石廣錄生好了火。師母拉著風箱,指點著石光錄給釤刀淬火。
晚上,師父回來了,看著新打的釤刀少了許多。師母說是石廣錄淬了火讓人家拿走了。師父說:“石廣錄會淬火嗎?”師母說:“我跟他說著他淬的。”師父聽后沉默了一會兒,長長地嘆一口氣說:“這徒弟你使到頭了。”
果然如師父所料,過了幾天,石廣錄就拜別了師父、師母。回家后,他成了當地打釤刀的名手。
后來,石廣錄多次備禮物去看望師父,并邀請師父一家來西平安居,但故鄉難舍,師父拒絕了。
石廣錄打的剪刀,光潔度好,樣式美觀,鋒利耐用,聞名方圓數百里。另外,對工具殘缺部分的修補,他獨創新法。一般鐵匠修補工具先將殘缺部分剪掉,后回爐另打,而他卻采用補鐵的方法,補后看不出痕跡,工具照常使用。
石廣錄一生教過很多徒弟,像呂店鄉聶莊的張清、東樊樓的馬申都是當地有名的鐵匠。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