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顯忠烈 事跡代代傳
——記革命烈士吳子平
摘要: 吳學校和妻子展示爺爺吳子平的革命烈士證明書。 編者按:國慶節是喜慶的節日,許多人選擇在國慶假日與親人團聚、與戀人成親、與友人出游……我們的社會和諧穩
吳學校和妻子展示爺爺吳子平的革命烈士證明書。
編者按:
國慶節是喜慶的節日,許多人選擇在國慶假日與親人團聚、與戀人成親、與友人出游……我們的社會和諧穩定,經濟持續增長,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現在的幸福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晚報記者 李玉榮/文 侯 飛/圖
“誰有本事,也沒人家吳子平有本事,人家殺富濟貧,那才叫本事。厲害,厲害!”日前,當記者走進平輿縣郭樓鎮張路莊了解烈士吳子平的事跡時,吳子平的孫子吳學校不時重復著自己小時候聽到的村上大人們講述爺爺故事時的贊嘆。
吳學校說,爺爺是當時的進步人士,秘密參加革命,經常組織思想進步的積極分子突襲地主豪紳,沒收他們的糧款救濟貧雇農,將現金上繳黨組織,作為活動經費,搶奪敵人槍支作為戰斗武器。
同地主、土匪、惡霸展開激烈斗爭
吳子平,幼名吳樂,1901年出生于平輿縣郭樓鄉張路莊一個自耕農之家。幼年在本村讀私塾,后到汝南讀書。吳子平經常閱讀進步書刊,思想進步,向往革命。
1927年春,經共產黨員、任三師支部負責人賈之郁介紹,吳子平與同村農民張云慶、張栓柱等四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在吳子平家舉行了入黨宣誓,建立了張路莊黨小組。在發展黨員、進行政治活動時,吳子平總是走在大家的前頭,于同年發展李莊村民馮先翟為黨員。
1928年春、夏,在黨的領導下,平輿農民運動蓬勃發展,同地主階級、土匪惡霸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在吳子平、張國和等人的帶領下,大家利用黑夜,經常活動在宿鴨湖周圍。他們突襲地主豪紳,沒收他們的糧款救濟貧雇農,將現金上繳黨組織,作為活動經費,其后,吳子平等先進人士還組織了李屯暴動。
吳學校講,小時候聽父親講爺爺的故事。吳子平的姥姥家是大地主,吳子平就經常到姥姥家要錢財分給窮苦人。有一次,他竟然把姥姥家的一塊地給賣了,把賣得的錢分給老百姓,特別是一些家庭困難戶。吳子平的俠肝義膽讓他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擁護。
在宿鴨湖發動群眾參加革命
農民運動斗爭的初步勝利,不僅使地主豪紳對農民的壓迫有所收斂,更重要的是使廣大農民認知了自己的力量,斗爭的情緒更加高漲。為了喚醒汝東地區廣大農民跟著共產黨干革命,推翻舊世界,吳子平還同賈之郁、張國和等人,收集整理了幾段順口溜與民歌民謠,在群眾中傳唱。
“農民組織起來力量大,地主豪紳咱不怕。一人連成十人團,十人發展成千萬。只要大家齊心干,封建制度能推翻”。“工農群眾多悲慘,蓋樓沒房住,織布無衣衫,流盡血和汗,生產白米面,吃的是豬狗飯;地主與豪紳,軍閥與貪官,不會蓋房屋,偏在樓堂安,既不耕又不織,偏吃美味食,又穿綾羅緞,這是窮人出的力,這是咱們流的汗,不酬咱的情,任意奴役俺,這種舊制度,決心鏟除完”。“溯想舊禮教,上古并無有……妻死夫再娶,夫死妻嫁難。可恨小周公,制禮心眼偏,輕女把男重,純粹瞎胡編,姐妹組織起,砸破鐵鎖鏈”。
這些歌謠言簡意賅,讀起來瑯瑯上口,反映了汝東地區人民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壓迫無比痛恨,對新社會新生活的無限向往,群眾愛聽易記,經久傳唱。
據該村91歲的郭鳳發老人講,當時吳子平等人在宿鴨湖發動群眾參加革命,幾千群眾參會,大家積極響應。
秘密開展地下工作
1928年春,鑒于汝東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共產黨已經在數十個村莊建立了黨的組織,經吳子平提議,賈之郁向縣委提出應該迅速在汝東區尋機進行武裝暴動,打通汝南至新蔡的交通線,設法同鄂豫皖蘇區聯成一片,建立蘇維埃政權,并詳細報告了盤踞在汝南至新蔡交通線上幾個敵人據點的武裝裝備等情況。
吳子平當時是高平寺寨工局的班長,對寨兵及武器裝備情況了如指掌。根據賈之郁、吳子平等人的意見,縣委決定奇襲高平寺寨工隊,智取白塔寺店公所,奪取敵人的槍支,為武裝起義籌集武器。
“我小時后上學、趕集走在路上,經常會聽到附近群眾一邊趕路一邊講爺爺的故事。”吳學校說,講的最多的是爺爺殺富濟貧,攻打高平寺后打開敵人的倉庫為百姓分糧,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熱烈擁護。
由于吳子平在當地成了“名人”,也成為敵人捉拿的對象。為了掩護自己,吳子平以做賣面生意為掩護,在正陽、汝南等地活動,秘密搞地下工作。
6月的一天下午,按照縣委部署,賈之郁派農民積極分子姬世英到白塔寺店公所與店丁打牌,以監視正、副店長唐有林、王中法的行蹤。夜晚10點,唐、王二人回到店公所,姬以拉肚子為名,急忙跑出店公所向賈之郁報告情況。
深夜兩點左右,賈之郁帶領吳子平等人和幾名當地農民積極分子,翻過院墻,沖進店公所后院,乘敵人不備,打滅室內油燈,捉住唐、王二人。吳子平等人將他們拉到院內按倒在地,唐、王二人嚇得魂不附體,哭叫哀求饒命。
店丁在前院聽到后院的哭叫聲,四散逃命。有人宣讀二人的罪行后,吳子平執行處決任務。吳子平手起刀落,將二人就地處死。然后,他們收繳了敵人的槍支和銀元,并將記錄盤剝人民財產的賬冊焚燒,然后迅速轉移。
刑場上高呼“共產黨萬歲”
高平寺、白塔寺兩次武裝斗爭的勝利,打擊了敵人,擴大了黨在群眾中的影響,促進了汝東地區武裝斗爭的開展。10月,由于叛徒告密,汝南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地下黨員張國和、董文章等人被捕,吳子平受到敵人通緝。但吳子平在群眾的掩護下,仍然在汝東的張路莊一帶堅持斗爭,
據史料記載, 1928年至1931年,由于苗文齋在開封叛變投敵,汝南一帶籠罩在血雨腥風中,10月底,縣委書記賈之郁在汝南城東大唐莊召開脫險人員緊急會議,他鼓勵大家一定要克服困難,繼續戰斗。
此后,張路莊建立區委,吳子平任區委書記。付寨也有個區委,區委書記劉秉義、區委委員劉秉均。不久汝南縣委負責人賈之郁等人紛紛撤離,吳子平轉移到了確山、駐馬店等地從事革命活動。1935年6月,由于當地土豪劣紳發現其行蹤,并告密國民黨特務軍警機關,吳子平被捕。在汝南的法庭上,他以浩然正氣,義正言辭地譴責國民黨反動派獨斷專行的反動統治,宣傳無產階級的武裝革命必勝。
同年
吳學校說,聽村上的老年人講,爺爺在監獄里,腿被敵人打斷,但是腿上仍然系著一面紅旗 ,在刑場上,他高呼口號:“共產黨萬歲!打倒國民黨發動派!”當家人去汝南收尸時,爺爺腿上仍然系著一面紅旗。
犧牲50年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我們這一代方圓附近沒有人不知道我爺爺的,小時候,到處可以聽到人們講述爺爺的英勇故事,爺爺成為我們后代人的驕傲。1985年,爺爺犧牲50年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吳學校說,當時全家人非常高興,感到爺爺終于名正言順地成了一名堂堂正正的烈士了。父親跑到爺爺墳前,把這個消息告訴給爺爺,并為爺爺立上了墓碑。
當時,村里的人跑到他家爭著看吳子平的烈士證,那時,很多老年人還健在,吳子平又成為他們茶余飯后的話題,爺爺的故事在附近村莊傳頌。
“后來,上級派人敲鑼打鼓來到俺家門口,給俺家掛上了烈屬的牌子。”吳學校說,烈屬的牌子在門口掛了許多年,成為他們家的榮耀,串門的村民看到后就講爺爺英勇殺敵的故事。吳學校說,直到他家住的瓦房翻新蓋樓房,烈屬的牌子才被取下,但父親一直小心翼翼地珍藏著它。
上世紀90年代父親去世時,把牌子和烈士證一起交給吳學校保管。
記者采訪時,吳學校和愛人從箱底翻出一個布包,一層層地打開,里面是一張寫有吳子平名字并加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鮮紅大印的革命烈士證明書。 經過多年,烈士證已經破舊不堪。
“我要把這個烈士證放好,代代相傳,讓孩子們知道,我們吳家有這樣一位英雄。”吳學校說,讓孩子們好好做人、做事。
烈士后代是村里公認的好人
吳子平犧牲時兒子吳建泰才14歲,如今,吳子平3個孫子已都是六七十歲的人了,3個孫子家家祥和幸福,過得很好。
在吳學校家,上下八間樓房打掃得干干凈凈。“我們弟兄三人每家都和睦幸福,都住上了樓房,孩子們也能干懂事。”吳學校說,村里有一戶人家仗著兄弟多,經常欺負一戶較弱的家庭,吳學校的弟弟吳鐵山就跑到強勢的那家,多次對他們說服教育。
“吳學校這家人,無論老少,在村上為人沒說的。”村民朱國臣說,誰家有什么困難,借錢、借物、幫忙,他們家人都很爽快,他們是村民公認的好人。
吳鐵山家娶媳婦,酒席一結束,他就把待客剩下的飯菜整了兩大盆端給村里一比較貧窮的人家,平時還經常給那家人送菜、衣服等。因為那家人兄弟幾個不但沒成家,還有七八十歲的父母,生活十分拮據。
村里有個叫唐今的村民,家里貧窮,每到逢年過節,吳學校兄弟三人都為他家購買年貨,有時還給老人送款送物。
吳子平的后代都是樸實的農民,農忙時在家干活,農閑時出去打工。他們踏實能干,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都靠一雙勤勞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的生活。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