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當代文化 文學

回望鄉村——村頭那片麻地

2014-11-18 08:47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ws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王太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生產隊,既種植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紅薯等糧食作物,也種植一些經濟作物——麻。“谷雨前后,種麻點豆。”谷雨前后,

\"百姓茶座31.jpg"

□王太廣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生產隊,既種植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紅薯等糧食作物,也種植一些經濟作物——麻。

“谷雨前后,種麻點豆。”谷雨前后,俺生產隊的隊長就會派社員到村東頭的斜尖洼地和村南邊的坡地施肥、犁地、耙地,然后把麻種均勻地撒到地上,再耙一遍就行了。一場春雨過后,麻籽破殼而出,纖細的嫩芽毛茸茸的,地上星星點點,引來一群群饞嘴的麻雀。幼小的麻苗便成了麻雀的口中物、腹中食。麻雀的名字也許是由此而來吧!

當然,隊長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不管,他派社員保護麻苗。這些人要么拿著長竹竿攆麻雀,要么在地上插幾根竹竿,上面綁些布條嚇麻雀。等到麻苗長出三片葉子時,就不怕麻雀啄了。

隨著麻苗長高,麻葉增大,一棵挨一棵,這時就需要鋤地間苗了。只要雨量充沛,麥收后的麻能長到一人高。麻葉是梧桐葉形的,柄端開著小巧玲瓏的黃花,隨后就長出蒴果。

放學的路上,男同學只要路過麻地,就會在地頭薅一棵麻,捋去麻葉,從根部約一尺多長的地方折斷,將到梢部分的麻皮剝開,麻稈兒抽出。我們把麻皮分三綹,辮成一條又細又長的麻鞭,邊走邊甩。清脆悠長的“啪、啪”聲不絕于耳,歡快的笑聲繞著麻林飄蕩,驚飛了將落未落的鳥兒。

當麻稈兒長粗、麻葉變黃時,社員們就開始殺麻、漚麻、剝麻、紡麻經子、打麻繩等。社員家里只要有麻,就會想辦法把麻換成錢。有的把麻皮賣給公社棉麻公司,好麻皮一斤可以賣到五六毛錢。有的把麻皮用紡麻車紡成麻經蛋子賣。圓圓的麻經蛋子比西瓜還大,銀光閃閃。有的紡成繩,賣的價錢又高一些。家家戶戶吃鹽買油、添新衣裳、給孩子交學費就沒了問題。

麻是納布鞋底的好材料。我母親曾挑些細白麻,用豬腿骨做的紡線錘,一點兒一點兒地捻成細繩納布鞋底。全家人的鞋底都是靠母親捻出的細麻繩一針一線、密密匝匝做出來的。我們姊妹幾個穿在腳上,既暖和又結實,走起路來,感到腳下和心里有一種麻的堅韌、麻的清香。

脫離了麻皮的麻稈兒,很脆,一折就斷,燒焦后極易被碾成齏粉。把齏粉與硝混合,可以做鞭炮。麻稈兒里有油,不易滅。我父親抽旱煙時,為了節省火柴,他一手拿著燃著的麻稈兒,一手托著煙袋鍋點煙絲,吸一鍋點一次。麻稈兒也是燒鏊子、烙烙饃的好柴火。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尼龍繩、塑料編織袋等物品的出現,人們對麻的依賴越來越小,其經濟價值越來越低,家鄉人就不再種麻了。雖然麻淡出了田野,麻繩遠離了家庭,麻制品在時代的大潮里消失了,但村頭的那片麻地在我夢里生了根。

責任編輯:w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迁市| 临沭县| 洛阳市| 景泰县| 青岛市| 永清县| 夹江县| 丰城市| 贺州市| 阿勒泰市| 从江县| 九寨沟县| 延庆县| 湟中县| 广西| 西吉县| 永善县| 墨脱县| 广东省| 汝城县| 武宣县| 兰考县| 法库县| 金沙县| 睢宁县| 麻栗坡县| 夏邑县| 沧源| 鹤峰县| 高雄县| 梁山县| 凤冈县| 屯留县| 建瓯市| 剑川县| 霍城县| 大厂| 安国市| 巴林左旗| 镇平县| 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