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實際上有十六七人 作畫不守陳規
摘要:▲市民細心品味作品▲鄭板橋的《墨竹圖》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鄭板橋的一首《竹石》,數百年后仍老少皆知,鄭板橋所畫的竹子,更是中國書畫
▲市民細心品味作品
▲鄭板橋的《墨竹圖》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鄭板橋的一首《竹石》,數百年后仍老少皆知,鄭板橋所畫的竹子,更是中國書畫史上一絕。昨日,由三峽博物館和四川博物院聯合主辦的揚州八怪書畫展正式開展,展出包括鄭板橋在內的揚州八怪書畫90件,展期從即日起到明年3月8日,感興趣的讀者可到三峽博物館四樓南展廳免費參觀。
鄭板橋畫上題字揭秘畫竹奧妙
此次展出的90件揚州八怪書畫中,四川博物院帶來了55件展品,其中鄭板橋真跡有10件,包括3米多長的《歲寒四友圖》,任知縣時親筆寫就的判牘冊等。其中最為獨特的一副莫過于《墨竹圖》。
這幅畫畫于乾隆二十九年,畫的依然是鄭板橋最為拿手的竹子,筆墨濃淡間,獨屬于鄭板橋的竹子風韻顯露無遺。在畫的左下角題著鄭板橋一大段話,講的是畫竹心得:紙外之竹更多于紙中之竹,竹外之風更多于竹內之風,有筆墨處固是畫,無筆墨處亦是畫……
“這段話道出了鄭氏竹子的獨特之處。”四川博物院陳列展覽部工作人員陳舒介紹,鄭板橋畫中的竹子,并不只是自然之竹,而是融合了鄭板橋對竹子的理解,融入他對竹子賦予的人文意義。
《墨竹圖》旁,是鄭板橋的一幅《蘭竹石圖》,題款末尾寫明這幅畫是留贈良朋好友。陳舒說,今天的粉絲們狂熱追求明星簽名合影,古代名家們也有這方面的煩惱,作為書畫名家,鄭板橋經常被索要書畫,被要得多了,他也很煩惱,專門明文規定各種畫的價格,還在畫上題字發牢騷。
帶畫求名家題字反被分去一幅畫
90余件畫作中,揚州八怪之一李鱔的《墨竹圖》或許是最有故事的。畫卷后幾米長的留白上,有顧頡剛、張大千、黃炎培、沈尹默等10多位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史學家、教育家、書畫家的題記。
“這卷畫我們現在看到是由3幅畫組成,它原本是一冊,總共4幅畫。”陳舒介紹,這少掉的一幅畫,被近代文學家陳衍拿去了。
1936年,這冊畫由四川人王伯與收藏,當他聽說81歲的陳衍在成都時,特地帶著收藏的這冊畫前去,請陳衍題字。陳衍題完字后,提出想要其中一幅畫,王伯與只好割愛,后來他將剩下的三幅圖改裝成卷。兩個月后,77歲的齊白石應邀到成都,王伯與又請齊白石賞畫題字。
揚州八怪實際上有十六七人
揚州八怪,就是8個人的統稱么?其實并不盡然。歷史上,關于揚州八怪的說法眾說紛紜,有人說是8個,有人說不止8個。
“揚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到乾隆末年活躍在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約有十六七人,包括鄭板橋、汪士慎、金農、李鱔等。”陳舒說。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時常將風格相似的名流齊名合稱,比如竹林七賢、飲中八仙等。揚州八怪大多出身知識階層,卻官途不順,生活清苦,終以賣畫為生。生活的不順,反映在他們的畫作上,則是他們作畫時不守陳規、離經叛道、行為狂放,因而被人稱為“怪”。 重慶晚報記者 羅靜 賀懷湘 見習記者 孫明君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重慶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