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華體”走紅和詩歌式微的時代環境密不可分
摘要: 近日,隨著余秀華的詩在網絡“病毒般蔓延”后,這個湖北鐘祥市石排鎮橫店村的農婦火了,面對突如其來的各種盛譽,她在博客中回應稱,自己的身份順序應是女
近日,隨著余秀華的詩在網絡“病毒般蔓延”后,這個湖北鐘祥市石排鎮橫店村的農婦火了,面對突如其來的各種盛譽,她在博客中回應稱,自己的身份順序應是女人,農民,詩人。(1月18日《南方都市報》)
伴隨著經濟市場化和人口流動化,“詩意地棲居”似乎成為一種美好的愿景。在“淺閱讀”大行其道的當下,詩歌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一些缺乏生活體驗和真實情感的詩歌,盡管在形式和表達路徑下吸引了公眾的眼球,干癟、空洞的內容卻引發集體“吐槽”,難以引發公眾的情感共鳴和心理共振。說到底,脫離了真誠的態度、真實的力量這一文化藝術創作的根本,詩歌即使標新立異,也難以獲取社會認同。
出身農家、讀書不多又身患疾病的余秀華,在物質生活上并不富足,婚姻和家庭生活也談不上幸福,卻一直在堅守精神家園,一直在用詩歌清潔和悲憫著自己。在那個現實與虛擬交織的世界里,“秀華體”發泄情緒、表達情感、塑造角色,用詩意的語言書寫著人生的愛與痛。
在眼球效應時代,“秀華體”的走紅,既和詩歌式微的時代環境密不可分,也和余秀華悲苦的人生境遇息息相關。“秀華體”的稀缺與清新,再加上“農民詩人”、“腦癱詩人”的符號營銷,余秀華成為聚光燈下的寵兒。可是,當公眾的注意力遠去,“秀華體”又該何去何從?面對詩歌帶來的喧嘩和騷動,余秀華終究用詩歌來回應,“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會停止喧嘩”。在她看來,網絡對自己的關注就像一陣風,刮過去就走了,不用多久,就會回歸到以前的生活狀態;被太多的人關注并不一定是好事,寫詩是一個很個人的事情。她不希望將詩歌推到后面,而將身體殘疾推到前面;本末倒置的做法,顯然不利于詩歌的發展。
拋開身份標簽,“秀華體”在帶給我們感動的同時,也帶給我們反思——即使在社會轉型時期,老百姓對于詩歌并不缺乏熱情;只不過,許多時候他們找不到真正能打動人心的作品。詩人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只有自己相信才能說服別人;守望精神家園的真誠詩歌,肯定會贏得人們的尊重和喜愛。 楊朝清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華商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