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建覺苑寺有200多幅壁畫
摘要: 原標題:明代古建覺苑寺有200多幅壁畫 現吳道子遺風 說起劍閣縣的景點,耳熟能詳的有劍門關、翠云廊等,但這里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古跡,其珍貴之處并不亞于那些
原標題:明代古建覺苑寺有200多幅壁畫 現吳道子遺風
說起劍閣縣的景點,耳熟能詳的有劍門關、翠云廊等,但這里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古跡,其珍貴之處并不亞于那些著名景點,比如說覺苑寺。
覺苑寺,位于劍閣縣西武連鎮,距縣城43公里。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名弘濟寺,宋元豐年間賜名覺苑寺。元末部分殿宇被毀,明代天順初年(1457年),僧凈智及徒道芳到此,重建殿宇,重塑佛像,繪制《佛經》于大雄寶殿四壁,更名普濟寺;清康熙初年(1662年),殿宇經維修后,復名覺苑寺。
2001年6月25日,覺苑寺作為明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覺苑寺現存三重殿及兩側配殿,以大雄寶殿為主體。大殿內200多幅“佛傳壁畫”,更令人贊嘆不已。
精美壁畫,究竟出自哪一位畫家之手呢?當地流傳與畫圣吳道子有關:一千多年前,大雄寶殿修造竣工后,開光道場隆重舉行,主持擬找畫師繪制《佛傳》故事壁畫,但誰來執筆呢?有武連文人居士提議,邀請正在蜀中游覽的吳道子執筆。于是請來吳道子,特開齋設宴款待。光陰荏苒,數月過去吳并未動手,主持心急如焚,調好各色顏料幾十盆,腳手架搭好,一切準備就緒前去催促吳道子。時至四月初七,佛誕節即至,四壁仍是空空,眾僧侶無可奈何。可是,翌日清晨打開中門,卻見四壁輝煌,全本《佛傳》故事,僅一夜即告成,畫圣吳道子不知去向。
的確,覺苑寺的壁畫雖然是后來明代人所繪,但屬吳道子畫風,同時又具較明顯的地方特色。整體構圖嚴謹,前后一氣呵成。而幅與幅之間僅以山、水、云、樹、屋宇相隔,上連下接,環環相扣,故事性極強,堪稱是一部古典連環畫。其畫面縝密宏大,造型優美,運筆嫻熟,色彩典雅富麗。在繪制方面,采用了工筆線描繪,充分刻畫了人物面部微妙的喜怒哀樂表情。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慕名而來,陶醉于壁畫藝術之中,無不嘆為觀止。
1986年5月,著名畫家邵宇參觀壁畫后,深為感慨地說:“作畫技術很高,是我看到的明代壁畫中最好的一處。這里的壁畫已在畫家仇英和唐寅二人之上了。如果說作者是民間藝人,那也是造詣很高的大畫家。”著名攝影家黃翔參觀了壁畫,贊不絕口,題書“蜀道明珠”。 (侯靜 整理)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四川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