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勾畫老北京 創作北京胡同系列鋼筆畫
摘要:原標題:老夫妻勾畫老北京 創作北京胡同系列鋼筆畫(圖)賈一凡在創作 您印象中,被定格的老北京胡同是什么樣子?是斑駁的青磚灰瓦,還是通幽的曲徑小路?時代變遷,如今,
賈一凡在創作
您印象中,被定格的老北京胡同是什么樣子?是斑駁的青磚灰瓦,還是通幽的曲徑小路?時代變遷,如今,很多景致恐怕只能留在記憶里了。最近在網絡上,一條“鋼筆畫就的老北京胡同”微博引發關注。國子監、鐘鼓樓,以及胡同口的小賣部、修車攤、剃頭匠……那些已經或即將消失的胡同記憶,在兩位老北京人武金生和賈一凡的筆下再現。他們夫妻倆用鋼筆,留住了一座城的記憶。
由拆遷激發的靈感
聚會后,武金生獨自一人背著相機,穿過金融街,來到正在拆遷的胡同。“那里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可是當時的景象卻讓我驚呆了。我趕緊拿起相機,對著那些還沒有拆完的老房子拍了起來,邊拍還邊找自己曾經住過的院落。可是,除了一片碎磚和瓦片,我什么也沒找到,當時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武金生說,整整一下午,她就像一只驚恐的小鳥,一刻不停地按著快門,只想留住這最后一點點回憶。“在回家的路上,我決定要把所拍的照片畫成畫兒向世人展示,因為北京的胡同都是青磚灰瓦,以灰色為主調,用鋼筆畫表現最合適。從那時開始,我就拿起了鋼筆,畫起了北京的胡同和老房子。我先生受我的影響,也加入了進來。”
畫一幅畫至少要倆月
將拍攝的照片導入電腦,對著電腦,在畫紙上,先用鉛筆勾勒輪廓,再用鋼筆一筆一筆慢慢鋪就。根據創作效果,題材如果是彩色鋼筆畫,那么,最后還要用水溶性彩鉛上色。夫婦兩人的鋼筆畫就是這樣創作出來的。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卻并不容易。
“我們用的鋼筆,不是大家平時寫字的那種,而是一種專門繪制漫畫的筆,筆尖極細。畫中的每一個部位,都需要一筆一筆地點上去。線條有明暗,越是顏色深的地方,就越需要覆蓋很多層。正是因為麻煩,所以畫的人少。”武金生說,每幅畫都需要至少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賈一凡的好友、著名導演沈好放曾評價說,時代已經變了,很多讓人懷念的景致只能留在記憶里了,這是時代的無奈,誰也不能抗拒。正因為如此,賈一凡和武金生的鋼筆畫才尤顯珍貴。夫婦倆告訴記者,北京城現有的600多條胡同,他們還有很多沒有去過,為了能更多地留住這座城的記憶,他們還會繼續畫下去。
由拆遷激發的靈感
在網絡上引發關注的微博博主“豆豆的鋼筆畫”,正是武金生、賈一凡夫婦。倆人已經退休多年。說到為何要取這個微博名,武金生說,他們兩口子都是愛貓之人,現在家里養著4只貓,其中有一只名叫“豆豆”,是她從潘家園附近撿來的流浪貓。剛撿到的時候,它的脖子上戴著一個綠色的塑料珠,特別像一顆豆兒,因此取名“豆豆”。后來注冊微博時,一下就想到了這個名字。
爽朗的畫風,親切的場景,“豆豆的鋼筆畫”將充滿溫馨回憶的北京胡同定格在畫紙上,令人難忘。可兩位創作者卻并非畫家。1985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院的武金生,畢業后長期從事美術創作設計和美編工作。而丈夫賈一凡從事的是教學工作,不過他從小愛好畫畫,多年筆耕不輟,練就了深厚的美術功底。
談到創作北京胡同系列鋼筆畫的初衷,武金生說,2004年,在參加小學同學聚會上,聽說兒時居住的小盆胡同正在拆遷。聽到這個消息后,她不由得傷感起來。那個即將消失的胡同,承載了她20年的青春記憶。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北京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