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歷史 文史研究

玉面寒槍俏羅成——西平羅成墳前懷古

2015-03-20 08:15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fl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玉面寒槍俏羅成 壯志未酬身先死——西平羅成墳前懷古□晚報記者 姚會峰 文/圖 羅成井 羅成墳“話說隋唐亂軍之中,羅成胯下白駒奔馳,手中銀槍狂舞,左殺

玉面寒槍俏羅成 壯志未酬身先死

——西平羅成墳前懷古

□晚報記者   姚會峰   /

 wangy1503102.jpg

羅成井

wangy1503100.jpg 

羅成墳

“話說隋唐亂軍之中,羅成胯下白駒奔馳,手中銀槍狂舞,左殺右撥,沖出重圍。突然一條淤泥河橫立眼前,羅成大喝一聲,白駒四蹄騰空,欲飛躍淤泥河,不料馬失前蹄,跌入淤泥河,亂箭穿身而死!”從小就耳熟能詳的大鼓書,讓“玉面寒槍俏羅成“的英雄形象扎根于心。

1000多年前隋末唐初的戰亂年代,羅成被亂箭射死于淤泥河后,究竟葬于何處,鮮為人知。雖然有資料記載,但也莫衷一是。說西平有一個羅成墳,而且羅成及羅成墳的傳說在坊間廣為流傳,人們可能會大吃一驚。但是,西平縣東北7.5公里處確有一座羅成墳。

近日,記者來到西平縣柏苑街道羅成墳村(原環城鄉的武崗村和李莊鋪村合并而成)進行采訪。

羅成其人

羅成的傳說起源于隋唐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隋唐演義》和《說唐》中,羅成精通槍法,因面容俊俏而又不茍言笑,人送綽號“冷面寒槍俏羅成”,帶領唐軍征討劉黑闥時,誤入淤泥河,被亂箭射死。

關于歷史上是否有羅成其人,目前有四種說法:一是確有其人,但其事跡大部分是后人移花接木而流傳下來的。二是史上并無其人,是小說家以唐將羅士信為原型塑造的英雄形象。三是既有羅成又有羅士信,流傳下來的是二者的結合體,表達了后人對真善美和安定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四是羅成即羅士信。據西平保存完整的羅成墓碑碑文介紹,羅成就是羅士信。

當日9時,記者在武崗村采訪,向村民說起歷史上并沒有羅成這個人時,他們滿臉的不悅:“歷史上沒有這個人,俺這兒咋會有這么多他的故事?”“俺小時經常聽羅成馬踏淤泥河被亂箭射死的大鼓書。”“俺村前的淤泥河南岸還有他的墳,不會有假吧?”

看來,在坊間,羅成應該是確有其人的。當日10時,在村民閆群河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武崗村西頭,看到一口枯井和一個石墩。據村民介紹,村西當年有一條官道,這口枯井就是羅成率軍征討判軍劉黑闥的部下蘇定方時留下的,村民稱之為“羅成井”。這口井在上個世紀50年代“吃食堂”時差點被封,村民為了紀念羅成,就用青磚把內壁砌一下。記者看到,現在該井只有一米多深,已枯竭。

村民閆黨志稱,過去羅成井旁有個魚塘,井水和塘里的水相通。他曾在井內抓過幾條金魚,發現魚頭上都有一個黃色的斑點。當時有幾個村民來圍觀,但都辨不出黃斑是啥。后來,在場的一位老人說,可能是一個“王”字。這也許暗示羅成壯志未酬而英年早逝,金魚可能是他的化身。于是,他和村民商量后就把金魚放回井里,但這些金魚不向魚塘游而一直待在井里,令村民驚詫不已。

羅成之死

記者在武崗村采訪時,94歲的村民王文敬和74歲的村民段立志向記者講述了羅成戰死淤泥河的故事:

羅成率唐唐征討叛軍劉黑闥,英勇善戰,腿部負了重傷。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早想鏟除一心輔佐李世民的羅成,便找出各種借口命令羅成追剿劉黑闥的部將蘇定方。羅成無奈,只得騎上戰馬,率領將士,忍著傷痛殺上戰場。從滎陽到西平老王坡,一路追剿,雖然人困馬乏,但羅成及將士仍不怯陣,力戰敵兵。

百里老王坡,人煙稀少,湖泊較多。西平百姓聽說羅成在這里征戰蘇定方,紛紛攜飯提酒,送糧送草,慰勞將士及馬匹,并給羅成包扎傷口。當時百姓帶了很多火燒送給將士,羅成很感激。據說羅成在吃火燒時,一吹氣,火燒鼓了起來,成了空心。后來老百姓為感謝羅成,就把火燒做成了空心,現在成了西平一道名吃——空心燒餅。

詭計多端的蘇定方知道勝不了羅成,便決定以智取勝。他派手下將士在淤泥河上撒滿麥糠,然后激怒羅成。乘勝追擊的羅成不知是計,騎馬飛奔過去,結果羅成的戰馬踏進了淤泥河。羅成知道中計后,大喝一聲,從馬上一躍而起,大跑15步,追殺蘇定方,都被蘇定方埋伏的弓箭手用亂箭射死,身中103箭。由于羅成死在淤泥里,無法把他的尸首運走,蘇定方為了邀功,就把羅成的頭割掉、胳膊卸掉運走了。

據段立志介紹,在西平有一個傳說:羅成因為長得漂亮又武藝高強,娶了18個老婆。羅成慘死后,其18個老婆也因悲傷過度而亡。她們死后就葬在西平縣城北郊(今西平縣觀音堂中學前),被稱為十八家眷墳,現在已不復存在了。

羅成墳傳說

當日8時,記者來到羅成墳前。放眼望去,3米多高的羅成墳靜靜地躺在淤泥河的南岸,北靠淤泥河,南邊是空曠的田野,東臨京廣鐵路(九孔橋),西與張灣橋(當地人叫淤泥河橋)毗鄰。

在地里放羊的李莊鋪村村民康發德對記者說,羅成死后,忽然空中起了旋風,在淤泥河的南岸旋土為冢,埋葬了羅成。后人在其墳前立碑為“唐將羅士信墓”,但西平人還是稱其為“羅成墓”或“羅成墳”。當地百姓在羅成墓東邊15步遠處掩埋了他的戰馬,稱之為“馬冢”。如今羅成墳保存完好,馬冢在當地群眾疏浚淤泥河時被平,今已不存在。據說羅成死后,他的五鉤神飛亮銀槍也自行沉入淤泥中。 

“洪水永遠淹不住羅成墳,水漲墳也長,墳頂總要露出一點。這只是傳說。”康發德說,19758月發洪水時,由于羅成墳所在的位置比其他地方高,所以水沒漫住墳頭。康發德說,他今年60多歲了,聽老輩人說,羅成死后,因戰功卓著,且是唐王愛將,英年早逝,死后無頭、無上肢,李世民不惜用金頭銀臂來代替,并建多個墓。

武崗村村民王廷選說,1972年,政府為了疏通淤泥河,就組織村民挖淤泥,可是挖了3米,也挖不到硬底。村民在淤泥中挖出很多箭頭和一把銀槍。村民們認為這把銀槍就是羅成的槍。

村民段立志說,上個世紀80年代,村民又對淤泥河疏浚時,挖出了一個羅成碑,當時碑上的字跡很清晰,聽說后來被政府部門弄走了,現在不知去向。

所幸的是,記者經多方打聽,終于從西平縣文化館工作人員翟華玲那里得到了羅成碑的下落,并且在民國《西平縣志》中查閱到了碑文。記者在翟華玲的帶領下,在西平寶嚴寺塔東邊找到了石碑。

故事廣為流傳

羅成雖然慘死淤泥河,但他的英雄壯舉永遠在民間廣為流傳。羅成墳也以千年的滄桑訴說著歷史。

據段立志介紹,上個世紀70年代,該村一個女性村民頭天晚上聽了羅成被亂箭射死這一段大鼓書后,當晚回家就生了病,起不了床。第二天,鄰居聽說此事后勸她的家人到村南的羅成墳上進香、許愿。她的家人于是買些香火就來到羅成墳前燒香、跪拜,沒想到回家后,病人竟然已從床上起來了,病也痊愈了。這一事件迅速傳播開來,后來,越傳越神,說是羅成顯靈,普度眾生。

段立志說,羅成墳為啥越來越大?因為每年都有周邊的羅氏后人和附近的村民前來祭祀、添墳,還有來自許昌、平頂山及山東羅成老家的人來憑吊。但不知什么原因,山東來的人都是夜里開著車來,黎明前必走。至今這仍是個謎。

在武崗村采訪時,許多村民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羅成墳所處位置優越,而且世人都很崇拜羅成,希望政府能夠重視,把羅成墳當作一項文化產業進行發掘保護,在羅成墳周圍建一個公園,供羅成的后人及他人前來憑吊、參觀。

采訪手記

記者用一天的時間在西平對羅成及羅成墳在坊間的傳說進行了采訪,一方面增加了對英雄的崇敬之情,一方面耳濡目染了人們對羅成的敬畏和崇拜。

羅成已靜靜地躺在淤泥河畔有1000多年,盡管歷史或坊間對羅成是否確有其人說法不一,但這些都不影響羅成在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也抹不去一代青年才俊的傳奇故事在歷史長河中的記憶。歷史前進的腳步如他身旁京廣鐵路上飛馳的列車,發出鏗鏘有力的聲音。長眠于此的羅成倘若能看到中國當前發展之迅猛、社會之和諧、人民之幸福、生活之安康、建設之繁榮,他一定會含笑九泉的。逝者已逝,愿生者銘記,以慰之。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奉贤区| 诸暨市| 寿阳县| 达孜县| 仲巴县| 新密市| 阿克苏市| 舞钢市| 米泉市| 马边| 隆林| 海原县| 黄陵县| 得荣县| 浦县| 定安县| 吴川市| 南昌市| 新平| 普安县| 屏南县| 黔西| 泰安市| 视频| 东安县| 三江| 平原县| 宁城县| 钟祥市| 石嘴山市| 分宜县| 聂拉木县| 平利县| 浮山县| 奉新县| 星子县| 婺源县| 泰州市| 龙口市|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