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寺的記憶
摘要:□晚報記者 李玉榮 文/圖 祝王寨、金剛寺是位于西平縣焦莊鄉東北的兩個村莊,兩村相距約3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縣城8公里。1947年12月25日,著名的祝王寨、金剛
□晚報記者 李玉榮 文/圖
祝王寨、金剛寺是位于西平縣焦莊鄉東北的兩個村莊,兩村相距約3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縣城8公里。1947年12月25日,著名的祝王寨、金剛寺戰役就在這里打響。也許是因為記者對歷史文化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曾多次到金剛寺探尋這塊神秘的土地,聽當地村民講述當年戰斗的場景。
近日,記者再次來到金剛寺,見到了當年參與戰斗的村民83歲的廉改名,廉改名講起那場著名的戰役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他說,很多村民曾參與戰斗,與解放軍一起奮勇殺敵。經一天一夜的激戰,殲滅國民黨官兵8000多人,繳獲大量的武器及軍用物資。解放后,為了讓革命故事代代相傳,他在金剛寺門前義務講述“金剛寺戰斗故事”53年。
戰爭遺址成了人們參觀的好去處
寬闊整潔的大街、整齊劃一的樓房、生意興隆的商鋪……記者驅車來到金剛寺村,就被街頭熱鬧繁華的景象驚呆了,這根本不像是一個小村莊,比一些鄉鎮的街道還要顯得氣派、熱鬧。
記者剛下車,一眼就看到金剛寺的廟門依然存在,一顆懸著的心才終于落地。和5年前記者來這里看到的景象差不多,所不同的是,5年前,廟門是西平縣金剛聯中的大門,如今西平縣金剛聯中已經遷走,而“西平縣金剛聯中”的牌子還清晰地嵌在廟門上,和廟門一起靜靜地守在那里。眼前的一切引起了記者對這片曾經硝煙彌漫的戰場舊址的好奇之心。
廟門的東側有一塊碩大的紀念碑,紀念碑正面書寫著“祝王寨、金剛寺戰役紀念碑”一行蒼勁大字,后面書寫著有關戰役的簡介,仿佛讓人看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革命先烈們在此浴血奮戰的情景。
見記者拿出相機對著紀念碑的正面拍照時,一位在旁邊修鞋的老人指著紀念碑的后面說:“拍這面,這上面寫的啥都有。”他叫廉改名,平時就在這里一邊幫人補鞋一邊照看這些戰爭遺存,一守就是53年。
村民們說,特別是近年來,每逢節假日,金剛寺戰役遺址吸引全國各地的人們前來參觀,很多來西平辦事或路過西平的人們都要來這里看看這片曾經被鮮血染紅的土地。
據該鄉老促會副會長焦群忠介紹,為紀念祝王寨、金剛寺戰役的勝利,發揚我軍革命傳統,1966年冬,全軍拉練演習。原作戰部隊率軍在金剛寺、祝王寨一帶進行了規模較大的實戰演習。
1993年5月,中共中央原副主席李德生將軍蒞臨西平。曾在祝王寨、金剛寺戰役指揮戰斗的李德生將軍來到金剛寺村回眸當年戰景,緬懷革命烈士。他深情地說:“金剛寺、祝王寨戰役的勝利離不開人民的支援。”
村民廉改名義務講述革命故事53年
廉改名告訴記者,聽當地老人講,金剛寺村因北宋時期修建金剛寺而得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在元朝年間,金剛寺已建成面積達30畝的大型佛教寺院,方圓百里群眾都來此燒香拜佛。寺院大門至今保存完好,如今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金剛寺街集市遠近聞名,自古人口稠密,商賈云集,店鋪林立,百業繁榮。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的古廟會,更是吸引全國客商前來。
金剛寺廟現存山門,記者沿樓梯而上,上部為閣樓,屋頂上的花鳥圖案清晰可見,從屋檐上脫落的瓦片也被人們撿起,擺放在旁邊的矮墻上。
“這是以前的石碑、石龜、石盤龍……”在金剛寺院內,廉改名指著一個個留下來的歷史古跡說,在寺廟后院現存一株銀杏樹,樹齡約300年,兩個成年人合抱不能拉手,相傳該樹與西平縣城北關回民中學院內的白果樹同時栽植,原栽于后廟的大門前。
“其實祝王寨和金剛寺兩個村原來四周均有寨墻、寨門,就是因為祝王寨、金剛寺戰役,寨墻、寨門不復存在。”廉改名很惋惜地說。“這場戰役我最清楚,我參與了戰斗。”當記者問及祝王寨、金剛寺戰役時,廉改名放下手中正在修理的鞋子說,那年他15歲,國民黨的軍隊來了,年輕力壯的村民參與戰斗,年老體弱的都躲起來,父親藏在紅薯窖內,他則被藏在柴堆里,一直不敢出來。后來他跑出來,碰上兩個人攔住他說:“別害怕,我們是好人。”
廉改名說,后來他才知道他們是解放軍,部隊晚上準備戰斗,同志們都一天沒吃東西了,他們讓廉改名幫助找鍋做飯。
“當時的祝王寨和金剛寺都有寨墻。”廉改名說,敵人在寨墻內,我軍在寨墻外,他就跟著那兩名解放軍幫助他們搬梯子、扶梯子。解放軍告訴他,不要動,就蹲在墻根扶好梯子,從哪里打來的子彈都不會打著他。后來,解放軍順著梯子爬上寨墻,開始戰斗。
從1962年開始,廉改名就在這里修鞋,一邊修鞋一邊講故事,不論誰來,他非常愿意講述這段歷史。“每年都有武漢、北京等地的人來這里旅游參觀,我都樂意講給他們聽,我會一直講下去,把革命故事一代代傳下去。”廉改名說。
擊斃國民黨官兵8000多人
看到記者采訪,很多村民圍上來打開了話匣子,講述仿佛發生在昨日的故事。1947年下半年,全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為解放中原,同年8月,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南下堅守大別山;由陳毅、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和陳賡、謝富治率領的野戰兵團分別沿平漢、隴海鐵路展開大規模破擊戰,以牽制國民黨進攻大別山之敵。陳謝兵團以“牽牛戰術”,將國民黨第五兵團整編第三師由宛西牽制西平縣境。
12月24日,被拖得疲憊不堪的敵三師無耐聚集在祝王寨、金剛寺一帶,陳粟野戰軍和陳謝兵團就勢將敵軍包圍。12月25日17時,祝王寨、金剛寺戰役打響。兩軍協同作戰,奮勇殺敵,經一天一夜的激戰,殲滅國民黨第五兵團團部和整編第三師正規軍兩個旅;擊斃敵第三旅旅長雷自修、二十旅旅長譚嘉范、生俘第五兵團參謀長李英才、副參謀長鄒炎、整三師副師長路可貞、第三旅參謀長饒亞伯、第二十旅參謀長沈炳宏及下屬官兵8296名。繳獲化學炮3門、迫擊炮4門、六零炮84門等武器及大批軍用物資。
這次戰役,我軍共犧牲指戰員204名。祝王寨、金剛寺戰役的勝利,打亂了國民黨在中原的防御體系,迫使敵人從圍攻大別山的主力中抽調了13個旅回頭馳援,減輕了敵軍對根據地的壓力,有效地配合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的反圍攻戰爭,中原戰局從此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948年10月23日,西平全境解放。
群眾每年都會到無名烈士墓前祭奠
記者趕往楊莊鄉儀封村去尋找儀封無名烈士墓 ,在村西頭,一條東西向的河坡內有一座解放金剛寺時犧牲的無名烈士墓。
村民告訴記者,每年清明節期間,當地村民師生都會為其掃墓。這座無名烈士墓的碑文記載的是一位解放軍連長,在祝王寨、金剛寺戰役中負傷,被送到儀封救治無效后犧牲的故事。
據西平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國家規定,該縣民政局準備將儀封無名烈士墓遷到該縣烈士陵園,但村民都舍不得,該鄉民政局就采取就地保護的辦法進行保護。
同時,西平縣重渠鄉汪莊村安葬48名無名烈士,西平縣盆堯鎮羅閣村安葬42名無名烈士,對這些烈士墓相關部門都采取了就地保護的措施。
記者從市民政局優撫科了解到, 遂平縣和興鎮張店村安葬的112名無名烈士成為一個陵園,名為“祝王寨、金剛寺戰役革命烈士墓群”。2008年10月,遂平縣委、縣政府對張店無名革命烈士陵園進行修繕保護,碑陰記載:安放于此的無名烈士為112名。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