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七十五代孫講述祖訓家風
摘要:原標題:孔子七十五代孫講述祖訓家風 本報訊 (記者 薄小波)昨天,奉賢區“言子講壇”請來孔子七十五代孫孔祥林,圍繞倡導優良家風主題,為奉賢市民送上孔氏祖
本報訊 (記者 薄小波)昨天,奉賢區“言子講壇”請來孔子七十五代孫孔祥林,圍繞倡導優良家風主題,為奉賢市民送上孔氏祖訓家風教育。這也是由市文明辦、市婦聯主辦,奉賢區委、上海圖書館承辦的“公民道德講壇”家風專題講座的首場城區巡講。
相傳2000多年前,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言子到東海之濱傳道講學,使當地百姓如沐甘霖,后人為紀念他而取縣名為“奉賢”,意為“敬奉賢人”。2000多年后,奉賢區開設了“言子講壇”,傳承當年言子的講學精神,傳播“賢文化”。
作為孔氏后人,孔祥林不僅介紹了先祖偉大教育家孔子的主要思想,還向奉賢市民們介紹了孔氏家族祖訓家風代代延續發展的脈絡,送上孔氏祖訓家風教育。而這正與當前奉賢區“好家訓好家風”培育工作緊密相關,獲得了奉賢市民的強烈共鳴。
從2006年開始,奉賢區就積極探索培育“好家訓好家風”工作。當時,在改革中成為“富裕村”的楊王村,為讓“富口袋”的村民向“富腦袋”轉變,村兩委發動全體村民寫家訓,村黨委統一制作了家訓牌放在村民家中醒目位置,鞭策警醒村民自律。2013年第二輪家訓征集后,村黨委又把完善后的家訓連同“星級戶”評星情況、“黨員之家”標識一起制作成展示板掛在各家門口,接受村民的監督和評議。評議家訓的過程也成為村民相互學習、交流、借鑒的過程,村民的文明程度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提升。
楊王村的做法讓很多奉賢人產生了共鳴。得名“敬奉賢人、見賢思齊”的奉賢,向來有傳家訓、重家風的好傳統,全區有據可查的家譜就有30余部,在區檔案館內留存的就有《平陽曹氏族規》《莊行莊氏家訓》《頭橋周氏祖訓》等14種家規家訓。近年來,奉賢區在全區廣泛開展治家格言、家風小故事征集活動,家風家訓故事被匯編成冊發給居民,利用故事會、微電影對家風家訓故事巡回展播,還通過宅基課堂、流動教室、職工學校、農家會所、睦鄰課堂間等形式,讓“好家風”入村、入居、入戶、入校。
與此同時,區里開通了“好家風”培育工作網絡平臺,形成了家家戶戶寫家訓、曬家訓、議家訓的濃厚氛圍。目前,全區已征集家訓近九萬條、家風小故事近6000篇,開展家訓評議會千余次。奉賢家訓中,既有倡導勤勞節儉的“片瓦條椽皆非容易,寸田尺地勿使拋荒”;也有教人為人處世的“得甜勿忘苦,飲水當思源”,還有針對子女教育的“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些朗朗上口的家風家訓,讓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
“好家訓好家風”扎根社會最小的細胞,潛移默化地提升著人們的精神文明。近年來,奉賢區涌現出捐骨髓肝膽照人的朱冬軍,賣房救婆婆的好媳婦李翠花,入選中國好人榜的百姓英雄夏永新,全國人民調解能手、社區老娘舅孫桂英等多位凡人善舉典型。“好家風”培育工作還與文明家庭達標創建、“星級文明戶”、“賢城好婆媳”、“賢城最美家庭”等文明創建活動結合,奉賢由此獲得“全國文明城區”光榮稱號。
2015年,申城將深入開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建設系列活動,特別是要結合“三嚴三實”教育活動,發揮黨員領導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推動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規矩和紀律意識,開展家庭建設,注重家教規范,倡導良好家風,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奉賢區將繼續推進“好家訓好家風”培育工作,并將積極嘗試在干部評優中引入家庭美德考評機制,把“好家風”要求納入領導干部培養教育的重要內容,用好家風建設來加強對干部的管理監督。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文匯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