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司遺產申遺結果6月揭曉
摘要: 新華網長沙4月22日專電(記者 李丹)記者21日從湖南永順縣舉行的中國土司文化遺產保護論壇上獲悉,中國土司遺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各項工作已籌備完畢,將于今年6
新華網長沙4月22日專電(記者 李丹)記者21日從湖南永順縣舉行的中國土司文化遺產保護論壇上獲悉,中國土司遺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各項工作已籌備完畢,將于今年6月在德國波恩舉行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進行投票表決。
中國土司遺產于2014年初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提交申遺文本。國家文物局確定由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聯合代表中國土司遺產作為中國2015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據參與此次申遺工作的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傅晶介紹,13至20世紀,土司分布地區在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目前中國記錄在案的土司遺存有101處,由于分布廣、遺址多,決定了項目必須是“打包”申報。
“此三處土司遺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時期的遺存,位于土司地區與中央政權主體地區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匯地帶,屬典型的多族群文化復合區域,是中國土司遺產中的代表。”傅晶說,“與世界上其他文化遺產相比,羅馬帝國遺產體現一致的羅馬風格,沒有文化多樣性,古印加帝國政治制度與我們一樣的,但是找不到遺存。中國的土司遺產不僅有多樣性的文化歷史,還有大量的遺存。”
據悉,永順老司城遺址和唐崖土司城遺址是土司職級序列中不同等級的土司的治所,海龍屯遺址則是等級最高的土司的軍事城堡,三遺址的組合反映了土司制度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具有共同的價值主題和聚落、建筑特點。
記者在老司城遺址看到,整個老司城遺址依山傍水,雖是殘垣斷壁依然能夠分辨出宮殿區、衙署區、司法區、墓葬區等八大功能區。其中,宮殿遺址下的古代排水溝縱橫如筋絡,歷經數百年洪水沖擊依然在發揮作用。
土司制度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在少數民族地區,通過分封地方首領世襲官職,以統治當地人民的一種特殊政治制度。土家族地區的土司制度始于五代,發展于宋,完備于元、明,終止于清,時間長達800余年。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