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四請馬周
摘要:原標題:唐太宗四請馬周 唐太宗身邊名臣除了魏征、房玄齡和杜如晦之外,其實還有一位名叫馬周的人,雖然在民間的名氣遠不如前三位,但在歷史上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前三位
唐太宗身邊名臣除了魏征、房玄齡和杜如晦之外,其實還有一位名叫馬周的人,雖然在民間的名氣遠不如前三位,但在歷史上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前三位。例如為了改善當時的治安情況,馬周就建議多處設立警鼓,讓長安市民隨時可以報警,大大提升了這座國際大城市的安全感。
馬周是個窮小子,年輕時主修過《詩經》和《春秋》,在這方面頗有造詣,為日后服務大唐王朝打下了很扎實的基礎。當然,才華積累好了,不等于機會馬上就來。馬周年輕時很落魄,唐初的時候,在基層工作,給人的印象是好高騖遠,大事沒機會干,小事干不來,“不治事”,遭地方基層官吏的辱罵。馬周于是徒步二千多里,北漂長安找前途。
他在長安也混得不好,連吃飯都成問題,旅店老板看著他都心煩。然而,馬周并不灰心,他有充分的自信,因為當時的大唐王朝正處于崛起階段,需要總結前朝的教訓,需要建立新的制度,唐朝管理層的內部關系需要協(xié)調,而他在這方面已經有成熟的建議,只是缺一個上書的途徑而已。
為了找到這個途徑,他想盡辦法,最終投靠到唐太宗親信常何將軍的門下。那個時期的唐太宗極其需要治國的點子,甚至要求常何這樣的武夫上書言事。馬周終于逮著機會,代替常何上書,唐太宗看了這份才華橫溢的奏章,知道一介武夫到不了這個水平,就問是誰人所寫。在這種情況下,馬周終于進入了唐太宗的視野,也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馬周對于吸引唐太宗的眼光這件事,分寸拿捏得很準,他的架子比諸葛亮還大,讓唐太宗的使者請了四次才肯覲見皇帝。他的這種姿態(tài),是反復向唐太宗強調:我是個有才而且有骨氣的人,不是來謀富貴,而是來干事業(yè)的。其更深的動機則是,他以自己為試驗品,讓唐太宗做出一個求賢若渴的示范,從而推動唐朝人才搜羅工作的良性發(fā)展。
馬周后來官居中書令,其實是相當于宰相的位置。
馬周的奏章為什么能引起李世民的注意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他能從人際關系和家庭倫理的角度去做引申,從而提出如何進行管理的建議。將管理和人倫掛鉤,這說明他的《詩經》沒有白讀。例如他直接指出唐太宗不應該自己去避暑,而把老爸李淵撂在長安忍受高溫,這實際上是提醒唐太宗要給以孝治天下做一個好榜樣。一句話就點醒唐太宗,抓問題能抓根子,所以馬周能得到唐太宗的重用。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廣州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