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經濟 通信科技

院士何繼善:為地球“把脈”

2015-06-16 15: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fl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原標題:院士何繼善:為地球“把脈”  在國際科學界,他聲名赫赫,從山區到荒漠、從海洋到河流,把脈地球,尋找礦產。  在教育科普領域,他數十年如一日,兢

原標題:院士何繼善:為地球“把脈”

  在國際科學界,他聲名赫赫,從山區到荒漠、從海洋到河流,把脈地球,尋找礦產。

  在教育科普領域,他數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不辭辛苦,只為給學生、孩子們“帶去一丁點兒好的影響”。

  他就是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

  他讓礦產更“富有”

  “學習是我最大的渴望。”何繼善說。由于家境貧困,好學的何繼善沒能讀完中學。在鎢礦工作4年后,全靠著自學,他如愿考上了大學。

  如今已八旬的他,依舊保有著一份濃厚的“礦工情節”,每年都奔走在世界各地的野外,把人們認為枯竭的空礦,“變”成一座座資源儲存豐富的“金礦”。

  何繼善是雙頻激電法、偽隨機信號電法和廣域電磁法的奠基人。他創立和發展的以雙頻激電法和偽隨機信號電法為特色的勘探地球物理理論體系,能深入探測地表以下10多公里深的區域,突破了國外僅能探測地下幾公里的限制。

  “我從事的地球物理探測,就好比給地球‘做CT’。”何繼善說,幾十年來,在山區、荒漠戈壁或是鹽堿灘,何繼善運用他特有的各種探測法和儀器獲取相關信息數據,從而判斷我們腳踩的大地底下,是否儲藏石油、礦產之類的寶藏。

  1986年3月,剛晉升為教授的何繼善攜“雙頻激電法”在國際上首次亮相,即引起了世界地球物理界的轟動。被稱為“變頻法之父”的地球物理學家維特教授對何繼善說:“我們落后了,中國在這方面已超過了我們。”

  據統計,何繼善根據自己創立的這些新方法發明的找礦儀器裝備,找到了金、銀、銅、鉛等一大批礦產資源,累計價值超過2000億元,運用“雙頻激電儀”尋找地下水的成功率在95%以上。同時,雙頻激電法也在國外開花結果,廣泛應用于伊朗、巴西、澳大利亞、秘魯等國的礦產勘查中。

  最讓何繼善興奮的是,他正用廣域電磁法對湖南豐富的頁巖氣資源進行探測。“天然氣是一種較為清潔的能源,近年來已在全球能源領域掀起一場革命。經探測,湖南省頁巖氣的地質資源量為10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2.5萬億立方米,夠湖南用幾百年。”何繼善說,他向湖南省提出了“氣化湖南”的建議,已寫進了省政府工作報告。儲量豐富的頁巖氣的發現,對“缺煤、無油、少氣”能源饑渴的湖南來說,猶如在荒漠中發現了綠洲。

  “想到了就要做出來”

  1998年夏天,正在巴西訪問的何繼善,從電視里看到中國正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洪水的肆虐深深震動了他的心。何繼善在心底反復問自己,“一直鉆研的水資源與水環境探測,是否能為消除水患做點什么呢?”

  號稱“長沙頭上一盆水”的株樹橋水庫,海拔162米,比長沙城高出了120多米,總容量2.7億立方米,每秒滲漏量1.6立方米,居同類水庫的世界第二。由于水深達50多米,庫底覆蓋了六七米厚的石渣等,準確滲漏點幾年都沒有找到。一旦發生險情,后果不堪設想。1998年底,何繼善帶著他的團隊來到了株樹橋水庫。“老師在這里一住數月,甚至春節也在這里度過。”他的學生、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物理信息學院副院長柳建新說。

  終于,何繼善根據電流場和水流場的相似性,創立了全新的探測堤壩管涌滲漏隱患的“流場法”,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能在汛期惡劣環境下快速準確探測堤壩管涌滲漏入水口的儀器設備——“普及型堤壩管涌滲漏檢測儀”。經水下電視錄像和工程實踐證實,準確率達100%,為水庫堵漏提供了準確的信息。

  1999年主汛期,漢壽蔣家嘴大堤出現涌水量高達每秒1.5立方米的特大管涌險情,大堤隨時面臨崩潰的危險。何繼善派出助手緊急趕赴現場,迅速準確地探查到8個管涌。經過全力封堵,大壩轉危為安。

  10多年來,何繼善先后奔赴全國10多個省份,測定了110多處江堤管涌和20多處水庫大壩滲漏點,準確率100%,避免了重大經濟損失。“壩管涌滲漏檢測儀”2005年被國家發改委列為重點產業化支持項目,目前已裝備了中國主要省份的水利技術單位和防汛管理部門。

  美國地球物理學家弗蘭克·莫里森說,在地球物理學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制儀器的只有兩個人,何繼善是其中一個。

  “正是因為何院士方法、儀器都懂,所以他總是能第一時間將自己的想法制作出成果。”中南大學博士生導師溫佩琳說。

  “這些都是老師‘想到了就要做出來’的發明,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先立項,再向國家申請科研經費。堤壩管涌滲漏探測儀也是他自費弄出來的。”柳建新說。

  熱衷科普的頂級科學家

  “做一件事,我就盡量要把它做到更好。”何繼善這樣總結自己的處世哲學。

  身為教育工作者,何繼善數十年如一日恪守著他的職責。“幾十年來,不管是當助教還是院士,所有的課,幾乎都由他自己來備課、講授。最辛苦的時候,每天從上午的第一節一直上到下午的最后一節。”柳建新說。

  作為國內唯一一個連任三屆的省科協主席,何繼善還熱衷于給孩子們上科普課。“站在國際科技最前沿的院士,來講授‘小兒科’的基礎科學知識,是不是太‘大材小用’了?”面對這樣的問題,何繼善總是說,“孩子們就是一張白紙,祖國的未來掌握在他們手中。我現在做的,只要能為孩子們帶來一點點好的影響,哪怕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今年“六一”前夕,老人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書寫了100幅內容各不相同的勵志名言書法作品,送到100名中小學生手中。此外,何繼善還在電腦前一張一張圖片、一段一段文字仔細編排,制作出了精美的科普講座PPT,“我講課的東西從不讓別人幫忙,因為只有自己做的才能講得得心應手”。

  “科普大家”何繼善如今已經跑遍湖南14個市州,為中學生等做各種科普報告200多場,聽眾達20多萬人次。不僅如此,他還把科普報告的課堂“搬”到了北京、甘肅、黑龍江,乃至國外。

  為了做科普報告,何繼善花6萬多元購買了多媒體設備,自己學習制作多媒體課件。有一次左腳嚴重骨折,他叫人把他背上飛機、抬去現場,只為完成一次科普報告。在腳傷住院的近兩個月時間里,除參加科協活動外,他還先后做了6場科普報告。“何院士一條腿用石膏固定著不能彎,坐不下來,這幾場報告,他都是用一條腿站著講完的。”柳建新說。

    做報告時,看到學生們擠滿教室,趴滿窗口的情形,何繼善內心就會感到無比的快樂,也深覺為祖國培養青年學子的責任重大。

  “只有把接班人培養好了,國家才有未來。”何繼善說。(記者 謝櫻)

  據新華社電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平市| 沁水县| 祁门县| 集安市| 贺兰县| 沙田区| 宝丰县| 玉门市| 大荔县| 禄丰县| 海原县| 亚东县| 子洲县| 镇远县| 长岛县| 星子县| 明水县| 河北省| 贵定县| 松阳县| 凌源市| 雷波县| 治县。| 饶河县| 揭东县| 乌拉特中旗| 万载县| 赣州市| 黄骅市| 遂平县| 称多县| 宜兴市| 崇仁县| 景洪市| 福海县| 临汾市| 枣强县| 牙克石市| 富锦市| 通河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