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一高分校快速發展
摘要:走內涵發展之路 創特色精品名校駐馬店市一高分校快速發展紀實代廷偉 王 熒 文/圖近年來,尤其是2008年以來,市一高分校在校長丁曉明、支部書記李國華的帶領下,實現了一次又
走內涵發展之路 創特色精品名校
駐馬店市一高分校快速發展紀實
代廷偉 王 熒 文/圖
近年來,尤其是2008年以來,市一高分校在校長丁曉明、支部書記李國華的帶領下,實現了一次又一次華麗蛻變,教學質量連年攀升,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均取得到了長足發展,已步入市區優質初中教育行列,每到招生季節,慕名前來報名的孩子絡繹不絕。
如今,能到市一高分校讀書的學生都感到十分榮耀,他們稱,這里才是他們真正的學習殿堂,在這里收獲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做人、做事,為以后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老師們稱,他們在市一高分校工作是幸福的,這里到處充滿了正能量,人性化管理模式讓他們感到工作很輕松也很快樂。
該校校長丁曉明說:“我們學校近年來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變化,得益于驛城區區委、區政府及區教體局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學校有一支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先進的辦學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靈魂,一所好的學校,首先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近年來,該校始終堅持“發展特色、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生觀,努力挖掘學生的潛能,積極為學生搭建展現個性、發展特長的舞臺,力爭讓每一位學生成功、成才。在這一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市一高分校呈現了學生“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良好態勢。
該校在圍繞學校精神大討論、充分宣傳的基礎上制訂了“求真、礪志、篤學、達才”的校訓。經過近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文明和諧、團結進取”的校風,“求真善學、務實創新”的教風,“善學樂學、善思好問、全面發展”的學風。目前,市一高分校已發展成為辦學特色鮮明、社會滿意、家長放心的基礎教育人才培養基地。該校把學校精神文化融入師生工作、學習、生活中,內化為師生品質,從而喚醒、激發師生崇高的情感和強烈的進取心,成為師生心理和行為的內驅動力,真正發揮鼓舞士氣、凝聚師生的引領、促進作用。
卓越的教師隊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如果沒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教學人才,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打造特色學校就等于紙上談兵,是一句空話。為此,學校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
為了加強教師業務素質的培養,該校從常規教學抓起,加大監控力度,實行推門聽課和跟蹤聽課制度,現場講評,評完就改,改完再聽。每周二固定為集體教研備課時間,要求全體任課教師做到“四統一”和“三提前”,即統一思想、統一時間、同一地點、統一記錄,教研組長務必提前安排好教研活動內容,提前指定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提前做好發言準備。教研活動實行“課研”一體化的模式,即第一節展示公開課,第二節有同科教師進行評課、論課,挖掘其閃光點并及時糾正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弊病;同時,教研組長組織同科教師進行專題研究,研究教學內容和目標,研究教法和學法,開展業務學習。
在推行新課程改革中,該校廣泛開展“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的傳幫帶互助活動。青年教師依據自身特點尋找到有一定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的教師,與之結對子,成為“師徒”,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該校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做法,定期組織青年教師外出學習,參加省級、市級教研活動和專家專題講座,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為教師“補腦”。學校特別注重“名師”隊伍建設,為此專門組織啟動“名師培養工程”,引導青年教師自主發展,提倡在學中思、在思中做、在做中悟、在悟中創,一批中青年教師脫穎而出,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目前,該校有國家級骨干教師1名、省級骨干教師15名、省級名師2名、市級名師4名、市級優秀教師15名、市級優秀班主任36名、驛城名師3名,這些優秀教師在該校起到了有效的帶頭和示范作用。另外,該校有在編教師177人。其中,高級職稱有59人,中級職稱有90人。教師文憑合格率為100%,專業課合格率為100%。雄厚的師資力量,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注入了不竭動力。
精細的人本管理
以人為本的科學管理,促進了學校工作的全面發展。近年來,該校努力學習和引進現代管理理念,積極探索科學的管理方法,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用規范的制度強化管理。該校從規范和細化兩個方面入手,制定了比較完善的規章制度,如《教師考勤獎勵制度》、《教師十不準》、《作業檢查制度》等,完善了管理體制,規范了教學行為。
在教學工作上,該校加大了對教學各個環節的檢查力度,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督查小組,嚴格管理教師的各項教學環節。每學期采取年級、組月查與期末檢查結合、自查與行政人員督查相結合、教務處抽查與定期檢查相結合的“三結合”教學常規檢查方式,實現了常規教學動態管理。
加強政教管理力度,成立家長學校。該校政教處對學校衛生、文明禮貌、紀律等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做到一天一公布、一周一小結、一月一評比,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同時,根據學生家庭教育比較薄弱的實際情況,長期在學生和家長之間開展“小手拉大手”家校互動活動,加強溝通,鼓勵學生以其良好行為習慣影響其家長,動員家長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成長過程中。
為促進學校快速發展,該校還堅持 “任人唯賢、優化組合、雙向選擇、相對穩定”的教學管理原則,實行年級主任負責制的管理體制。年級主任在班主任中選舉產生,負責年級的全面工作。年級主任是年級工作的領頭羊,確保能夠信息反饋快、政令暢通、工作效率高。通過近幾年的摸索實踐,該校年級主任負責制已成為學校科學管理的一道亮麗風景。
針對學校班級較多的現狀,經校領導研究,決定發揮班主任優勢,鼓勵實行個性化的班級管理模式,促進學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創新能力。經過近幾年的實踐,該校涌現了一批經驗豐富、實行精細化班級管理的優秀班主任。其中,孫向東老師的家校聯系手冊管理法,年輕班主任王熒的學生心理成長輔助法,肖萌、張秋麗、王留柱等老師的家訪工作細致協助法等等,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高效的課堂教學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管理方式受到一定的沖擊。在近幾年的教學中,追求辦學特色成為市一高分校發展的重要方向。經過實踐摸索、總結,該校逐步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教學新路子,在教學內容上,吃透內容,拓展內容,重組教材,活化教材;在學習方式上,學科導學案進入課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是指導性主體,學生是發展性主體;在綜合評價上,從“學”與“教”兩個方面展開,教師的“教”必須體現注重知識、注重技能、注重過程與方法、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
在課堂教學上,該校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管理模式和“三四五六”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全面啟動學生自信系統、打造激情校園文化”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即“民主、科學、自主、養成”的年級管理模式,“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合作互助”的“互動小組”班級管理模式,“堂清、日結、周測、月評”的學習管理模式,“集體備課和二合一導學案”的教研學一體化管理模式,“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自學輔導式課堂教學模式。以上課堂教學模式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學校大力提倡教師集體備課,又鼓勵教師大膽創新,教師充分體會到了高效課堂改革帶來的甜頭,從而又激發了教師的創造力,使學校走上優質發展的快車道。
多彩的校園文化
走進市一高分校,迎面撲來的是濃濃的校園文化及和諧的人文環境氣氛。
為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體育活動場所,該校投入巨資,修建了全塑膠操場,并以體育運動為主題在周圍墻上噴繪了標語、漫畫等,師生們身處不同的功能區便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學樓長廊上開辦了相應的專欄,書寫有相應的標語,學生們能感受到關愛和奮發向上的氛圍。
一次活動突出一個主題,一項內容找準一個結合點,該校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突出思想教育的效果。在開展各項活動中注意樹立精品意識,以傳統活動帶動特色教育。如“迎國慶書畫比賽”、“校園英語演講比賽”、“愛國主義詩歌朗誦比賽”等校園文化活動已形成特色,并卓有成效。
此外,該校還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資源優勢,成立“第二課堂活動中心”,創建“科技創新室”、“舞蹈室”等多功能室,利用每周五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興趣小組活動,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參加;利用周末組織專題講座、辯論會、音樂欣賞等,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增長了學生的才干。
有耕耘就有收獲。近年來,該校先后獲得省級綠色學校、市級文明單位、市級五星級學校、市級義務教育先進單位、市級規范化管理學校、市級教科研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在全體師生的不懈努力下,該校2015年中招成績比去年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全校550分以上的考生有53人,540分以上的考生有73人,與去年同比增長了近3倍;500分以上的考生有177人,比去年增長了近2倍。中考分數在一高錄取線以上的考生共有266人,比去年增加了100多人。
我們有理由相信,市一高分校的明天會更加輝煌燦爛。
校園足球隊。
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合唱比賽。
校園文化墻。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