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淮城遺址
摘要:臨淮城遺址位于正陽縣皮店鄉朱店。南距淮河1000米,西距今夏小莊約700米,東距朱小寨500米,北距姚莊100米。古城東西長1000米,南北長800米,面積80萬平方米。四周護城河還
臨淮城遺址位于正陽縣皮店鄉朱店。南距淮河
臨淮城始建及其沿革,還沒有考證清楚。據《通鑒》載,漢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春正月,封子衡為臨淮公。食邑即今正陽朱店的古臨淮城。衡愛蓮花,城河皆種蓮,時稱蓮花太子。城內過去有臨淮寺,在今朱店街南頭。寺內有古柏樹一株,后毀于淮水。明邑人張搢有詠《臨淮古柏》詩:“皺盡霜皮干十圍,蒼顏無改市朝非。只應相伴長淮水,終古濤聲送落輝。”明邑人張執中有詠《古臨淮城》詩:“片石猶能識舊蹤,寒蕪漠漠晚煙重。曾經歌舞長淮水,不記年時古寺松。欹塔入云風月朗,斷碑濕雨鮮苔封。猶聞白狗梁時戌,野草年年織翠茸。”明人張拔詠《蓮花池》:“臨淮遺址半蒿萊,池水漣漪一鑒開。白露自秋煙月晚,曾無人唱采蓮來。”《方輿紀要》記載:“(正陽)縣南八十里有臨淮城。”從許多歌詠臨淮故城及其遺物的詩歌來看,遺址原是有跡可尋的。隨著歲月的推移,遺痕舊跡越來越少,已無可考證了。
臨淮城遺址歷經多次普查并采集了很多標本。2003年,因修路進行的局部考古挖掘時出土的銅器、陶器等文物,對研究東漢時期的社會歷史、政治經濟及城址建筑的演變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及考古價值。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姚 晶 輯自市政協文史委《天中記憶·文化卷》)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