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
摘要:□ 鐘 芳 “年,像淡煙,又像遠山的晴嵐,我們握不著,也看不到,但它走來的時候,只在我們的心頭輕輕一拂,我們就知道:年來了。” 讀到季羨林先
□ 鐘 芳
“年,像淡煙,又像遠山的晴嵐,我們握不著,也看不到,但它走來的時候,只在我們的心頭輕輕一拂,我們就知道:年來了。” 讀到季羨林先生的這句詩意的句子,撲面而來的濃濃年味兒,如縷縷春風輕輕溫暖著我的心田。
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鞭炮聲的一天天密集,集市上橫掛叫賣著的春聯、燈籠、福字,讓我們感受到新年踮起腳尖,翩翩踏進歲月的門檻。過年是我們每個華夏兒女共同的盛大節日。這天,無論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還是雪域高原天涯海角,到處都是鞭炮聲聲,到處都是紅紅火火,到處都是拜年的祝福,到處都洋溢著吉祥喜慶的氣氛。
孩童時總盼望過年,在孩子們的心中,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快樂和喜慶,過年就意味著能穿新衣、吃好菜、放鞭炮、走親戚、拿壓歲錢。除夕之夜,家家大門上貼上紅春聯,掛起大紅燈籠,增添了節日喜慶熱鬧的氣氛。家里的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笑語盈盈、飲酒敘談、熱熱鬧鬧吃團圓飯,溫馨幸福的感覺溢滿每個人的心頭。零點時分,爆竹齊鳴、煙花燃放,大家滿腔歡喜除去舊歲,迎來新的一年。在此起彼伏鞭炮燃放的噼啪聲中,我們鉆進暖暖的被窩,揣著對新年的希冀甜蜜入睡。“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的《元日》把春節的這種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
年是一個里程的結束,又是一個里程的開始。也許是長大的原因,現在的我們對年沒有多少期盼,也總是在感慨越來越沒年味兒了。其實不是年味兒淡了,是過年的方式發生了變化。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日子越過越紅火,穿新衣不再是過年的期盼。不經意間,我們也就與春節的心靈距離漸漸拉遠了。但過年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它還是文化的風景線,是我們情感的凝聚點,飽含了永遠不變的親情,裹挾著淳樸而親切的鄉俗。
春節最大的傳統是團圓。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是億萬人民的心愿,也是打在每個中國人身上的烙印。每當春節臨近,春運就像在神州大地上吹響了一支巨大的集結號,在外工作的、讀書的、創業的、打工的,一顆顆思鄉的心都激動著、快樂著。人山人海、舟車勞頓。盡管很辛苦,但都擋不住他們匆匆的腳步。他們迫不急待地回家,投入親人溫暖的懷抱,回到身心得以真正安放的地方。
一家人親熱地圍坐在一起,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老人眼看兒孫承歡膝下,全家人共享天倫,這是何等的幸福;年輕人主動向長輩拜年,借此機會表達對父母養育的感激之情。伴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酒杯一端,祝福長輩老人健康長壽、福如東海,祝福兄弟姐妹工作順利、馬到成功,祝福孩子學習進步、快樂成長。兒女情長,父母恩深,大家其樂融融共話團圓,歡聲笑語像溫馨綻放的花兒,清香四溢。
春節是心靈的港灣,是生命的舞蹈。過一個祥和團圓的春節,是千百年來龍族文化縈繞每個炎黃子孫心間棄舍不了、割舍不斷的根。一年又一年,在爆竹聲中,春節文化再次刻上新年輪,每個人心頭的幸福感、憧憬感難以言喻。站在新的起點,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愛和親情去點亮明媚的春天,去描繪生活的絢麗多彩。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