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丞相陳平墓在西平蔡寨
摘要:□晚報記者 姚會峰 余 斌 /文 王冬霞/圖提起大謀士、輔助劉邦定天下的漢丞相陳平,幾乎家喻戶曉,但他死后葬在哪里目前鮮為人知。如果說西平縣蔡寨回族鄉境內有個陳
□晚報記者 姚會峰 余 斌 /文 王冬霞/圖
提起大謀士、輔助劉邦定天下的漢丞相陳平,幾乎家喻戶曉,但他死后葬在哪里目前鮮為人知。如果說西平縣蔡寨回族鄉境內有個陳平墓,你肯定不會相信。不過,4月19日,記者經過采訪,發現蔡寨的確有個西漢墓,而且相傳就是漢丞相陳平的墓,不但有陳平墓,還有陳平閣等。1985年,蔡寨西漢墓被西平縣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蔡寨西漢墓
蔡寨為何有陳平墓
有關史料記載:陳平出生年月不詳,卒于公元前178年,漢族,陽武戶牖鄉(今河南原陽又說河南蘭考)人, 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少時喜讀書,有大志,曾為鄉里分肉,甚均,父老贊之。他感慨地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后,六國貴族也紛紛起兵,陳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讒亡歸項羽,隨從入關破秦。劉邦還定三秦時,又間行降漢。先后參加楚漢戰爭和平定異姓王侯叛亂,成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陳平因功先后受封為戶牖侯和曲逆侯。漢高祖死后,呂后以陳平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公元前189),與王陵并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陳平擢為右丞相,但因呂后大封諸呂為王,陳平被削奪實權。呂后死,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劉恒為文帝。文帝初,陳平讓位周勃,徙為左丞相,因明于職守,受到文帝的贊賞。不久周勃罷相,陳平專為丞相。孝文二年死,死后謚獻侯。
陳平死后葬在哪里呢?史料上稱葬在陜西省西安市戶縣石井鎮曹家堡村西北。但民間傳言不一:有說葬在河北,有說葬在河南。那么,西平蔡寨的西漢陳平墓是真的還是假的?
上午10時許,在蔡寨回族鄉武裝部部長李新偉的帶領下,記者來到107國道西3公里、蔡寨鄉政府所在地南1公里的陳平墓園。
“2015年2月,鄉政府投資,對陳平墓進行了整修,并進行了綠化,修建了一座石橋,安裝了柵欄。你看,現在的墓園看起來很美吧。我是專門看護墓園的。”看到有記者采訪,負責看護墓園的蔡寨村村民鄭書慶放下手中的活對記者說。
鄭書慶說,他今年69歲,是鄉政府派他管護陳平墓園的,每天修修剪剪也閑不住,每月有工資。
“陳平也不是西平人,又在西安(古為長安)做官,為啥死后葬在這里呢?”記者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我也說不清楚。我帶你們去陳莊問年齡大的人吧,他們知道得多。”鄭書慶說,“從這往西約500米處就是陳莊,300多口村民都是陳平的后人,你們到那兒去問吧。”
在鄭書慶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陳莊。在陳莊原村委主任陳愛民家,鄭書慶邀來了幾位年長或對陳平墓有所了解的陳姓村民和蔡寨村的村民。
今年71歲的村民陳奮亭說,說起陳平葬于西平蔡寨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他身邊的謀士。據傳,在古代,有一條官道經過蔡寨。有一次,陳平帶兵打仗回朝途經蔡寨時,天降大雨,大軍就停留在蔡寨南一片崗地整休。由于這片地地勢高,附近有湖泊,當時被稱為魚鱗崗。在軍隊整休期間,陳平也不忘練兵。于是,大軍過后,魚鱗崗就被稱為跑馬崗,現在村民稱之為南崗。陳平在軍隊整休時,看到所在地地形不錯,就請身邊的隨軍謀士看看。謀士對他說,這塊地是風水寶地,因為地勢高且又有水還臨官道,能澤蔭后世。于是,陳平當即說他死后就葬在此地。陳平去世后,他的家人就請求漢高祖,讓陳平葬于西平蔡寨。
“這只是民間傳說,至于真假,無法考究。因為這個陳平墓沒有被發掘,所以,陳平是否真的葬在這里也很難定論。不過,至少這墓是個疑冢。因為古代的帝王將相死后大都有幾個墓,其中只有一個是真的,其他的都是疑冢,主要是防盜挖。”陳愛民說。
陳平閣
陳平墓為何有兩個冢
有關史料記載:西平蔡寨西漢墓有兩個冢,相距60米。東冢周長60米,高4米;西冢周長38米,高4米。那么,這個相傳的陳平墓為何有兩個冢呢?
采訪中,今年62歲的蔡寨村村民海民對此解釋說,他聽老輩人說,當時挖墓穴時,由于墓穴太大,挖出的土太多,把土堆成一堆太大,于是就把土堆成了兩堆,也就留下了兩個冢。但陳愛民對此持否定意見。
今年62歲的陳愛民認為,這一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后人不可能把挖墓穴時出的土分成兩堆回填。上世紀80年代,西平縣文物管理人員帶著北京來的專家把蔡寨南崗上的墓公布為西漢墓時,專家曾拿著資料說,蔡寨西漢墓有兩個冢,東冢下面埋的是一副玉石象棋,西冢為陳平墓。
“我認為專家的說法比較科學。因為象棋是陳平發明的,所以陳平死后,埋一副象棋在他旁邊符合后人對先人的尊崇和思念。”陳愛民說,正因為有東冢下埋有玉石象棋的說法,才導致盜墓賊頻頻光顧、盜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冢體中部曾留下幾個盜孔。因為陳平隨劉邦定天下時非常有謀略,做了幾件轟動朝野的事,如離間項羽群臣致范增憂憤而死、建議劉邦偽游云夢計擒韓信等,后又官至丞相,死后的陪葬品肯定不少,所以陳平墓被盜挖是很正常的。不過,盜墓賊可能擔心墓里有暗器,所以,陳平墓一直沒有被嚴重破壞。
鄭書慶說,由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對文物保護還不太重視,管理也不到位,農民更沒有文物保護意識,所以陳平墓4米高的西冢幾乎被附近的群眾挖平了,但東冢保存較完好,沒有人敢動上面的土,至今仍是個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蔡寨西漢墓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后,陳莊的村民曾打算以此為基礎開發旅游景點,但因為種種原因計劃被擱淺了。”當教師的陳德華說,陳平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周邊群眾對陳平墓也感到神秘,且當地也有很多傳說,但外界不一定知道西平有個陳平墓,如果開發成旅游景點,擴大影響,也會很吸引人的。
陳德華說,他小時候經常到陳平墓地玩耍,也常聽村里的老人講有關陳平墓的故事。曾聽陳姓老一輩人說,解放前的陳平墓園規模很大,占地面積數萬平方米。墓園內有陳平牌坊、陳平祠堂、陳平閣、松柏林等。牌坊上書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字樣。祠堂里有許多玉石家什,無人看管,供附近村民借用,但借多少必須還多少。如果有人借多還少,以后他就借不出來了,至于啥原因誰也不知道。
歷經兩千多年的陳平墓
陳平墓是何時修建的,陳村的陳平后人不得而知,但他們肯定的是蔡寨西漢墓就是陳平墓。因為他們村的陳姓人就是陳平墓的看護人的后代。如果陳平死后就葬在這里,那么,陳平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陳奮亭說,據史料記載,陳平墓原來很大,有東西兩個冢,兩冢相距60米,形狀似覆斗,高4米。相傳,因為冢頂是平的,面積有30多平方米,人站在墓頂,可以看到西平縣城的寶嚴寺塔(高28.8米,俗稱東關塔)的塔尖,原因一是墓高,二是墓地高。經過常年風刮雨淋和后人的破壞,墓就不顯眼了。
鄭書慶說,上世紀50年代,村民在墓南200米處的農田里犁地時,拉犁的牛突然陷入地下。村民下去一查看,發現一個很深的大洞。于是村民開始挖,后來挖掘出的有寶劍、護心鏡、銅罐等。當時,村民把挖出的古物都交給了大隊,只是當時群眾沒有保護文物的意識,法律也不太健全,這些文物后來就不知去向了。
“當時村民挖掘時,發現一個拱形的地下建筑,應該是墓穴。墓穴上半部是綠色,下半部是紅色。而且拱形建筑都是用公母磚(公磚大,母磚小,母磚扣在公磚里)咬合砌成的,磚縫之間填塞的是大銅錢。村民當時害怕有暗器,就不敢再挖了。”鄭書慶說,上世紀80年代,陳平墓被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后才被重視。后來,陳姓人每年都去上墳祭奠,政府又加以管理,陳平墓才逐漸得以恢復。現在的陳平墓高度也有4米,只是外形不一樣了。2015年2月,鄉政府出資,將墓周圍用磚和水泥砌成2米高的圍墻圈了起來,并種植了花草、樹木,用鐵絲網拉起柵欄,修建起了一個面積有1100平方米的美麗墓園,由他負責看管。
“陳莊就是陳平的看墓人的后人聚成村而得名的。相傳為陳平看墓的是兄弟二人,老大叫陳國祿,老二叫陳國棟。后來,陳國棟這一支陳姓人去了湖北孝感,只留下了陳國祿這支陳姓人在西平延續至今。”陳德華說,據說西平許多陳姓人都是陳國祿的后代。
“陳莊最開始在蔡寨街,因為陳平的威望,陳姓在當地也屬于名門望族,方園幾公里都屬陳家管轄,只是后來來了幾戶海姓和鄭姓人,才導致陳莊的搬遷。”陳奮亭說,因為海姓人是少數民族,善經商,發展得快。另外,當地的私塾先生說,陳姓人不能與海姓人生活在一起,陳海即沉海,所以陳姓人決定搬離蔡寨街,向南遷1公里,就是現在的陳莊所在地。
“因為我們村的300多人都是陳平的后人,所以,每年我們都會在陳平墓園舉行祭祀儀式,以示懷念。”陳愛民說,今后,他們會積極籌措資金,重建陳平祠堂,重立陳平塑像,擴大墓園規模,修建人文景觀,供后人瞻仰、緬懷。
蔡寨回族鄉黨委書記呂賀華在接受采訪時說,目前,陳莊的陳平后人正在積極籌措資金,準備在墓園的兩個冢之間建一個陳平祠堂,擴大墓園規模。鄉政府會全力支持他們,為他們提供政策指導和服務。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