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地的邏輯悖論:開發商難免賠本賺吆喝
摘要: 高價地的邏輯悖論,開發商難免賠本賺吆喝 楊奕 上海、深圳、北京、廈門……在人們的驚呼聲中,價格一個更比一個高的地塊,讓上周的土地市場著實夠刺
高價地的邏輯悖論,開發商難免賠本賺吆喝
楊奕
上海、深圳、北京、廈門……在人們的驚呼聲中,價格一個更比一個高的地塊,讓上周的土地市場著實夠刺激。
“六一”當天, 信達地產 以58.05億總價奪得上海寶山區顧村一地塊,溢價超過303%。第二天,深圳, 中國電建 集團以82.9億拿下龍華上塘商住地塊,折合樓面價高達56781元/平方米;北京延慶,土地成交樓面價已經超過3萬元/平方米,超過區域在售商品房價格近3倍。6月3日,北京市國土局官網掛出一宗通州地塊,起始價高達87億元,已經超過去年的總價地王——豐臺白盆窯地塊。同一天,萬科以21億元奪得廈門翔安地塊,溢價率242.26%,樓面價22336.84元/平方米,晉升為翔安新地王。
地王如此密集。有機構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國產生的新“地王”已經超過100個。從開發商拿地邏輯來看,今年樓市成交較熱的城市,也是土地被瘋搶的區域。尤其是南京、蘇州、合肥、廈門等二線城市,春節后房價迎來了突如其來的暴漲,土地成交價隨之不斷被刷新,南京、蘇州不得不出臺相應的土地限價政策。
經濟下行,樓市在突然暴漲之后的未來難測,而憑借高價地成為網紅的房企融創、保利、信達等今年上半年的拿地金額都超過了200億。
“地王”背后,必然有資本的驅動。銀根寬松,企業的資金成本下降。同時,實體經濟不景氣,過多的流動性需要尋求出路,資本方把投資目光放在了土地等資產。從土地市場的情況看,一線城市的土地供給量出現明顯減少,企業拿地又必須選擇有人口流入的成交活躍區域,部分二線城市于是成為焦點。企業拿地的所謂不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對優質資產的恐慌。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的話說,這是“資金潮涌動下的資產慌”。
在近期成交的高價地中,地價超過房價的地塊不在少數,這是否意味著未來房價會更加考驗買房人的小心臟呢?有業內人士認為,按照目前地價的趨勢,需要未來兩年房價上漲50%以上,這些高價地才能保本。但是,“擊鼓傳花”的游戲能否玩下去,付得起未來房價的人是否愿意接盤,誰也無法打保票。不過,有一點應該可以肯定,在這一輪搶地潮中,出現“賠本賺吆喝”的開發商在所難免。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北京晨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