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旅游 旅游資訊

故宮發現明代宮殿建筑遺跡

2016-06-12 10:00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fl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原標題:故宮發現明代宮殿建筑遺跡  下面是明早期樁承臺,中部是明早期墻基,上面是明晚期地面。  對研究北京城市變遷、紫禁城歷史等具有重要價值  文、圖/廣州日報記

原標題:故宮發現明代宮殿建筑遺跡

  下面是明早期樁承臺,中部是明早期墻基,上面是明晚期地面。

  對研究北京城市變遷、紫禁城歷史等具有重要價值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趙琳琳

  故宮博物院昨日宣布了一項考古新發現,在故宮內首次發現明代大型宮殿建筑遺跡。據悉,該處遺跡對研究北京城市變遷、紫禁城歷史、中國古代建筑技術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也對公眾深入了解紫禁城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有力參考。

  廣州日報記者昨日在遺跡發掘現場看到,在有數米深的探坑內,考古工作人員明確標注出了位于最下面的明早期樁承臺,位于中部的明早期墻基,和最接近地表的明晚期夯土層和明代晚期的地面。

  據介紹,今年5月,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對慈寧宮廣場長信門西北側基建勘探坑進行考古調查,發現了一處明代早期的大型宮殿建筑基址。

  這處遺跡由一條東西向明早期墻基及其底部的地釘(立樁)、排木(臥樁)組成的樁承臺、夯土夯磚層、建筑基槽等遺跡組成。這也是在紫禁城內首次發現明代大型宮殿建筑的墻基以及建筑基槽遺跡。

  記者了解到,該遺跡的探坑東西向寬2.5米、南北向長5.4米,故宮考古工作者在距地表深度僅0.3米以下,發現整個慈寧宮區域大面積存在明后期的磚鋪地面和厚約0.3米的夯土層。在探坑南壁上可以看到明后期的夯土層下為殘存20層、殘高2.8米的磚砌墻基。墻基的北側是起加固作用的厚約2.8米的15層夯土夯磚層。墻基的底部是生土上直接下挖的斗型基槽。

  另外,在探坑底部北側距墻基約3米、距地表深約4.4米的基槽內發現東西向4根木質地釘(豎樁),地釘之上為東西向一組排木和南北向一組排木(臥樁)組成的樁承臺。樁承臺周邊基槽內夯筑厚約0.8米的碎磚層,使整個墻基更為堅實牢固。

  據了解,此處大體量墻基在層位關系、施工工藝、出土遺物等方面與慈寧宮花園東側發現的明早期大型宮殿建筑基址基本一致,可以判定其始建年代為明早期,廢棄年代為明后期。雖然這段墻基的東西向長度和南北向寬度暫不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其與南側約60米的慈寧宮花園東院明早期大型宮殿基礎在功能上有密切關系,是紫禁城建造之初具有宮廷分區功能的大型墻基。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未來可能以在內部設燈光照明,表層覆蓋透明玻璃層加以保護的方式展示,讓公眾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一遺跡的樣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廣州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都县| 赤水市| 金湖县| 招远市| 红桥区| 仙桃市| 攀枝花市| 克什克腾旗| 荆门市| 砚山县| 巴林左旗| 双辽市| 遂昌县| 克什克腾旗| 禹城市| 嘉禾县| 微山县| 万安县| 武清区| 南岸区| 定陶县| 广平县| 开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临江市| 武功县| 常州市| 天峨县| 定州市| 公安县| 洛川县| 东港市| 赣州市| 芦山县| 水富县| 巴林左旗| 句容市| 长汀县| 滨州市| 桐庐县| 嘉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