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應學會駕馭復雜形勢
摘要: 近幾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逐漸加快,中國企業境外并購案例數急劇上升,尤其是今年以來,中國企業境外并購出現“井噴”。但同時也要看到,
近幾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逐漸加快,中國企業境外并購案例數急劇上升,尤其是今年以來,中國企業境外并購出現“井噴”。但同時也要看到,伴隨著越來越多的黑天鵝,中國企業境外并購失敗的風險在上升。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并購合作聯盟并購高峰論壇上,多位專家與業界人士就中國企業境外并購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與困難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之策。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表示,近年來,跨境并購成為中國并購市場持續的熱點。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跨境并購總額1739億美元,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跨境并購最大收購國。中國企業和中國資本正在深刻影響全球產業格局。
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指出,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已經超過了前兩年增長53%的高速水平。他認為,這是多種因素驅使的。首先,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到參與國際競爭的階段,“我們現在轉型升級參與國際高端價值鏈的競爭是目前企業加快發展,提升競爭力的一個捷徑,兼并收購會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認為,大量中國企業紛紛參與跨境并購有多方面原因,企業可以通過跨境并購在海外投資中充分使用盈余資金,獲取知識產權,并鎖定海外資源與市場。“鞏固自身市場地位、尋找宏觀低息環境、海外避稅是跨境并購的主要動力。”他稱。
洪崎同時提醒,中國企業跨境并購過程中需要注意,全球經濟形勢并不穩定,成熟市場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復蘇緩慢,新興市場遭遇挑戰,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范圍內似乎出現了一種“反全球化”的浪潮。“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民間投資下滑、跨界并購和‘借殼上市’等審批收緊、對外投資和外匯流動管控嚴格、一定程度上又給目前火爆的并購市場降了溫。”
清華大學法學院鄭裕彤講席教授高西慶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已經很多年了,最近幾年一直非常熱鬧,當前正在大規模走出去的時候碰到了新的世界形勢,不管是英國脫歐,還是美國新總統上臺,再加上巴黎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和民粹主義的抬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挑戰顯然更為嚴峻。
胡祖六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面臨諸多障礙,企業應該吸取其中的經驗和教訓。
首要障礙是中國企業普遍缺乏海外收購項目經驗。經歷了過去幾輪全球并購潮,歐美和日韓的跨國公司在海外并購項目上已經具備很多經驗。但中國這幾年除了少數幾家公司,比如萬達、復星和海航,大多數企業都是第一次到海外并購,項目經驗非常缺乏。
其次,在政治和監管風險方面,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中也面臨短板。中國跟其他國家不一樣,如果收購主體是一家國企,對歐美國家來說,會認為收購有政治目標而非商業動機,自然會產生抵觸情緒。同時,中國買家還存在著對標的公司國家政治、法律和監管框架了解不夠,對可能遇到的政治阻力和監管障礙認識不足問題。胡祖六舉例稱,幾年前,中海油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結果被美國國會以國家戰略利益的理由否決,即為典型案例。
第三項障礙來自企業財務風險,收購可能給買方造成經營現金流壓力。海外并購帶來的財務風險,跟交易中對標的公司的盡職調查、交易結構的設計和收購談判等因素密不可分。在TCL收購法國湯普森的案例中,這項收購令TCL財務上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沒有足夠能力償付利息,企業陷入很大的財務壓力。
第四項障礙是政府和國內行政審批的不確定性。企業海外并購需要通過東道國和本國政府的監管審批。這直接影響到交易的確定性。在海外,來自中國的公司經常容易受到東道國政府懷疑動機不純、有政治目的,國內政府審批層面也有很多不確定性。因此,中企經常要被標的公司和投行質疑可信度。
霍建國也提醒,中企進行海外并購要注意控制節奏,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企業海外投資兼并面臨的風險是多方面的,企業要關注并學會把握和駕馭國際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同時要制定完整的投資計劃,一定要全面了解投資目的國的政治、法律、經濟狀況,并對這些發展變化有一個準確的判斷,以避免大規模投資后經濟形勢逆轉帶來的嚴重損失。
與會專家表示,中國正在構建經濟全面開放新格局,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大,在全球生產鏈位置的前移,都要求中國企業進行全球資源配置。
洪崎指出,當前,中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央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戰略決策,這是對當前國內經濟發展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提出的綜合解決方案。供給側改革給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引,在此背景下,企業重大資產并購重組交易活躍,傳統產業兼并整合、產業升級的訴求明顯,新興產業內部也存在大規模整合的需求。這些都將形成未來并購市場良性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對于快速發展的海外并購,政府部門也可從兩方面加強工作。”霍建國說,一是對企業繼續提供必要的便利化服務和政策支持,及時發布風險提示和信息引導;另一方面應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特別要加強對重大項目的關注和跟蹤。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經濟參考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