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圈]那些年集“水滸卡”的少年
摘要:□周刊記者 左蕊 文/圖 “水滸卡”承載了很多人的年少記憶。50后收集有關毛澤東的物品、60后集郵、70后中意CD唱片,與前輩們這些擺得上臺面的收藏不同,80后、
□周刊記者 左蕊 文/圖
“水滸卡”承載了很多人的年少記憶。
50后收集有關毛澤東的物品、60后集郵、70后中意CD唱片,與前輩們這些擺得上臺面的收藏不同,80后、90后的收藏顯得有些難登大雅之堂。
對于很多80后、90后來說,那套“水滸英雄卡”是特別的存在,當初為了收集“水滸卡”,買了一包又一包干脆面的場景仍記憶猶新。除了脆脆咸咸的味道外,里面配送的“水滸英雄卡”更讓他們難忘。
那時,收藏“水滸卡”幾乎是男同學的集體活動。80后“大玩家”就曾是一名收集“水滸卡”的“發燒友”。
“大玩家”上初二那年,“水滸卡”發布。他并不是第一批收藏者,當很多同學加入“搶”卡的隊伍時,他還熱衷于幫同學集卡。后來,當看到一名同學將收藏的50多張“水滸卡”鋪滿桌面時,他動心了。
“那天,一名同學將自己收集的‘水滸卡’擺在桌面上。卡片正面是水滸人物圖像,背面是人物簡介。人物畫得生動形象,色彩濃厚,特別好看。”“大玩家”告訴記者,想起自己曾經看過的小說《水滸傳》,那股英雄情結油然而生。他著了迷,也開始收藏“水滸卡”。
那段時間,“大玩家”每天的早飯和零食都是干脆面。他特別期待打開包裝的那一刻,希望里面是一張自己還沒有集到的“水滸卡”。“當時收藏卡片的同學很多,大家經常互換。每天課間、放學后,總能看到很多同學聚在一起展示各自的收藏。”“大玩家”說。
校園的小賣部里,干脆面最搶手。如果有同學買的干脆面里面裝有新出的“水滸卡”,聞訊而來的同學會迅速涌來搶購。“像‘宋江’、‘盧俊義’都是早期發布的卡,數量少,想集到這些就得不停地換地方買干脆面。”“大玩家”說,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下,收集“水滸卡”是讓他感到最放松的事。
“雖然吃了無數包干脆面,卡也越集越多,但即使在路上看到一張卡,我也會撿起來。”提起往事,“大玩家”笑著說。
對于自己的收藏,“大玩家”略帶得意地說,收藏“水滸卡”是有技巧的。卡是分批次發布的,一個批次的卡少則幾個人物,多則20個人物,而且是按區域發布。也就是說,一個批次的卡發布期間,很難再找到之前發布的卡,所以要抓緊時間把正在發布的卡集齊。
“大玩家”記得,那時候他總是鬧著讓媽媽買成箱的干脆面。可吃過幾箱后,他發現一箱干脆面里面往往只有兩種人物卡。“到后來,面根本吃不下去了。真是難為了媽媽,她沒少替我吃干脆面。”說到這,“大玩家”有些靦腆地笑了。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