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抗美援朝戰士張水義
摘要:戰斗血與火 奉獻平常心——記抗美援朝戰士張水義□晚報記者 高琳琳 實習生 彭璐露 文/圖開篇詩營長身邊小機靈,測準射程炸敵營。敵機驕橫多盤旋,戰士分
戰斗血與火 奉獻平常心
——記抗美援朝戰士張水義
□晚報記者 高琳琳 實習生 彭璐露 文/圖
開篇詩
營長身邊小機靈,測準射程炸敵營。
敵機驕橫多盤旋,戰士分散少喪命。
前沿森森掩音信,坑道曲曲念英雄。
一生奮斗血與火,初心不忘有襟胸。
張水義展示自己在朝鮮獲得的紀念章。
打開一個上了鎖的小柜子,張水義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塊小手帕疊起的包裹,翻出他在朝鮮戰場上獲得的兩枚獎章。2016年12月30日上午,面對記者的采訪,家住市解放大道二巷電業局家屬院的張水義出神地望著窗外,思緒不由得飛向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
熱血青年報名參軍
今年82歲的張水義老家在遂平縣,有一個哥哥。小時,他家中不富裕,他很早就擔起了家中的重擔,十幾歲就成了莊稼地里的一把好手。
1952年,正在上學的張水義聽到鄉里的廣播招兵,希望有志青年參加志愿軍,非常高興激動,第一個報了名。
“我當時就是想當兵,想為國家出力,想讓家人的日子過得更好。”張水義說,當年9月,他和很多熱心青年一起進入軍營,部隊從駐馬店出發,先到洛陽學習了3個月,為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做準備。他們主要是學習政治,進行人生觀、世界觀的改造。
專業軍事課在部隊學習。張水義和許多新戰士被分在了觀測隊,每日操練炮隊鏡、方向盤等儀器的規范使用,學習大地測量、炮彈彈著點校正以及繪圖、敵后偵察技術等業務。
當年12月,張水義被分到炮八師48團一營二連,隨后就隨部隊坐火車來到遼寧省丹東市,然后到達抗美援朝戰場。全團在入朝前,無一例外地將個人的照片、筆記本、書籍、書信全部上繳,由團后勤處保存。“我們大部隊剛到朝鮮的土地上就和敵人開打了,團里把我們這些新兵補充到各戰場上。當時我們跟在老兵后面,他們干什么我們就干什么。”張水義說,他們發射的炮彈,射程有10多公里。
營長身邊的“小機靈”
在朝鮮戰場上,張水義和許多新兵一開始對敵軍不分晝夜的轟炸和突襲很不適應,但是在老兵的指導和帶動下,他們很快就分清了敵軍是空投還是地炸,分清了如何躲避炮彈的“追擊”,了解了炸彈的威力。
幾個月后,張水義被調到連部,給連長當通訊員。隨后他又被調到了營部,成為營長平那的通訊員。
“當時班長看我人老實又忠厚,辦事機靈,就把我推薦給了連長,連長又把我推薦給了營長。”張水義說,他的工作主要是上傳下達,經常隨平那到前線,參加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戰役。
在張水義的印象中,營長平那個頭不高,黑黑的臉龐,說話鏗鏘有力。那時候的張水義個頭不高,身材瘦弱,但是他能背著自己的槍和營長的行李四處跑,絲毫沒有覺得沉重。他說這多虧了小時候在家經常干農活打下的好基礎。
“小鬼,你今年多大啦?”營長平那問他。“我18歲了。”張水義回答道。“你和我以前的通訊員差不多大,但是你比他機靈。”平那夸贊道。
受到營長的表揚后,張水義激動了好幾天,在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部隊干出一番成績來,不給營長丟臉。
張水義和營長常住的地方是觀測所,有時候也住在防空洞里。觀測所也就是一個個被炸過的彈坑,上面加了一些掩體,遇到下雨或者漏水,眾人就撐起雨布。
冒死穿越敵軍封鎖線
有一次,張水義根據營長的指示向后方的部隊傳達指令。他背著沖鋒槍,沿著坑道靠近敵人的封鎖線。當時天已黑,已經熟悉了地形的張水義摸索出了一條較為安全的道路。
“很多時候我都是從坑道里爬著走的,避免被敵軍發現。”張水義說,好不容易走了一半,突然,美軍戰斗機飛來,在夜空盤旋,隨即投擲一枚照明彈,剎時大地通明,他急忙鉆進一個半掩的坑道里。隨后身邊就傳來一陣陣爆炸的聲音,張水義躲過了一劫。
張水義說,他經常冒死穿越敵軍的封鎖線,把一項項指令傳達下去。
“有一次深夜去送信,結果遇到敵軍突襲,我當場就被炸暈了。后來我回到前線,營長還以為我已經犧牲了呢。”張水義回憶道,當天遲遲不見他回來,營長也十分著急,擔心他出意外。后來天亮了還不見人影,營長以為他已經犧牲了。
張水義告訴記者,他那天晚上有驚無險。在送信途中他被炸暈在坑道里,隱約記得自己還遭遇了敵軍,有人踢了他幾腳。大約過了兩個小時后,張水義才醒來。想起自己還有任務沒完成,他強打精神繼續前行。
當天中午,營長特意讓炊事員給張水義開了一次小灶。
張水義還曾騎著營里的摩托車送過信,天黑不能開車燈,加上朝鮮山路多,他差點兒撞到石頭上。
打仗毫不含糊
營部的指揮所戰事繁忙。為節省造價昂貴的炮彈,實行連射擊,營長在指揮時要求發現百人以上的敵軍才能射擊。這樣的作戰程序是,先由連長在前沿觀測所向營指揮所報告敵情和具體方位,營長決定予以炮擊后,再在地圖上標明位置,然后計算出射程、幾號裝藥,由營長向炮陣地下達射擊命令。
很多時候在沒有通訊任務的情況下,張水義和其他炮兵一樣沖鋒在前線。營長、參謀人員都住在指揮所的隱蔽部內。夜深了,已進入夢鄉的大家通常會被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驚醒,前方報告敵重炮向我前沿陣地射擊,步兵請求炮兵予以火力壓制。
根據營長的命令,張水義在燈下根據敵炮彈出口火光確定方向,用秒表測定炮彈爆炸聲,按音速計算出距離,然后用遞加或遞減幾個距離回擊,前方觀測所報告壓制射擊成功,大家就熄燈睡覺。日復一日如此,這就是指揮所戰斗生活的真實寫照。
有一次,張水義乘坐的先頭車隊剛剛開進山谷,后續的車輛還在公路上急駛,突然迎面飛來四架美軍的噴氣式戰斗機。為麻痹攻擊目標,飛機飛向后方,然后掉轉頭來進行超低空俯沖掃射。
在這十分危急的關頭,張水義和戰友們在營長的指揮下,將汽車和火炮裝備四處散開,分散射擊目標,還有幾名戰士跳上汽車用高射機關槍還擊敵機。在這場戰斗中,炮兵營的裝備毫發無損,戰士們憑著機智勇敢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全團的火炮和彈藥車無一損失。
轉業回家 甘于奉獻
戰爭結束后,張水義并沒有直接回國,而是被調任營里的教導員。1955年春天,張水義被團長喊到屋里拉家常,并詢問他的年齡。
“我當兵的時候18歲,現在21歲了。”張水義說。
團長看著他笑了笑,然后拿出一封信遞給張水義。
信是遠在家鄉的父母寫的,很多都是想念之類的話,其中有一句寫著張水義參軍時才16歲,農村里大都說虛歲,所以張水義一直認為自己是18歲參的軍。
1955年6月,張水義隨部隊回國,先來到東北撫順,在志愿軍學校里學習。后來張水義申請回了趟老家,和王景秀結了婚。
1956年,從炮校學習結束后,張水義被調到廣東守備旅邊防部隊,提干任排長,一干就是好幾年。兩年后,他被調到湖南省軍區獨立團政治處任副主任,十年后轉業回到了駐馬店。
從最初的駐馬店發電廠廠長、古城電廠書記、電業局工會主席,再到退休回家,張水義一直是一個工作認真、愛崗敬業、受人愛戴的好領導、好大哥、好長輩。在工作中,張水義從不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和家人謀取私利。
“他不愿占公家的便宜,也不允許我們這樣做。”妻子王景秀說,丈夫是個耿直的人,為人坦率。他一直為國家和單位著想,從不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而且也一直教育孩子們要樂于奉獻,不求回報。
“我從當兵到上戰場,再平安回國,順利轉業到地方,我的人生很順利。我知足、感恩,我要把黨和國家交給我的工作和任務好好完成,不能辜負了黨對我的期望。”說到這里,張水義的語氣堅定、目光如炬。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